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認識圖形》說課稿.doc
認識圖形 說課稿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說課:一、說教材二、說教學流程三、說教法學法四、說板書設計五、說學習評價一、說教材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認識圖形。2.教材地位及作用課程標準把空間與圖形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的學習內容。認識圖形是本冊教材認識圖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的基礎上來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這些平面圖形。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認識這幾種圖形不僅是今后學習它們的特征以及周長、面積的重要基礎,而且有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3.教學目標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能力目標:在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抽象、概括、實踐、創新能力,建立空間觀念。情感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4.教學重、難點重點:會辨認這四種圖形。難點:體會“面”在“體”上。(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很容易把“體”和“面”混淆)5.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各種立體模型及平面圖形學具,彩色筆,白紙等。在教學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現上,我選用多媒體演示的方法,這樣更直觀易懂。在教學前,我為學生準備了多種立體模型以及多種平面圖形的學具,還有彩色筆,白紙等等二、說教學流程(一)整體設計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征,我將本課的教學設計為五個環節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2.組織活動探索新知3.實踐應用鞏固新知4.總結反思深化認識5.拓展延伸發展能力(二)環節設計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從動畫中讓學生找到自己熟悉的“圖形朋友”。通過這個問題幫助學生回憶起易學過的知識。這里的長發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學生應該能夠說出它們的名字,可能有部分學生不認識三棱柱,這里我要簡要的介紹一下,為后面學生認識三角形做準備。接著我說,今天我們來這里還要認識幾位新朋友,在交朋友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學生可能說我想知道它的名字等等)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2.組織活動探索新知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了四個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將時間控制在18分鐘左右。活動一:認識新朋友我們的新朋友由這幾種圖形組成,請同學們找一找、分分類,看這里有幾種圖形?接著引導學生觀察、分類。再問,你們想和這些圖形交朋友嗎?(想)那我們來進行一個比賽,看哪組同學交的朋友最多。同時將學生分為四隊綠隊、藍隊、黃隊、橙隊(分別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表示)問,你們知道這些圖形的名字嗎?讓學生進行嘗試,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邊出示圖形邊板書名稱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它們還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平面圖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板書課題:認識圖形)活動二:了解新朋友問題一:這些新朋友的家在什么地方?我們到哪去找她們呢?(這個問題同學們非常想知道答案,這樣就有利的激發了他們探究的欲望。)在找家的的活動中,我運用了啟發式的教學方法。首先,老師手拿一個長方體,用手摸著它的一個面問“這個面是什么形狀的?(問題二)通過老師的引導,讓學生從多面物體中找到長方形。(有的學生從長方體找到了一個長方形,有的學生從三棱柱的上面找到了長方形,還有的學生從一個物體上找到幾個長方形,對于這樣的同學,我會及時地對他進行肯定的評價,比如“你真棒”“你觀察的真仔細”等等,將小圖形獎勵給他們小組,調動學生積極性)接著拓展,你能從給出的桌面的物體上找出其他的圖形嗎?(問題三)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從體上找面,面在體上,突出本課重點。找到這幾種圖形后,提出問題四摸一摸,說說摸得時候有什么感覺?(學生可能說摸起來平平的、滑滑的等等)在這里,我想通過摸的活動引導學生體驗這幾個面都是平的。然后一到學生觀察,課件演示“面”從“體”上滑落。加深學生面在體上的理解。因為大多數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認識了各種平面圖形,但對“體”和“面”的關系理解的不夠透徹。我想通過課件的動態演示能夠更直觀。更生動的揭示“體”和“面”的關系,幫助學生建立起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從而突破本課的難點。活動三:給新朋友畫像問題一:小組討論,看誰能想個好方法,把你喜歡的新朋友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我希望通過這個既有挑戰性又有探索性,同時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問題來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經過交流,學生可能想到畫的方法、印的方法、折的方法等等。如果學生只說到畫的方法,我就會引導學生“還有別的方法嗎?”讓學生來說,說操作過程,讓學生自評、互評。評價獎勵想出好辦法的小組。接著學生活動提出問題二:請選擇一種合適的方法得到這些新朋友。學生活動描一描、印一印、折一折,圍一圍。通過學生做數學,讓學生親身體會到知識形成的過程。活動四:找朋友問題:生活中,你在那里還見過這些圖形?讓學生自由發言,學生可能說到門的形狀、床的形狀。在必要的時候我還會進行引導,比如我們黑板面的形狀還有我們的墻壁后面的隔音板的形狀,以及小朋友脖子上紅領巾的形狀等等。接著,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圖片,讓學生先觀察,然后再來說一說。我想通過找圖形讓學生體驗到這些圖形在生活中具有廣泛的運用。為了體現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創設了一個小朋友上學路上的情景:坐車交通標志牌是什么形狀?有什么作用呢?我把學生引入到現實情境,實現生活情景數學化。并且我想通過學生對這些交通標志的認識來增進學生對數學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同時我還進行了交通安全的教育。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征,我設計了課間欣賞作品展,讓學生邊欣賞邊思考這里都用了些什么圖形,搭成了什么圖案?(圖案色彩鮮艷,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找,讓學生說,讓學生體驗到幾何美、數學美。3.實踐運用鞏固新知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這里,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四道練習題。練習一:連一連加深學生對著四種圖形的認識,區別“形”和“體”。(正方形也是種特殊的長方形)練習二:猜一猜(進一步體會面在體上)問題一:找到物體的面都是長方形的問題二:找到物體有兩個面是圓的問題三:找到物體的面都是正方形的練習三:涂一涂(加深學生對四種圖形的認識)給對應的圖形涂上顏色練習四:數一數數數圖形中有幾個三角形,幾個正方形在這里,我會帶領著學生一起數。4.總結反思深化認識問題:你打算怎樣把新朋友介紹給爸爸、媽媽呢?有什么困難?借助這個環節及時反饋本課的教學效果,引導學生說出這四種平面圖形各自的基本特癥。現在小組內模擬,然后老師做媽媽,請同學們介紹。如“今天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它平平的,有四個尖尖的角,他不能站起來,也不能裝東西”在這里我會對表述的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和獎勵。5.拓展延伸發展能力同學們想自己動手拼一個圖案嗎?小組合作,用小組內的圖形拼一拼,比一比,看哪一組拼出的圖形最漂亮。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這里,我讓學生自己來設計活動,并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拼好后,學生可以離開座位,互相參觀學習。在相互參觀的基礎上進行自評、互評。并讓學生說一說用了什么圖形,搭成了什么圖案。在教學設計的最后對小組評價進行總結,評選出優勝組進行表揚及鼓勵。三、說教法學法1.說學生情況、教法及選擇依據2.說學法指導3.說教學特色我這樣設計,主要是考慮到教學對象是剛入學不久的一年級學生,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動、愛說。所以在教學中我給予他們充分的動手和表達的空間與時間。并且,新課標還強調,要讓學生從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體驗、探索,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運用。體驗就成為新課標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教學中我安排學生在摸一摸、說一說、做一做、涂一涂這些活動中來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我綜合運用啟發式教學、情景教學法、嘗試教學法,活動教學法等等,來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內化和建構。在合理選擇教法的同時,我還會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讓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融合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為一體,我注重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縱觀整節課的教學,突出了學生用體驗的方法來學習。首先是操作體驗,然后是綜合體驗。這樣既體現了新教材的特點,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四、板書設計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本課的板書設計的很簡潔,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具體如下:五、學習評價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采用的是師評、互評、自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我注重對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學習熱情的評價,我想以此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