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19《動物笑談》教案(韓老師公開課獲獎設計).doc
課題動物笑談課型自讀課文新授課教學目標1、 通過反復自讀和畫思維導圖,了解文中趣事,感受作者的科學精神,熟練運用猜讀、瀏覽、跳讀等默讀方法。2、 通過做批注,培養“不動筆頭不讀書”的讀書習慣。教學重點1、 繼續學習和運用猜讀、瀏覽、跳讀等默讀方法。2、通過做批注,培養“不動筆頭不讀書”的讀書習慣。教學難點做批注,培養“不動筆頭不讀書”的讀書習慣。教學準備教師準備PPT;每個學生準備一張空白A4紙。教學過程教師學生設計意圖目標導向1、組織學生通過標題猜讀課文主要內容(動物)、文體(談)、語言風格(笑)、感情等。1、 發揮想象,大膽猜測,自由發言,陳述理由。激發閱讀興趣,調動閱讀欲望。活動導學活動一:瀏覽全文,整體感知1、組織瀏覽全文。2、檢測閱讀進度,組織分享默讀快慢的原因。3、組織學生瀏覽課文,班內匯報分享。(1) 做了什么?怎么讀?(2) 讀到什么?(3) 還有哪些疑問?1、限時6分鐘,瀏覽全文(約3100字)。2、交流閱讀速度的心得。3、 瀏覽課文,自由發言。4、畫思維導圖,并展示。練習速讀:每分鐘500字。瀏覽:快速閱讀,整體感知。活動二:跳讀課文,圈點批注1、 結合課文,補充批注類型。2、 布置任務,組織學生寫批注。3、 組織組內交流。4、 組織班內交流。1、 跳讀課文,圈點勾畫。2、 研讀課文寫批注。3、 組內輪流說。4、 班內分享交流。精讀:默讀既要讀得快,還要讀得好。邊讀邊思、勾畫圈點。跳讀,有取有舍,擷取關鍵。評價導結組織學生說說這節課的收獲。(1) 你在自讀課文的學習方法上有新的收獲嗎?(2) 你在其它方面有新的收獲或體會嗎?1、 說說在自讀課文學習方法上的收獲。2、 說說其他方面的收獲、體會。梳理方法,尋找規律,內化能力。布置作業1、任選其一,寫篇小作(論)文:(1)動物笑談讀后感(2)推薦動物笑談的n個理由(3)康德拉勞倫茲給我的啟示(4)我與 (動物名稱)的趣事2、課外閱讀:所羅門王的指環海底兩萬里教學反思動物笑談自讀 快 瀏覽好 思維導圖、批注第一次試教后記(2016.11.15,12周星期二,第6節):昨天晚上讀了七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P195197讓學生學會圈點批注,尤其是尾段,讓我十分認同。因此連夜修改教學設計,將原來的活動一:猜讀課文,發揮想象這一教學環節前移,改為“猜讀課文,導入新課”。雖然反復計算時間(40分鐘),感覺十分緊張,但我還是想試一下,看看效果如何。今天第6節試教后發現,因為增加一個環節,導致教學時間吃緊,活動二“跳讀課文,圈點批注”學生的展示很不充分,課堂生成的資源也不夠多。增加的“活動三:通讀課文,寫推薦語”,因為時間緊,更因為以前沒有做過任何類似的訓練,堂上也沒有范例可學,因此學生的作品并不佳,沒有起到深化的作用。基于此,我決定還是放棄活動三,將這個美好的想法轉變成課后作業。我覺得以后這項語文學習活動還可以繼續。說課綱要一、 課的定位和教學的思考1、定位:動物笑談是一篇自讀課文。2、自讀課文和講讀課文的關系:葉圣陶先生說過:“從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從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是應用”。套用葉老的話,我改為“從教學而言,講讀課文是,自讀課文是補充。從效果而言,講讀是準備,自讀是應用”。3、學生自讀和教師指導的關系:自讀課文以學生自讀為主,但自讀課也需要教師的指導。4、自讀課不僅可以略讀,同樣需要精讀。這樣才會讓學生真正走進文章,理解文章,從而獲得知識,發展思維,豐富積累,提高能力,培養好的閱讀習慣。二、教學設計這節課的教學設計:4個環節:猜讀課文,導入新課瀏覽課文,整體感知跳讀課文,圈點批注說收獲,話體會。3輪默讀:活動一開始的瀏覽,強調速讀,初步感知內容、情感、語言特點;活動一畫思維導圖時的速讀,整體把握內容和情感。在瀏覽的基礎上讀的更細致,思考更深入。活動二批注時的跳讀、研讀。2個主活動:畫思維導圖、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