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19《動物笑談》教案(陳老師公開課獲獎設計).docx
動物笑談教學目標:1. 繼續學習默讀,邊讀邊勾畫重要語句,通過提煉重點信息,理清全文思路。2. 通過旁批、朗讀等方式,進而讓學生透過課文風趣的文字,感受科學工作者忘我的精神和極高的專業素養。教學重點:欣賞精彩語段,透過課文風趣的文字,感受科學工作者忘我的精神和極高的專業素養。教學難點:通過本文的學習,讓學生感受語文與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及身邊的人與動物和諧相處。課型:自讀課學法指導:默讀、朗讀、合作交流、自主學習教學時間: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 導入:欣賞森林狂想曲的音樂及有趣的動物圖片。(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與作者的情感共鳴)二、 學生交流匯報預習了解到的作者(強調2015年屠呦呦所獲的諾貝爾獎即勞倫茲1973年所獲得的獎項)。從代表作所羅門王的指環的介紹自然過渡到本課課題。三、 齊讀課題,關于“笑談”的理解,“談”的引申。明確本課學習目標。四、 檢查預習,掃清字詞障礙。以開火車的方式讀課后“讀讀寫寫”,并請同學強調需要注意的字形、音、義。五、 默讀,再次強調默讀方法,布置任務:1.找出本課中心句;2.“動物笑談”之“笑”在哪里,概括四個“笑”的場景。六、小組合作交流,結合默讀思考,解決本課:1.結構(總分); 2.四個場景之詳略七、在文中“我”與動物關系親密,“我”是如何做的?請在文中找出相應語句,并作批注,感受作者的文字魅力。(此過程就是讓學生進行品析精彩語言)八、交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對文章內容、對勞倫茲科學精神的理解。隨堂板書(詼諧生動的語言)側重解決:1. 小水鴨發現“我”不見時,“我”調侃的語言(原文旁批內容,朗讀);2. 外地游客看到我模仿母鴨樣子的語段(品析語言);3. 可可被收養后的變化,思考其原因(原文旁批內容); 4. 模仿可可叫聲的心理描寫(注重朗讀),并觀察插圖; 5. 可可的惡作劇(咬父親扣子、把母親線纏樹上),學生發揮想象,勞倫茲會對可可說什么?再進一步體會勞倫茲對動物的尊重、喜愛。九、深入思考:在作者所謂的一系列“怪誕不經”的行為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啟發?(板書:對自然、生命的尊重、專注忘我的精神)我們也要熱愛自然,尊重生命十、小結:“人類用什么樣的情感與態度去面對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會以什么樣的現實去回報人類。”動物和諧相處!十一、作業:1.模仿作者生動詼諧的語言,寫一段你與動物之間的趣事或經歷。2.以圖助文,給文章其他三個“笑”之場景配上插圖3.推薦閱讀所羅門王的指環板書:動物笑談康拉德 勞倫茲風趣詼諧的語言對自然、生命的尊重專注忘我的精神課后反思:動物笑談是部編本七年級語文教材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在單元目標中要求“繼續默讀,邊讀邊畫出重要語句,學會做摘錄;2.在把握段落大意、厘清思路的基礎上,學會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3.關愛動物,善待生命,學會與動物和諧相處。”動物笑談則是一篇科普文章,作者從一個動物學家的角度,以詼諧幽默的語言,記述了自己觀察動物習性和進行科學實驗的過程,也寫出動物們的調皮可愛,字里行間蘊含著對動物的喜愛和欣賞之情。結合單元目標,本課的教學目標就定為“繼續學習默讀,邊讀邊勾畫重要語句,通過提煉重點信息,理清全文思路。通過旁批、朗讀等方式,進而讓學生透過課文風趣的文字,感受科學工作者忘我的精神和極高的專業素養。”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覺得自己能夠關注單元重點和本課的教學重點,在教學設計上努力激發同學們的情感共鳴,通過默讀、旁批、朗讀的方式,品讀語言,讓學生在感受文字的風趣詼諧中,體會一位科學工作者專注忘我的研究精神和對自然、生命的熱愛。所以我課堂環節設計的意圖:1. 導入創設情境,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情感共鳴,讓學生帶著一種尊敬的情感走近作者。2. 讓學生對“談”字的引申,不足:作為一篇自讀課,雖然我也在教學設計當中主要設計兩個板塊默讀和旁批交流來對學生進行引導,但是老師講得還是過多,牽引的痕跡還是過重,對學生的獨特的理解不能及時給予肯定和評價。對課文中的旁批的內容關注不夠,在預設中,怕學生會過多受課文旁批的引導而不能多角度細致品析語言,所以沒有強調,雖然在學生的交流中也隨之處理,但是若能集中的簡單梳理,對學生旁批方法一定會有所指導。對學生的評價性語言還過于單一,教學語言還應更簡單明了,一語中的,少一些因為擔心學生沒明見、怕學生聽不懂的重復性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