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23《女媧造人》教案(馮老師公開課獲獎設計).doc
女媧造人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積累“女媧、澄澈、幽光、靈敏、綿延、神通廣大、莽莽榛榛”等詞語。2了解神話的特點。3了解有關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能力目標1體會想像聯想在神話創作中的作用。通過比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2激發學生探究關于人類起源、進化的科學知識的興趣。3學習文章對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繹與擴充,培養改寫神話故事的能力。德育目標感受體會文中女媧樸實感人的母親形象。教學重點激發和訓練學生的想像力。如引導學生對女媧造人的動機、方法等作另一種推測。教學難點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教學方法1復述法。文章淺顯易懂,通過復述故事把握文章的內容。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本文故事性強,洋溢著一種天真的新鮮感,課堂教學以學生活動為主,比如本文是根據古代神話故事改寫的,可通過比較,獲得對于聯想想像的方法、思路的啟示。在學生討論交流過程中,教師可在疑難處給予指導點撥。3研究拓展。為了激發學生興趣,開闊視野,搜集整理有關人類起源的神話和科學資料。教具準備多媒體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揭題質疑在我們中國的神活傳說中,有一位創造人類的天神,她是誰知道嗎?(生說:)那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女媧造人的故事。請同學們把書翻開(師板書課題)傳說中,女媧是一位人首蛇身的女天神,她心地善良,而且神通廣大,為人類做過許多好事,她被稱為人類的始母,那么,看了“女蝸造人”這個課題,你想了解些什么呢?學生自由根據課題質疑,教師適當加以梳理、板書。二、整體感知課文女媧為什么要造人呢?女媧用什么造人?女媧怎樣造人的?(學生讀課文,找答案,老師適時點撥。)三、比較閱讀,整體感知故事情節,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這篇課文是根據風俗通里的兩則短文改編的,下面請同學們把書翻到課后習題,全班同學一起把這兩段話讀一遍1、將課文與課后風俗通中的短文比較閱讀。在風俗通里關于“女媧造人”的記載基礎上,課文又豐富了哪些內容呢?(生說,老師適時點撥。)解題思路:先從文章中標出神話故事中的內容,其余就是豐富補充的內容。2、風俗通里的這兩則短文和課文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篇呢?為什么?(生說,老師適時點撥。)3、師:這種大膽而奇特、合情又合理的想像就是神話故事中的亮點。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找一位同學讀一下屏幕打出:神話是古代勞動人民對其所接觸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不能正確地解釋而通過想象創造出來的故事。神話特點: 它是以事實為基礎的。充滿奇妙的想象和幻想,非常有趣。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4、課文中哪些情節更能體現作者的想象力?同學們想一下。(生說,老師適時點撥。)四、研讀課文一起來看課文的516部分1、哪些句子表現了女媧的心情和“人”誕生后的喜悅呢?2、請同學們配合一下,演繹一下當時的場景,屏幕打出適當改動過的文章:女媧順手從池邊掘起一團黃泥,摻和了水,在手里揉團著,揉團著,揉團成了第一個娃娃模樣的小東西,這個小家伙剛一接觸地面就活了起來,并且開口就喊:“媽媽!”接著一陣興高采烈的跳躍和歡呼。最后女媧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她從崖壁上拉下一條枯藤,伸入一個泥潭里,攪成了渾黃的泥漿,向地面這么一揮灑,泥點濺落的地方,就出現了許多跳著叫著的小人兒,這些小人兒在她的周圍跳躍歡呼,“媽媽!”“媽媽!”“媽媽,媽媽”3、本文處處洋溢著人類誕生的喜悅感。找出有關詞句,說說你對這一喜悅感的體會。設題意圖: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的描述,是比較能體現作者合理豐富想像力的地方,也是動人的地方。練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加深對這部分的理解和感受。學生各抒己見,答案不求統一。4、放視頻感受那歡呼跳躍的場面。五、進一步探究這篇課文好像為我們打開了一扇藝術之門,借助豐富的想象力,散發出文學藝術的魅力,里面不僅有生動的故事情節,還有鮮明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現在讓我們再圍繞“鮮明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進一步探究課文,以獲得更多的收獲,并運用一些學習技能。1、現在你認為女媧是一個怎樣的形象?(結合課文,言之成理即可))2、如果是你來編寫這個故事,你會為女媧改編一個怎樣的造人原因或方法呢?(生自由作文,老師適時指導點撥)五、課堂小結本文為我們講述了一個關于女媧造人的故事,這篇神話用了大膽而奇特、合情又合理的想象,表現了我們祖先對人類起源的好奇和追索,希望每位同學都能夠發揚這勇于探索、勇于創造的精神。六、布置作業1、把智子疑鄰改寫繼續完成,修改后寫在作文本上。2、展開合理的想象,用“讀讀寫寫”中的詞語,編一個小故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