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粵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知識點總結.docx
第一單元 身邊的橋梁1、 增加厚度或改變形狀都可以增強紙橋的承重能力。2、 梁橋是一種常見的橋梁類型,它們平直,大多具有梁結構。3、 在山谷、丘陵、平原和水網密布的地區。人們建造各式各樣的拱橋。4、 拱橋:拱圈底部兩端的拱腳由拱座支撐。5、 懸索橋:橋塔、橋面、纜索、懸索6、 斜拉橋也是靠鋼索吊起橋面的大跨度橋梁。香港昂船洲大橋是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斜拉橋之一。7、 三角形形狀最穩定。第二單元 微觀生命世界1、 兩個放大鏡組合起來,能提高放大倍數。2、 顯微鏡的構成:3、 顯微鏡的使用順序:取鏡:一只手握住鏡臂,另一只手托住鏡座,從鏡箱中取出顯微鏡。安放:保持鏡體直立,將其平穩放在實驗臺距邊緣約7厘米處。對光: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通過目鏡觀察,同時調節反光鏡,直到出現明亮的圓形視野。調整: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慢下降,直到物鏡靠近裝片。左眼朝目鏡內注視,緩慢調節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直到圖像大致清晰;再稍微調節細準焦螺旋,使圖像更清晰。觀察:稍稍向左右或前后移動裝片,觀察裝片。收鏡:實驗后,從載物臺上取下裝片,將顯微鏡收回鏡箱中。4、 在觀察生物材料前,要將其處理得薄而透明,并制成玻璃標本。5、 鏡頭上“10X”即放大倍數為10倍,若物鏡發大倍數是10倍,目鏡放大倍數是10倍,即放大鏡放大倍數是100倍。6、細胞是組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第三單元 火山和地震1、 地殼不斷運動著,在大部分的時間里,地殼的運動非常緩慢。2、 巖漿巖:巖漿侵入地殼或噴出地表后,冷卻凝固形成巖漿巖。3、 沉積巖:堆積于陸地或海洋中各種沉積物,經過水流等外力的搬運作用,再經過沉積、固結成巖等作用,形成沉積巖。4、 變質巖: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巖漿巖、沉積巖等各類巖石發生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巖。5、 當地殼不能阻止巖漿向上運動時,巖漿就會沿著地殼的薄弱地帶向地表上升,然后突破地表急劇地噴發出來,形成火山噴發。6、 火山噴發模擬實驗:小蘇打和醋產生化學反應形成噴發,紅墨水和洗衣粉分別進行染色和生成泡沫。7、 多數的地震是由地下的巖層斷裂造成的。第四單元 地球運動與宇宙1、 地球是一個既不發光又不透明的球體,陽光只能照亮半個地球,被陽光照亮的一半是白晝,沒有被陽光照亮的一半是黑夜。白晝和黑夜的分割線被稱為晨昏線。2、 “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從月球表面拍攝了地球的照片。3、 地球自轉方向:又西向東。4、 東面的地區比西面的地區更早迎來黎明。5、 由于地球公轉,太陽的直射點會在地球上移動,產生四季的變化。6、 每年6、7、8月份時,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因此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每年12、1、2月份時,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因此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季。7、 地球圍著太陽公轉,位置不斷變化。所以在不同季節,地球夜半球的朝向不同,人們看到的星座也不同。8、 北極星在北極上上空,從北半球看,它總在天空的正北方,所以人們常利用它辨認方向。9、 我們可以通過北斗星來尋找北極星。沿著斗口方向,將斗口兩星的連線延長約5倍距離,就能找到北極星。10、 運載火箭是人類探索宇宙的有力工具。11、 太空技術的運用:衛星導航、天氣預報、鈦合金關節12、 圭表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測量日影長度的天文儀器,可以確定一年時間的長度和二十四節氣的日期,這是古代制定歷法和指導農業生產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