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24《杞人憂天》教案(韓老師公開課獲獎設計).docx
杞人憂天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疏通文意,讀懂故事。2、結合語境,分析人物。3、轉換視角,討論寓意。【教學重點】疏通文意,讀懂故事。【教學難點】分析人物,討論寓意。【教學策略】結合插圖,媒體輔助,一線串珠,層層推進。【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流程】看圖片,猜寓言, 導入課文。(齊讀教學目標)一、比一比:檢查課前預習(10分鐘)教師準備小紙條(寫上課前預測題,結合導學案編題,包括作者簡介,重點詞語解釋,重要句子的翻譯。寓意。小組答題并評價)二、看一看:結合插圖,角色誦讀,品味人物。(15分鐘)1、同學們仔細觀察課文這幅插圖,注意神態、動作、體態等,你認為哪個是杞人?哪個是曉之者?用兩個詞語概括?并說一說理由。2、分角色朗讀。(評價讀)3、看一看杞人那雙眼翻白的驚嚇表情,同學們發揮想像,他憂到什么程度?用課文中句子回答。 三、議一議:你覺得他的憂慮有必要嗎?(15分鐘)、沒有必要1.文中曉之者,他認為有必要不?他是如何勸說的?找出“曉之者”的話。(課件)(學生齊讀。)2. 如果我是杞人,請你用現在的語言來勸導我。3.勸導有效嗎?(出示: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師小結:杞人就是一個庸人。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板書:庸人)(板書:諷刺不必要的擔憂)4.我們再看曉之者,他分明就是一個智者的形象。他給杞人的理由你覺得好笑嗎?哪里好笑?師小結:今天,我們都比曉之者曉得更多。看來曉之者其實并不曉,智者非智呀!(板書:非智)、有必要1.杞人的憂慮就真的沒有必要嗎?(師出示環境污染的圖片。(課件))這里有大自然不可抗力引發的大災難,也有因人類自己對周邊環境的肆意破壞導致的惡果。同學們看完后,覺得杞人的憂慮有必要嗎?今天,我們再來審思杞人,他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具有強烈憂患意識,有遠見的人。)師小結:庸人不庸!(板書:不庸)我們每個人也應該具有保護地球的意識拓展延伸杞人和曉之者看到現代社會“戰火紛起、環境惡化、人口急增、旱澇災害、火災頻發、交通事故、過度抽取自來水,造成地面塌陷”等現象,深感責任重大,憂郁之心漸長。當他們又一次相遇時,他們卻共同訴起了各自的憂愁。請你展開你的想象,以杞人憂天后傳為題,寫100字左右后續、提煉升華師:“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我們到底要不要憂呢?師:作者諷刺的了什么呢?(扣住“不必要”)師:什么是不必要的事?就拿現在我們在這上課來說?師:你總不會擔心天空會塌下來了吧?你不會擔憂一只蒼蠅把你的頭撞出一個血窟窿吧?你不會擔憂人造衛星掉下來咂中我們的頭吧?師:古人覺得遙不可及的憂慮大可不必,是因為那時認識局限或發展緩慢。在突飛猛進、日新月異的當今,防患未然的“深憂遠慮”確實必須。我們學習寓言,既要走進去追根求源,把握本意,又要走出來結合當今,獲得新知。四.談談這節課的收獲.五.教師小結(包括對小組的總結)我們既要拋開不必要的擔憂,又要提倡深憂遠慮。【板書設計】杞人憂天列子杞人憂慮庸人不庸諷刺不必要的擔憂曉之者淡然智者不智提倡深憂遠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