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秋詞(其一)教案(吳老師公開課獲獎設計).doc
人教版七年級(上)語文課外古詩詞誦讀秋詞其一教學設計秋詞一、教材分析秋詞原有兩首,此為第一首,選自部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七年級(上)課外古詩詞誦讀,是一首絕句。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悲秋的傳統,大多數詩人每逢秋天便要慨嘆寂寥和凄涼,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一反前人低沉哀怨的筆調,抒寫了一種對秋天的全新的體驗。課本中對于這首詩有比較全面的注釋,學生易于自學。二、教學設想通過學習,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必要的詩詞知識,更重要的在于學習詩歌中蘊含的人生哲理:不怕困難,高昂進取。這種精神正是當今社會所需要所呼喚所倡導的。充分挖掘詩中詩人的進取精神,可以使學生在新時期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態度。這首詩所具有的深刻思想意義,正是我應新課標改革的要求選取這首詩的原因。三、學情分析初一學生已初步掌握了閱讀詩歌的方法,有一定的鑒賞詩歌意境的能力。但學生的思想是不成熟的,面對繁紛復雜的社會,他們總是睜大迷惘的眼睛觀察著社會的人情世故。作為老師,特別是語文老師,不僅要傳授課本知識,更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積極樂觀面對人生中的困難和挫折。四、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1)能流利地朗誦詩歌。(2)學生能借助注釋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3)學生在鑒賞中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并從中獲得對人生的有益啟示。2、過程與方法(1)反復誦讀吟詠,以討論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2)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賞析品味,加深理解。(3)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重視學生與學生、與老師、與文本的“對話”,并在合作學習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積極樂觀面對人生中的困難和挫折。五、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感受詩歌中的思想情感和意境美。難點:聯系生活實際,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觀。六、教學準備學生:充分預習詩文,初步理解詩意。教師:制作課件。七、教學課時一課時八、教學流程(一)導入課文讓學生回憶天凈沙秋思,導入課文。【設計說明】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悲秋的傳統,大多數詩人每逢秋天便要慨嘆寂寥和凄涼,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一反前人低沉哀怨的筆調,抒寫了一種對秋天的全新的體驗。(二)整體感知1、介紹作者,了解寫作背景。2、請學生初讀本詩,注意字音、節奏和情感。【設計說明】讓學生明確朗誦詩歌應注意讀準字音,明確節奏,讀出情感。稍后老師利用幻燈片出示詩文節奏。3、請學生再讀本詩,借助課文注釋疏通詩意。遇到疑難問題先小組討論,如果不能解決,一會兒全班商討解決。(教師巡堂,參與討論)【設計說明】本詩內容簡單,且課后注釋較為詳細,學生自己處理可提高其自學與互助合作的能力。稍后老師利用幻燈片出示詩文翻譯。4、打破在理解字詞的基礎上復述課文內容的常規,請學生擴寫本詩或自己寫一段描寫秋天的文字,相互交流欣賞。【設計說明】經常給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可使學生的膽量、寫作水平和口語表達能力得到很快的提高。(三)合作探究1、請學生再次以小組討論的方式深入賞析本詩,學生就難以理解的問題向老師提問,老師予以解答。【設計說明】調動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真正做到學生與學生、與老師、與文本的“對話”,并在合作學習中既學到知識,又學會做學習的主人。2、師生共同品析鑒賞“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設計說明】通過深入品析明確:詩人借“鶴”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飛、排云而上、矯健凌厲,表達的是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反映作者高遠豪邁的心情。3、師生共同探究主題。【設計說明】明確本詩主題:這首秋詞贊頌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黃鶴直沖云霄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奮發向上的精神和豁達樂觀的情懷。 (四)拓展延伸作為中學生,你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是怎樣面對的?【設計說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積極樂觀面對人生中的困難和挫折。(五)課堂總結【設計說明】做總結性發言:全詩落筆恢宏,從遙遠的時空下筆,一幅“秋日晴空”既給悲秋者以肯定,又不落俗套地點化出與眾不同的觀點,寫景為言志作鋪陳,在一片開闊美麗的景色之中吐露自己的意圖,這種大開大闔之作在唐詩中也不多見。 (六)課堂練習1、秋詞的作者是劉禹錫,字夢得,他是唐朝著名的詩人 。2、解釋 寂寥:冷清蕭條 春朝:春天 排云上:沖云直上;排:推開 便 :于是,就 碧霄:藍天3、這首詩一改傳統秋詞凄涼 的情調,贊美了秋天的 開闊明麗 ,反映出詩人 樂觀的情緒和不屈的斗志。4、朗誦這首詩。(七)作業1、背誦默寫本詩。2、搜集有關秋天的詩句。3、讀劉禹錫秋詞之二,想想與課文所選秋詞有何異同,寫一篇讀書筆記。(八)師生共同唱響歌曲-追夢赤子心(九)教學反思講授秋詞時,我先讓學生回憶天凈沙秋思導入課文,讓學生明白這是一首贊秋的詩歌。在疏通詩意時,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翻譯全文,提高學生自學與合作互助的能力。在品析鑒賞時,給學生創作朗誦、提問老師、各抒己見的機會,從而訓練了學生的膽量、寫作水平和口語表達能力,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又真正學會做學習的主人,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在拓展、延伸課文時,我讓學生列舉了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該如何面對的事情,這樣,把課堂學習與生活聯系起來,真正做到“語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處處皆語文,從而達到既讓學生學到語文知識,提高能力,又培養了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維度目標。整節課,學生學習熱情高漲,既學習到了知識,又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要積極樂觀面對人生中的困難和挫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斷加強擴大學生閱讀面的指導,開闊學生視野,力求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培養出更多德才兼備的中學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