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22《天上的街市》教案(陳老師公開課獲獎設計).docx
天上的街市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反復朗讀,品味詩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以及詩中所描繪的天街美好的生活圖景。2、理解文章主旨,體會作者對自由、幸福、光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對黑暗現實生活的不滿之情。3、自然的聯想和豐富的想象。教學重點:1、理解詩歌主旨;2、自然的聯想和豐富的想象。教學難點:1、把握作者情感;2、理解聯想和想象。教學方法:1、朗讀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教 具:對媒體課件課堂設計一、導入:師:同學們,溫家寶總理曾說過:“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這個民族才有希望”。我國就有一位這樣的詩人,他經常在茫茫的黑夜里,獨自仰望燦爛的星空,想從那閃閃的星光中尋覓他心中的理想,這位詩人就是郭沫若。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郭沫若先生的腳步,走進天上的街市,做一次天上人間之旅。二、 朗讀詩歌,體味詩的音樂美1.體味詩的音樂美師:有人說;“詩歌是凝固的音樂”,“詩歌是朗讀的藝術”。下面就讓我們通過誦讀體味詩的音樂美。那么,如何讀出詩的音樂美呢?一要讀準字音;二要讀準節奏;三要讀準重音;四要讀出感情。(PPT)這也是我們評價朗讀的依據,請同學們記住了!1)師生合作朗讀,學生點評。2)小組對抗朗讀,學生點評。教師引導評價,哪組讀得好,好在哪里。3)全班齊讀師:接下來,我們齊讀一遍,力求讀得聲情并茂,抑揚頓挫。師:好!同學們讀出了詩的音樂美,用有聲的語言傳達出了無聲之美!三、擬小標題,感受詩歌的圖畫美2.想象詩的圖畫美師:這首詩的韻律是美的,這首詩的畫面也是很美的。詩歌如畫,一首好詩就是一幅靈動的彩畫。請同學們回到詩歌,邊輕輕地讀邊想一想四節詩所表現的畫面,并嘗試著給每節擬定小標題,填入下空。PPT預設:第1節 :(燈星輝映 )圖 第二節:(街市珍品 縹緲天街 )圖第3節 :(牛郎織女 天街相會 )圖 第四節:(提燈閑游 天街閑游 )圖教師示范,擬定第一節標題。(板書:街燈 明星)并解釋:抓住詩歌主要意象,四字結構。四、品讀詩歌,賞析詩歌的語言美3.賞析詩的語言美師: 上面四幅圖畫,幅幅動心。那么,你喜歡哪幅圖中的哪些語句呢?“優美的語言是詩歌美麗的外衣”,先劃出你喜歡的語句,品讀品讀,再分小組討論交流,各抒己見。(小組交流預計4分鐘)預設1、生:我認為“我想那縹緲的空中”一句中“縹緲”這個詞用得真美,美就美在“縹緲”寫出了天空隱隱約約、若有若無的特點,隱隱的流露出詩人對美好愿景感到渺遠、迷惘的感受。2、生:人從地上的街燈想到天上的明星,再從天上的明星又想到地上的街燈。當我們讀到這一節詩時,我們的眼前仿佛出現一個怎樣的畫面?地上有星一樣的燈,天上有燈一樣的星,而且它運用了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燈光和星光輝映的美景。真是真正的詩情畫意啊!3、生:另外它用的詞也非常準確。寫街燈用了“明”和“點”;寫明星用了“閃”和“現”。 街燈亮后不會有明顯變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卻是不停地閃爍,所以用“閃”。星星本來就存在,只是隨著天色的昏暗而逐漸看清,所以用“現”,而“點”字更讓人充滿幻想,仿佛天上的星星就是天上有人點的燈火。師追問:這用了什么寫法?板書(聯想)聯想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他們之間有相似點。本詩第一節運用聯想,第二、三、四節運用什么寫法?板書(想象)想象是由甲事物創造出乙事物。追問,詩人由人間的街燈聯想到天上的明星,接著想象天上美麗的街市,街市上珍品,接著想象到人?牛郎織女 (板書:珍品 人 牛郎織女)聯想和想象的區別?聯想中甲乙事物都是客觀存在的,想象中甲事物是客觀存在的,而已事物是非客觀存在的。PPT4、生:我認為“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一句中“點”這個詞用得真好,好就好在一個“點”字,既照應了前文的“閃”,又巧妙回答了街燈為何能明。因為點燈必有點燈人,有人就有世界,有世界就有生氣。5、生:“不信,請看那朵流星”一句中“朵”字用得真美,美就美在 “朵”寫出了那一閃而過的流星恰似花朵那般絢爛美麗。6、生:我認為“定然有美麗的街市”“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兩句中“定然”這個詞用得真好,好就好在本詩表現的明明是想象的內容,卻用“定然”這樣斷定的語氣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堅信這樣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對美好的未來充滿信心。師追問:請你將本詩中的五處“定然”、“定”的句子選出來,單獨朗讀一下,讀出詩人的那一份堅定的信心,好嗎?生: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定然是不甚寬廣 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定然在天街閑游7、生:我認為:天河,是深不可測,無邊無際的,為什么卻說“淺淺的”呢?“淺淺”能否改為“深深”呢?生:不能。因為“淺淺的”是詩人希望牛郎織女不因天河阻隔,能自由的來往,過著甜美而幸福的生活,它寄托著作者美好的愿望。 師追問:可是,在我國民間故事中,他倆的命運怎么樣呢?哪位同學能說一說呀?8、生: 他倆被王母娘娘劃出了一道天河隔開了,每年的七月七日才相會一次,牛郎織女,天各一方,隔河相望,飽受相思之苦,過著哀怨愁悶的生活,這是一出悲劇!師追問:天上的街市想象的牛郎織女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生:神話故事中的牛郎織女被無情的分隔在天河兩岸,而在本詩中,他們在一起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一個是喜劇,一個是悲劇。詩人徹底顛覆了傳說故事,化悲為喜,寄托了自己的理想。五、知人論世,探究詩的情感美9.探究詩的情感美師:請問,詩人郭沫若為什么要這樣改編,顛覆流傳千年的傳說呢?接下來,讓我們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一同來感受詩歌的情感美。 師:同學們,古人云:“知人論世” (PPT)。如果想要準確的把握詩人在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就應該了解一下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齊讀PPT:1921年,五四運動高潮已過,中國正處于北洋軍閥混戰時期。面對那“冷酷如鐵!黑暗如漆!腥穢(hui)如血”的黑暗現實,詩人郭沫若感到極大的憤怒,他在五四高潮時期對祖國的憧憬徒然歸于破滅,詩人一度的興奮激動陷入了苦悶傷感。師: 這種苦悶傷感并沒有在詩歌中體現,詩人借助豐富的想象,給我們描繪了美麗的街市和幸福的生活,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做?生:詩歌中美好的意象,堅信美好、幸福、自由的生活一定會實現。生: 詩人翻新故事,化悲為喜,是借以表達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2、 全班深情朗讀【配樂】6、 作業:寫一寫 任選一小節,它描繪成一段優美的文字。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