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24《杞人憂天》教案(嚴老師公開課獲獎設計).doc
杞人憂天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 1.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匯(如:亡、舍然、中傷等)。2.總結文言現象:通假字、古今異義、翻譯方法(留、替)3.聯系生活實際,體會故事的現實意義。教學過程 :1、 問題導入同學們知道的寓言故事都有哪些?(狐假虎威、坐井觀天、亡羊補牢.)今天老師也帶過來一個成語故事:(看圖識成語)守株待兔及寓意。同學們讀過文言文的語言故事沒有?(出示文言文守株待兔的故事)是什么阻礙你們看文言寓言故事?(古今詞義差別大、語言的順序不一樣等)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新的寓言故事出自列子的杞人憂天。通過這個文言小故事讓我們揭開文言文神秘的面紗。列子,即“列御寇”,相傳為戰國時期道家人物,鄭國人。列子,今本八篇,內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內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而又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如兩小兒辯日、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價值的文學遺產。寓言一般比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1、讀準字音(1)字音中傷 (zhng) 星宿(xi)中間 (zhng) 宿舍(s) 充塞(s )塞子(si) 身亡(w)所寄 躇(ch )步跐(c )蹈 舍然(sh)(2) 讀準節奏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 又有/憂彼之所憂者 奈何/憂崩墜乎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 若躇步/跐蹈2、 用正確的讀音和節奏齊讀課文。3、 自讀課文。三、細讀課文 自主學習1.查閱課下注釋和工具書,弄清標紅字詞的意思,疏通文意。崩墜:天塌地陷。 亡:沒有。 廢寢食:睡不著覺,吃不下飯。 憂彼之所憂者: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慮而擔心。曉:知道,開導。 奈何:怎么辦。只使:即使。 四虛:四方。躇步跐蹈:踩踏的意思。 若:你舍然:通“釋”,解除、消除,消除疑慮的樣子。2.通假字例:尊君在不? 不,同“否”。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說,同“悅”。(1)亡:通“無”,沒有。(2)舍然:通“釋”,解除、消除,消除疑慮的樣子。3.古今異義因往曉之:告知,開導。 (天剛亮) 奈何憂崩墜乎:為何,為什么。 (怎么辦)充塞四虛:四方。 (空虛的,虛假的)若躇步跐蹈/若屈伸呼吸:你。 (好像)全文翻譯(老師說翻譯的句子,學生說原文)小結:文言文的學習貴在詞匯的歸類積累,還要掌握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在此基礎上,同學們掌握翻譯的“五字訣”即(留國號、年號、地名、書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替用現代漢語雙音詞替換古代漢語單音詞;調、補、刪)四、品讀課文 合作交流1. 杞人“憂”什么呢?“憂”到什么程度?(天地崩墜、廢寢食)廢寢食者和寢食難安表達的輕重。(齊國人:惴惴不安,誠惶誠恐的心理。)2.曉之者是怎么為他解憂的?他的態度是怎樣的?第一次勸:憂“天崩墜”。(理由:化天為氣,無處無氣,無需擔心)比較:奈何憂崩墜乎?和故不能崩墜。(反問式中蘊含的誠懇、有力的勸誡)再憂“日月星宿的崩墜”,曉之者再次指明日月星宿也是凝聚的氣體,不會墜落砸人,體會虛詞亦的作用。第三次勸:憂天者憂大地崩塌,曉之者化土為積塊,無處無塊,無需擔心。憂天者:不當墜耶?奈地壞何?3.在曉之者的勸導下,達到了什么效果?(舍然大喜)4.小組合作,分角色為大家呈現故事情景。提示:1.根據課文內容加上適當的動作、神態等。2.可以在原文的基礎上進行發揮。 5.讀出寓意成語之義:“杞人憂天”:比喻沒有根據或不必要的憂慮。明確:不要為不必要的事情而憂慮,要面對現實,大膽地去做事。(結合自己的理解為文章補充寓意)五、悟讀課文 思維拓展由“杞人憂天”這個寓言故事,同學們能想到一個跟它意思接近的成語嗎-庸人自擾,課文里面的這個杞人整天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擔心,導致什么也沒干成。這是不可取的做法。但杞人憂天也不是教我們沒心沒肺地活著,完全對憂愁視而不見,而是拋卻那些不必要、沒根據的憂慮,把握當下的每一天,這樣才能肩負起未來的責任和使命。這讓老師想到古人也有關于憂愁精彩的論述,我們來讀一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出自。(知道憂慮禍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展,而安逸享樂會使人(或國家)走向滅亡(的道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出自范仲淹。(在天下人憂慮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享樂之后再享樂。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擔憂分愁,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這其實傳達出怎樣的一種意識憂患意識,也就是居安思危。六、課后作業今天我們學習了這個寓言小故事,也學習了一些文言文的一些知識。請同學們用今天學到的方法去讀文言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再次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所在。七、板書設計 杞人憂天 列子通假字古今異義翻譯方法:留、替庸人自擾 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