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24《杞人憂天》教案(施老師公開課獲獎設計).doc
杞人憂天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目標1:讀準字音,理解重點文言詞句,疏通課文大意。目標2:概括故事內容,細讀文本,理解寓意。目標3:聯系生活,多角度解讀文本,培養發散思維能力。布盧姆兩維教學目標分類與杞人憂天教學目標聯系表知識維度認知過程維度1.記憶2.理解3.運用4.分析5.評價6.創造A.事實性知識目標1B.概念性知識目標1C.程序性知識目標1目標2D. 反省認知知識目標3目標3二、教學任務分析(一)教學內容分析1.單元教學目標分析杞人憂天是人教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2課寓言四則的其中一則寓言。本單元所選課文體裁多樣,有童話皇帝的新裝、現代詩天上的街市、神話故事女媧造人、中外寓言寓言四則。本單元課文都富于想象力,引人遐思,能引導我們換一種眼光來看世界。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本單元課文的教學,對“想象、聯想”進行單元整體設計,首先要讓學生理解想象、聯想兩個概念,然后能初步賞析想象、聯想的表達效果,最后能運用想象或聯想進行創作,體現“想象、聯想”學習的三個能力層級:理解分析(賞析)運用(創造),本單元關于“想象、聯想”教學整體設計如下:“想象、聯想”單元教學分布表篇號課題教學目標19皇帝的新裝理解“想象”的概念,并結合課文初步賞析童話中的“想象”。20天上的街市理解“聯想”的概念,并結合課文初步賞析詩歌中的“聯想”。拓展運用“聯想、想象”的作品,鞏固“聯想、想象”概念的理解和賞析能力。21女媧造人自讀內化“想象”概念的理解和賞析。22寓言四則培養發散思維能力,初步運用“想象”。2.本課教學內容分析杞人憂天是一篇寓言,選自列子天瑞。初一學生學過的文言文還不是很多,加上杞人憂天這篇文言文生僻用語較多,理解重點文言詞句,疏通課文大意是本文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第一個教學目標。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根據上下文和課下注釋揣摩文意,并要對重點文言實詞及虛詞進行歸納。本課的第二個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概括故事內容,細讀文本,理解寓意。讓學生在概括故事情節的基礎上理解重點詞句,疏通文意。本文的第三個教學目標,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就是鼓勵學生積極展開想象,進行發散性思維,嘗試從多個角度闡發寓意。“疏通文意理解寓意發散思維”這三個教學目標是根據本文的教學重難點及學生的認知水平設定的,有梯度、有層次,符合學生的閱讀規律。(二)學情分析1.學習心理分析初一學生經過近一個學期的文言文學習,掌握了一些識字、釋義的基本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利用工具書和資料進行探究并得出結論的能力,這是探究學習的基礎。另外,初一學生大多活潑開朗,喜愛展示自我,這有利于學生的主動學習及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第三,初中生思維活躍,較少拘束,具有較強的發散性,這有利于教師激活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從多個角度闡發寓意。2.先行知識分析學生在小學階段已學過畫蛇添足、守株待兔等古代寓言,為本文的學習作了一定的鋪墊。但杞人憂天是文言文,生僻用語較多,對初一學生而言有些難度。教學前可布置學生預習,讓學生借助注釋讀準字音、讀懂基本文意。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再適當補充幾個文言詞語的解釋,對部分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及一詞多義等稍作點撥,為學生掃清理解障礙。3、 使能目標分析目標1:讀準字音,理解重點文言詞句,疏通課文大意。目標2:概括故事內容,細讀文本,理解寓意。目標3:聯系生活,多角度解讀文本,培養發散思維能力。細讀文本,理解寓意。結合課下注釋解釋詞語、翻譯句子。根據自不同角度的改編故事情節。說出想象的故事情節和寓意的關系。讀準字音,讀順句子。根據記敘文的要素概括故事情節。4、 具體教學過程(一) 導入新課,初讀課文。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1. 導入新課,舉寓言例子,回顧寓言特點。2. 簡介作者和列子,強調重點。3. 教師范讀。1.聆聽。2. 學生聽準字音,在生僻字上標注拼音。3.學生齊讀,讀準字音,讀順句子。1. 溫故知新。2. 初步了解作品。3. 初步感知課文,為下面深入學習作準備。(二) 文言結合,深讀課文。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1. 【提問】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可以用文中三個詞語歸納,請找出并圈劃這三個關鍵詞。2. 結合三個詞語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品味語言。(1) “憂”什么?“憂”的具體表現是什么?(2) 如何針對杞人的“憂”逐一“曉”之?天:不崩墜日月星辰:不墜、不傷地:充塞、不“憂”壞(3) “其人”和“曉之者”喜的內容一樣嗎?3. 引導學生根據故事內容歸納寓意。【板書】故事 寓意諷刺那些不必要的擔憂。起因: 憂天地崩墜,身無所寄。導經過:;天,積氣奈何憂崩墜乎?結果:喜地,積塊奈何憂其壞?杞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1.學生圈劃關鍵詞2. 回答問題:(1) 讀重點句,說出重點詞句意思。(2) 回答問題。3.討論歸納寓意。1.篩選關鍵信息,整體把握文意。2.文言結合,調動學生興趣,深入解讀課文。(三)發揮想象,闡發寓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1. 引導歸納想象故事情節和寓意的關系寓言的故事內容是要為寓意服務的,寓意不同,就要想象不同的故事情節。2. 引導學生闡發不同的寓意,改編故事。過渡:按現代人的科學認識,這個故事會讓人聯想到一些其他的道理,你會有哪些不同的看法,把自己的看法作為寓意,來改編故事。預設:(1)故事中的杞人起碼跟渾渾噩噩的人不同,而是關心到了人類生存的終極問題,要為杞人點贊。(2)聯系生活中的生態、環境問題,隨著環境污染的加重,人們生活的環境不斷惡化,大自然也通過氣候變暖、酸雨、厄爾尼諾等現象報復人類,我們應該像杞人那樣增強憂患意識。(3)現代天文學告訴我們,星系的確會發生毀滅與新生。我們應該像杞人那樣有對宇宙的探索精神。3. 與學生共同討論交流故事情節和寓意的吻合度。1.歸納想象故事情節和寓意的關系。2.學生前后四人小組討論一個寓意,根據寓意改編故事并展示。3.參與評價。1.復習寓言的知識。2. 多角度解讀文本,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四)歸納總結,拓展提升。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1. 歸納:(1)提示學生客觀、理性地分析事物,以積極進取的態度笑對人生。(2)多角度看問題,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2.布置作業:(1)鞏固本課學習,用筆記本整理重點詞句及課文結構。(2)推薦閱讀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批注寓意。1.聆聽小結。2.抄寫作業要求。1.歸納全文主題,深化認識。2.練習拓展,提升能力。附:杞人憂天原文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其人曰:“奈地壞何?”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