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秋詞(其一)教案(尤老師公開課獲獎設計).docx
群文閱讀課唯有秋風動客情 一、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中倡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針對這一理念,本課以秋詞為引勾連了一部分部編教材內與秋有關的古代文學作品。希望通過引導學生嘗試不同形式、不同層面的品讀,來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與意韻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與學習能力。二、學情分析:七年級的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進行過古詩與短篇文言文的學習。本節課所選取的作品都是難度較低的經典名篇。有一些作品,學生已經通過其他渠道有所涉獵,因此理解這些作品并不難。但是因為學生的人生閱歷還十分有限,所以對情感的把握是本節課要解決的重點。三、教法分析:根據新課程理念,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指導思想。所以我選取的教學方法如下:群文閱讀法:以議題學習為任務驅動,通過多文本的比、對、讀、議,解決問題。合作探究法: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與學生的特點,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解決問題,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四、群文議題:把握意象,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五、群文篇目:峨眉山月歌天凈沙秋思秋詞(其一)六、教學目標:1.理解古人寫秋時常用意象的含義。2.通過對比閱讀,提升情感體悟能力。3.品味“喜秋”的獨特情懷,領悟作者遭遇困難時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七、教學重點:理解古人寫秋時常用意象的含義。通過對比閱讀,提升情感體悟能力。八、教學難點:品味“喜秋”的獨特情懷,領悟作者遭遇困難時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九、教學準備:學案、白板書寫、智能投屏、大小屏幕互動、視頻等。十、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師生活動1:秋天是我們熟悉的季節,提起秋天同學們會想起哪些詩句呢?預設: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床前明月光,低頭思故鄉。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教師總結:秋,在大自然中,常常扮演著一個悲傷的角色。秋色把那迷離的哀怨、愁緒、思念,渲染的淋漓盡致。但有這么一位詩人,卻敢于否定前人一成不變的看法。他認為這悲苦的秋天卻比生機盎然的春天更可愛幾分。這個人就是劉禹錫。今天我們通過品讀三篇古人寫秋的名篇,來感受這首石破天驚的秋詞是如何的與眾不同。【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古詩入手,既能喚起學生之前的學習積累,又能創設類似的情境便于學生接收新知識。(二)讀懂意象品讀、鑒賞峨眉山月歌天凈沙秋思秋詞(其一)完成學習任務清單。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天凈沙秋思元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秋詞(其一)唐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請在古詩中找出具有秋天代表性的意象并說一說分別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情感。作 品主要意象寄托情感峨眉山月歌天凈沙秋思秋詞(其一)師生活動1:教師明確任務,學生大聲自由朗讀,邊朗讀,邊品味。師生活動2:學生可借助學習工具,獨立圈畫具有秋天代表性的意象,批注詩人通過這些意象寄托怎樣的情感,完成學習清單。師生活動3:學習清單完成后,學生帶著學習成果或疑問在小組內交流討論,進行小組研討時各小組要分工明確。教師積極參與小組討論,進行指導。師生活動4:學生交流討論結束后,各小組進行展示交流。【設計意圖】分組研讀,降低學生閱讀難度,提高學生閱讀效率。通過多種途徑理解常見意象的深刻內涵,對比閱讀,提高鑒賞和感悟能力。這樣既可以開闊學生眼界,又可以看到文本之間的差別,把握特點。(三)讀懂方法總結通過把握意象,體會作者情感的方法。師生活動:學生自己歸納總結,鞏固知識,掌握方法。教師適當引導。【設計意圖】學生自己歸納總結,鞏固新知。(四)讀懂詩情這三篇同樣是通過秋天表達情感的作品,試著運用之前總結的方法比較秋詞(其一)與另外二首有什么不同?(可以從意象、寫作背景等一個或多個角度對比分析,也可自選角度)師生活動:學生通過上面對“鶴”“秋月”“秋風”等意象的分析,對選文中作者所表達的感情有了進一步分析和理解。教師鼓勵學生勇敢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可以從教師提供的角度分析,也可以自己確定一個角度分析。【設計意圖】對比三首古詩,找出不同意象。學生結合寫作背景,對比品味劉禹錫獨特的“喜秋”情懷,領悟詩詞中雋永的意蘊,熟練掌握學習方法。(五)讀懂自己試著選取一個秋天的意象,寫一寫你對秋天有了怎樣新的理解和感悟,動動筆將它記錄下來。師生活動1:教師明確要求,學生實踐操作。師生活動2:通過多媒體交互技術直接將學生形成的片段投射到多媒體展示臺上,與全班同學交流。【設計意圖】此環節為讀寫結合的環節,將本節課中學到的語言文字和思想運用到寫作實踐中,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生活背景中,讓學生學有所悟,學有所用,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尤其注意引導學生體會詩人身處困境時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六)課堂檢測1.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選取了哪些意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A.煙花、揚州、孤帆;表達對前來送別的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B.煙花、孤帆、長江;表達對三月揚州美景的喜愛之情C.黃鶴樓、孤帆、長江;表達對家鄉的思念之情D.黃鶴樓、煙花、孤帆、長江;抒發對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戀2.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杜甫絕句二首)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有哪些意象,表達怎樣的情感?()A.陽光、花草、江水、燕子、鴛鴦;表現了詩人安然閑適的心情。B.寫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表現了詩人對春天的喜愛。C.陽光、花草、江水、燕子、鴛鴦;表現了詩人結束顛沛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的心境。D.花草、燕子、鴛鴦的具有春天代表意義的意象;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師生活動:學生在鴻合i學學生端直接作答,實時反饋到教師端。教師投屏檢測結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設計意圖】檢測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七)課堂小結結束語:希望同學們能夠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掌握好意象這把鑰匙去叩響更多詩歌的之門。讓中國古典文學的營養,侵潤你的生命,豐盈你的人生。【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學有所用,多實踐,多積累。(八)布置作業試比較秋詞(其一)與山行二首古詩的異同點。山行作者: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設計意圖】對本節課所學知識以及掌握能力的遷移和拓展。十一、板書設計:方法:1. 掌握常見意象的含義2. 了解作者寫作背景知人論世3. 結合具體詩句分析意象寄托的情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