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 8.4簡單分數加減法 教案
第四課時 簡單分數加減法 教學內容:教材8687頁簡單分數加減法。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會計算兩個分數相加等于1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過程與方法:經歷自主探索兩個分數相加等于1和相應的減法的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自主探索新知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的興趣。教學重點:掌握兩個分數相加等于1和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教學難點:理解兩個分數相加等于1和相應的減法的算理。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學具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小豬豬想把一包月餅與小呆呆、小菲菲以及迷糊老師一塊分享,媽媽讓他每人分,可小豬豬說,那樣自己就沒得吃了,同學們,你們說小豬豬說的對嗎?小豬豬每人分四分之一后,自己還會剩下嗎?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渲染氣氛,產生吸引力,復習舊知識。二、探究新知1、填符號(1)、課件呈現表示和1的兩幅圖,讓學生觀察后交流討論兩幅圖有什么不同點和相同點。不同點:左邊的圓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整個圓是2個。右邊的圓沒有分。相同點:兩個圓的大小一樣,涂色面積都是整個圓。通過比較,你得到了什么結論?板書=1(2)、課件出示和1的兩幅圖,讓學生用分數和整數分別表示涂色部分,通過觀察發現,學生自己總結出=1。板書=1設計意圖:借助幾何直觀把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幫助學生直觀的理解問題。2、寫算式。(1)、讓學生觀察表示的圖,引導學生列出加法算式,說一說計算思路。(1個加上1個是2個也就是1)板書+=1 鼓勵學生在加法的基礎上,寫出相應的減法算式。板書1-=你是怎樣想的,小組同學交流,集體反饋。(2)根據表示4/4的圖,學生自己試著寫出加減法算式,然后小組交流做法,啟發學生列出多種形式減法。指名板書。+=4/4=1 1-=1-=或1-=或1-=設計意圖:根據直觀圖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和思維能力。是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三、 鞏固新知1、教材86頁試一試先讓學生說一說每圖中陰影部分表示的分數,再列式計算,交流想法。2、教材87頁練一練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想法和做法,教師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四、 達標反饋五、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了哪些內容?在練習時你什么地方容易出錯?以后做題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設計意圖:總結本節內容,找出不足之處。六、布置作業課本87頁第4題答案:(1)豬八戒吃完1塊還剩幾分之幾?1-=(2)豬八戒吃掉猴哥的后還剩幾分之幾?1-=。板書設計:簡單分數加減法=1 =1 +=1 1-=+=1 1-=1-=或1-=或1-=教學資料包資料鏈接:分數的來歷 200多年前,瑞士數學家歐拉,在通用算術一書中說,要想把7米長的一根繩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為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數來表示它.如果我們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米.像就是一種新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分數. 為什么叫它分數呢 分數這個名稱直觀而生動地表示這種數的特征.例如,一只西瓜四個人平均分,不把它分成相等的四塊行嗎 從這個例子就可以看出,分數是度量和數學本身的需要除法運算的需要而產生的. 最早使用分數的國家是中國.我國古代有許多關于分數的記載.在左傳一書中記載,春秋時代,諸侯的城池,最大不能超過周國的,中等的不得超過,小的不得超過. 秦始皇時期,擬定了一年的天數為365又天. 九章算術是我國1800多年前的一本數學專著,其中第一章方田里就講了分數四則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