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21《皇帝的新裝》教案(楊老師公開課獲獎設計).doc
皇帝的新裝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學習分析人物的方法:從語言、心理描寫中感知人物形象。2了解童話想象和夸張的特點。3理解這篇童話的諷喻意義。4. 認識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惡。重點難點1重點:(1)從語言、心理描寫中感知人物形象。(2)理解這篇童話的諷喻意義。2難點:童話想象和夸張的特點。教學時間:二課時。教學過程:第二課時一、回顧上節課內容,圍繞一個“騙”字展開故事情節:騙子行騙、皇帝受騙、大臣助騙、百姓傳騙、小孩揭騙。二、課本劇表演(白板提示人物角色及語氣特征)游行大典的這一高潮部分的表演,集所有人物與同一場面,人物形象鮮明。學生自由評議角色形象。三、探究人物.教師提問:誰是最可笑的?誰是最可恨的?誰是最卑鄙的?誰又是最可愛的?(找出證據來)?學生小組討論并歸納展示。預設:a皇帝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從課文找出語句來分析。討論并歸納:(1)昏庸無能,驕奢淫逸。從開頭治裝費用、心思興趣、換衣次數三個方面寫出皇帝愛穿著的癖好。(2)愚蠢透項。從被兩個騙子投其所好,上當受騙可以看出。(3)自欺欺人。皇帝明明沒有看到衣料,但怕別人說他不夠資格當皇帝,便極口稱贊騙子織的衣料,并賜給騙子“御聘織師”的頭銜,封他們為爵士,授予他們勛章。穿新裝的時候,明明什么也沒穿,還在鏡子面前轉了轉身子,扭了扭腰肢,要使大家覺得他在認真地觀看他的美麗的新裝。(4)虛偽昏庸。在參加游行大典時,他聽到老百姓說了真話,十分恐慌。他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來掩飾自己。b那些大臣們又是些什么樣的人,從課文找出語句來分析。討論并歸納:大臣們都是些虛偽狡詐、自欺欺人的人。他們明明看不見衣料,卻極大稱贊布料的美,并搶著向皇帝介紹衣料如何美。稱贊皇帝的新裝多么合身,多么好看,多么貴重。四:探究中心思想教師提問:這篇童話諷刺了什么,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討論并歸納:諷刺了封建統治階段昏庸、愚蠢、虛偽、狡詐、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無情鞭答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訴我們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于說真話。五、寫法探究童話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課文中的皇帝、大臣、騙子的行為都極其荒唐可笑的。皇帝光著身子試穿新衣,赤身露體的在大街上游行都是極度夸張的,你認為現實中有沒有這種情況?討論并歸納:童話是生活的反映。是有其真實基礎的,在封建時代,什么荒唐可笑的現象都有。昏君確是窮奢極欲,荒唐可笑;大臣們也都明哲保身,自欺欺人,阿諛逢承,被愚弄被壓迫的老百姓也總是膽小怕事,人云亦云。而騙子們總是善于投機鉆營,欺騙有術,而敢說真話的人往往反而倒霉。因此,說假話成風,荒唐可笑的現象也就有可能發生。六、小結本文以“新裝”為線索,描寫一個愚蠢的皇帝上了騙子的當,赤身裸體參加游行大典的故事,諷刺了封建統治階級昏庸愚蠢,虛偽狡詐,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無情鞭答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訴我們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于說真話。文章運用想象和夸張的手法,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七、作業1課后練習2. 請同學們就下面設定的情境,展開大膽想象,對故事情節進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補,體會童話想象豐富、情節生動的特色。1.有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個大臣來報重要軍情。(想象一下,皇帝的反應)2.老大臣走后,兩個騙子。(想象一下騙子會說什么)3.城里的人們都在討論這種神奇的布料,他們會說些什么,想些什么?4.皇帝看到新裝后,回到宮里。(想象皇帝想些什么,做些什么)5.假如孩子沒有把真話說出來,事情會怎樣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