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咕咚》說課稿.doc
咕咚說課稿小學語文第二冊20課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節曲折的童話故事。課文講的是一只小兔偶然聽見“咕咚”一聲,嚇得撒腿就跑,其他動物也跟著逃跑,只有野牛提出質疑,并且要去看看,這才讓大家明白:“咕咚”原來是木瓜成熟掉到湖里發出的聲音。這個故事告訴大家: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筋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這篇課文情節通俗易懂,但是篇幅較長,共有7個自然段,并且有較多的對白。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新理念,結合我對課文的分析與理解,并且充分考慮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目標:1.認識12個生字,會寫7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進行分角色表演。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咕咚”究竟是怎么回事。二、過程與方法目標:1.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低年級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2.培養合作學習能力,讓學生分組表演,實現師生多邊互動。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教育學生凡事要講根據、眼見為實,不能道聽途說,盲目地下結論。根據這三個維度的目標要求,我采取激趣促讀、創設情境的教法,做到教與讀結合、扶與放結合。引導學生采取自學探究、小組合作等學習方式來學習這篇課文。力求建設一個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使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讓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提高。本課的教學重點為:一、識字、寫字。二、理解并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表演課文。教學難點為:了解課文主旨,體會“聽到任何事情,都要動腦筋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為兩課時。第一課時讓學生初讀課文,理清層次,通過合作學習,將課文中的大量對白組成小劇本,進行表演,再以句帶段,以讀帶講,深入分析課文,理解文章中心。第二課時主要學習生字、書寫生字。運用多種形式,將枯燥的生字教學滲透于有趣的游戲、情境之中,通過摘木瓜、開火車的游戲,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生字。以下我著重對第一課時的教學做進一步說明。一、創設情境,設置懸念,激趣導入。好的開端是一堂課成功的一半。正因為如此,我運用激趣導入,進行猜謎語、聽聲音比賽。利用課件引導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想象多渠道運作起來,積極參與到學習中。而且我還特別設計了個別聲音用耳朵比較難以辨別,學生只好用眼睛揭開謎底,從而初步接觸課文“眼見為實”的主旨。最后出示“咕咚”的聲音,讓學生猜猜這樣的聲音通常在什么情況下會出現,激發他們的想象力。讓學生模擬發“咕咚”聲,從而引出課題。并且告訴大家:千萬別小看這個有點奇怪的聲音,它可在森林中掀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呢。二、初讀感知,理順層次。通過教師的范讀和學生自瀆,讓學生解決三個問題。1.文章有多少個自然段落?2.課文中出現了哪幾種動物?3.根據插圖,復述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故事?這個環節中,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復述故事,出示課文中的四幅掛圖,要求學生按照“誰、在干什么、為什么這樣”的順序,完整地說說每幅圖的意思,并且集體評議。發揮師生評價的作用,促進學生的認知,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理清了課文的脈絡,可以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并且為下一步的合作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三、分組合作學習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而傳統的教學弊端在于:教師用煩瑣的教學分析占用了學生讀書的時間。事實上,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當學生有迫切的學習興趣,并且這篇文章又簡單易懂,我便因勢利導,讓學生自己去學習。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學習伙伴;自由選擇學習內容;甚至可以自由選擇學習的方式。使課堂上的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信息交流呈現出雙向和多向互動的局面,從而使學生始終保持一種自覺、主動、熱情的學習狀態。有了小劇本作為主線,我就做到由“扶”到“放”,放手讓學生自主地學習,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句或者幾句對白,找到課文出處,學習探討整個段落中小動物的心理活動、動作反應、表達情緒的關鍵詞、朗讀的語氣等等。通過小組討論,孩子們在全班交流了學習成果。如小兔的第一句對白,出現在第二自然段,孩子們緊扣“拔腿就跑”的這個動詞,抓住小兔膽小的心態。充分發揮想象,“咕咚”究竟是個如何可怕的東西。學生還能結合生活實際,形象地模擬“拔腿就跑”這個動作。其他動物的盲目跟隨、慌亂緊張,獅子的好奇大膽、要一探究竟的場景都在合作學習中一一再現。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情感體驗之后,帶感情朗讀便水到渠成。此時再次讓學生整體朗讀全文,進行總結,完成“總分總”的課文學習結構。四、動腦動口,升華主旨。根據新課標提出的綜合性學習要求,第一學段的學生要結合語文學習,觀察自然,并結合社會活動,用語言或圖文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所以在咕咚這課的設計中,我設計了一組問題,進行口語表達練習,并給孩子留下情感發揮的余地。1.你最喜歡課文中的哪種動物,為什么?2.你想和他們說些什么?3.以后我們遇到類似的事情應該怎么辦?通過課文的學習,和這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領悟到“凡事要動腦筋,要眼見為實,不要盲目跟隨別人。”的道理,使課堂有效地結合學生的生活與情感體驗。五、作業練習,課內外結合。我設計了讀一讀、說一說、演一演、評一評等自主選擇練習,體現了學習的層次性、綜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