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制3《我不拖拉》教案(馮老師公開課).docx
我不拖拉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的編寫依據是課程標準“負責任,有始有終,不拖拉”。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學生常常會出現“等一下”與“還沒說完”等拖拉的行為,并因此受到家長及老師的批評。導致學生拖拉的原因是多種多樣。有些學生做事慢,可能與他的天生的氣質類型有關系,黏液質的學生做事反應速度相對更慢。而有些學生慢,卻是由于他們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動不動就被外界的刺激吸引,以至于做事不能專注,要拖拖拉拉好久才做完。另外,還有些學生習慣于成人唱反調。比如,家長催他趕快穿衣服,他雖聽見了,但卻依舊不緊不慢地,這樣的學生可能有一種“別人理當等我”的思想。因此,我們需要針對學生不同的拖拉情況加以教育,引導學生了解凡事拖拉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什么不便。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在成人的幫助下,認識到不拖拉的重要性,進而初步養成不拖拉的習慣。引導學生反思生活中的“等一下”與“還沒完”等拖拉行為,矯正學生常有的“拖拉一下沒關系”的錯誤認識,并且,從集中注意力,加強時間觀念與時間管理能力等方面入手,幫助學生建立“和拖拉說再見”的意識和信心,使學生在成人的幫助下,制定可行的目標,努力戰勝困難,初步養成不拖拉的好習慣。本課以養成不拖拉的好習慣為重點,這是單元目標的重要部分。本課是這一單元的第三課,與其他各課是并列關系,都圍繞良好品德與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而展開。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普遍存在做事沒有計劃,拖拖拉拉的現象。在學習上,表現為寫字、做作業動作慢:在家里,則表現為老是被家長催著的事情。拖拉行為看似不是什么大問題,但會導致親子關系的緊張并引發學生的負面情緒。因此,學生深刻認識做事拖拉可能帶來的問題乃至造成的危害,是本教學的挑戰之一。教學目標:1、了解什么是做事拖拉,初步認識拖拉的害處。2、懂得珍惜時間,體驗抓緊時間做事的意義。3、探尋做事不拖拉的方法,并嘗試在生活中運用。教學重難點:認識拖拉的害處,懂得要珍惜時間。教學準備:課前根據教材第10-12頁繪本拖拉鳥的故事制作的動畫片以及相關圖片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故事導入,感知拖拉師:同學們,今天上課我們先來聽一個故事,拖拉鳥的故事(播放拖拉鳥故事動畫片)師: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大家知道這只鳥為什么叫“拖拉鳥”了嗎?(根據學生發言相機板書:不急、明天)生:他總是再說不急,明天吧。師:大家喜歡這只名叫“拖拉”的鳥嗎?為什么?生:不喜歡。因為它太拖拉了。(貼:拖拉)二、聯系實際,了解拖拉師:在我們的身邊有沒有像“拖拉鳥”一樣的同學呢?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吧!(教師出示一組圖片,其中有教材第10頁正文中的兩幅幅圖,另外還補充“學生平時站隊”圖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仔細觀察,然后交流,再推舉發言人進行集體交流。)生:我發現第一幅圖中的同學很拖拉,因為爸爸媽媽叫他吃飯,可是,他卻只顧著玩,跟爸爸媽媽說“等一下”。生:我發現第二幅圖中的同學很拖拉,因為老師要收本子了,可是他的作業還沒寫完。(等一下 還沒完)生:我發現第三幅圖中的同學很拖拉,因為別人都站好隊了,只有他沒站好。師:同學們可真棒!大家發現,只要常常把“不急”“明天”“等一下”“還沒完”掛在嘴邊的人,都跟這只鳥一樣,有做事拖拉的毛病。那么拖拉的毛病會帶來什么問題呢?大家猜猜,拖拉鳥的故事結尾會怎么樣?生:我認為,“拖拉鳥”最后被凍死了,因為冬天到了,它還把窩兒沒塔好嗎,所以凍死了。師:做事拖拖拉拉,看似一個小毛病,但是卻危害到了拖拉鳥的生命!是的!做事拖拖拉拉確實可能會危及到自己的生命安全。師:如果生活中的人們也像拖拉鳥一樣,結果會怎么樣?(教師出示前面的三幅圖。)生:等一下飯菜就都涼了,吃了會肚子疼。生:同學們都做完了,他還沒做完,老師會批評他的。生;同學們都把隊站好了,他沒站好會扣班級分的。師:拖拉真是害人害己啊。(教師播放:醫生奮力搶救病人的短片 交警出租車司機的愛心接力)(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如果他們拖拉了,會導致什么后果?)師:無論做什么工作,拖拉都可能導致后果嚴重!師:看到這些,大家想說什么?生:不拖拉(教師相機板書:不拖拉)三、真情體驗,和“拖拉”說再見師:同學們,想不想做游戲啊?生:想。(教師出示游戲名稱和規則:分組挑戰寫字,口算題,穿珠子,跳繩四項活動,限時一分鐘)(學生活動。教師巡視后給各小組優勝者頒獎,再分別采訪,啟發學生發現“不拖拉”的竅門)生:寫字的時候,注意力集中,不東張西望,腦子里剛想寫字這件事情。師:這就叫“專心”,做事專心就可以和拖拉說再見。(板書:專心)生:穿珠子的時候,手要穩,眼睛緊盯,速度要好。師:看來掌握一些小竅門,也可以和拖拉說再見(板書:技巧)師:說說獲勝的原因,我一直堅持跳,直到時間到。師:做事情的時候難免會要困難,但只要我們像這位同學堅持,就一定完成任務。就可以跟“拖拉”說再見了,(板書;堅持)師:剛才我們做游戲,大家不僅玩的開心,而且還學到了跟“拖拉” 說再見的好方法,就是做事專心、掌握技巧和努力堅持。師:小蘭也有一個和“拖拉”說再見的好方法,讓我們大聲的說出來。(請同學們齊讀教材13)師:請大家說說小明的好辦法是什么。生:做事抓緊時間。師:你說的真棒!時間是寶貴的,我們要珍惜時間。師:請同學們把課前準備的關于時間的名言貼到鐘面上(請個別同學大聲讀出來)師:從今以后老師希望你們能做時間的主人,學會做事不“拖拉”。四、布置作業牢記時間名言五、板書設計我不拖拉拖拉 不拖拉 不急 明天 專心粘貼珍惜時間名言間等一下 技巧 我還沒做完 堅持六、教學反思我從本班的實際出發,結合教材,展開了有針對性的教學,本節課我有以下反思:一、明確目標,整合資源,突出了課堂教學的生活性。教學目標是教學的靈魂,它具有導向性功能。教學中我準確確定教學目標,實施有效的教學活動,我預設了以下教學目標:1、了解什么是做事拖拉,初步認識拖拉的害處。2、懂得珍惜時間,體驗抓緊時間做事的意義。3、探尋做事不拖拉的方法,并嘗試在生活中運用。為了達成目標,在備課時,我對教材重新組合。我將教學活動分為三個板塊:故事導入,感知拖拉,聯系實際,了解拖拉,真情體驗,和“拖拉”說再見。三個板塊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知情意行順次而下,最后讓學生將道德意志落到實處。通過實踐,我覺得我頂我預設的教學目標是切合實際。二、 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性,增強了道德教育的實效。品德課程是一門活動型的綜合課程,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的主要形式。本課程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讓兒童直接參與多姿多彩的活動中實現的。為了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在本課教學中,我多次組織合作探究、角色體驗、小組討論、交流體會等活動,是學生體驗活動。播放由于拖拉后果嚴重的短片,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體驗拖拉的嚴重后果,喚醒了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使其產生了強烈的珍惜時間的愿望。本課的不足之處在于內容較多,教學過程中有些環節留給學生的時間不足,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研究,并加以改正。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