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23《女媧造人》教案(陳老師公開課獲獎設計).docx
女媧造人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1、 掌握一些詞語:莽莽榛榛、揉團、滿心歡喜、枯藤、世代綿延等2、 了解什么是神話,能夠將其區別與其他文體3、 把握故事情節,探究女媧形象4、 通過比較,探究女媧形象背后的文化隱義二、 教學重難點1、 重點:把握故事情節,探究女媧形象2、難點:通過比較,探究女媧形象包含的文化隱義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四、教學過程(一)導入。老師介紹神話的起源導入。(二)概括故事內容大聲朗讀課文,同桌合作用三至五句話簡要概括故事,要求用上老師提供的詞。(多媒體展示)(三)分析女媧形象閱讀課文,結合文章內容,分析女媧形象。并請同學上黑板板書自己分析用到的關鍵詞,用兩種顏色的粉筆區分女媧身上的人性和神性,待本環節教學結束時引導學生分析。(四)引風俗通中“故富貴者,黃土人;貧賤者,引縆人也”一句,引導學生從神話的變化中探究神話中關于漢民族的文化傳承,教給學生一種閱讀神話的方法。(五)引西方的上帝造人說和普羅米修斯造人說,引導學生與中華的女媧造人說對比,發現其中文化的異同,此環節是在前一環節學習基礎上的檢驗和深化。(六)作業設計小論文:中西方創世神話比較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