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23《女媧造人》教案(蔣老師公開課獲獎設計).doc
課題女媧造人課型講讀時間課標要求感受文學的奇思妙想,體驗虛構與想象的力量,擴大自身的視野。學習目標1、 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女媧是怎樣一步一步創(chuàng)造出人類的。2、 體會這篇神話故事想象豐富的特點。教學重難點1、 體會本文聯(lián)想與想象手法的運用。2、 了解神話的特點,體會神話的魅力。3、 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領域的欲望。教學過程二次備課【自主探路】默讀課文,理解文章主要內容。完成自主學習與測評“自主預習”部分。【導學展示】一、導入新課1、交流。 同學們,從古到今對于“人是從哪里來的”這個話題,人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猜想著人類誕生。關于人是從哪里來的。你們知道有哪些說法嗎? (學生將自己的資料介紹給大家,如:伊甸園說、女媧造人說、古猿說、外星人說 )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人類由來的經(jīng)典神話故事女媧造人,看看我國遠古時期的人們對人類誕生的看法。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呢?) 3、齊讀課題。二、作者及文體介紹袁珂,神話學家,本名袁圣時,筆名丙生、高標、袁展等。 1950年,第一部神話專著中國古代神話出版,這是我國第一部較系統(tǒng)的漢民族古代神話專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學術聲望。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寫了中國神話傳說、古神話選釋、神話論文集等。神話:神話是遠古人民表現(xiàn)對自然及文化現(xiàn)象的理解與想象的故事。由于遠古時代生產力的水平很低,人們不能科學地解釋世界、自然現(xiàn)象和原始社會文化生活的起源和變化,所以以他們貧乏的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觀世界擬人化的結果。三、檢查預習1、音女媧 開辟 莽莽榛榛 澄澈 崛起2、義神通廣大:形容本領高超,無所不能。興高采烈:形容興致高,情緒熱烈。綿延不絕:延續(xù)不斷,文中指世代相傳。莽莽榛榛:草木叢生的樣子。四、理解文章內容1、閱讀課文,整體感知復述課文主要情節(jié)。2、 對比閱讀俗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傳說是人面蛇身,創(chuàng)造了人類)摶黃土做人。劇務(工作繁忙),力不暇供(沒有多余的力量來供應需要),乃引(牽、拉)繩于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貧賤者,引縆(繩)人也。(風俗通)譯文:民間傳說,天地開辟之初,大地上并沒有人類,是女媧把黃土捏成團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盡全力干還趕不上供應。于是她就拿了繩子把它投入泥漿中,舉起繩子一甩,泥漿灑落在地上,就變成了一個個人。后人說,富貴的人是女媧親手摶黃土造的,而貧賤的人只是女媧用繩沾泥漿,把泥漿灑落在地上變成的。思考:課文在原文的基礎上增加了哪些內容?(1) 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2) 人造出來后,歡欣喜悅的場面(3) 女媧像人一樣具備的心理活動和喜怒哀樂的情緒。3、 再度課文,感受人物。我眼中女媧的形象:從 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看出女媧是一個_______________的人。4、 辯論:女媧是人還是神?五、小結女媧大地之母女媧,神話中人類的始祖,她是一個神,她可以一天當中變化七十次,她神通廣大。但是她也有孤獨感,也會有人類的喜怒哀樂,她會笑,她會假裝生氣,她甚至靈機一動,創(chuàng)造了人類,也正是有了人類的誕生,她享受了天倫之樂,她忙忙碌碌,像母親一樣的勤勞智慧,充滿了愛,她哪里是神啊,她是一個充滿感情的人啊,她有人的情感,人的智慧,人的心態(tài),人的生活體驗,從她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位人和神完美的結合。【板書設計】女媧造人神性 人性4作業(yè)教學反思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