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科學6《鹽和糖哪兒去了》教案(馮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6. 鹽和糖哪兒去了【教學內容】一年級學生對于溶解是有一定認識的,如把少量的糖或者鹽放入水里,會慢慢化掉,類似這樣的情景學生在生活中都見過,但學生并不能說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也不能準確判斷物質是否溶解在水里了。本課從觀察鹽、糖、沙子在水中的變化開始,引導學生進入對溶解現象的觀察與描述中去,逐步發展對溶解、不溶解特征的認識,體驗研究溶解現象的樂趣,激發進一步學習相關內容的興趣。第一個活動,觀察并比較鹽、糖、沙子在水中的變化,初步認識溶解現象及特征,知道有些物質在水里能夠溶解,而有些物質在水里很難溶解。第二個活動,觀察并比較鹽和面粉在水中的變化,認識到面粉在水里很難溶解。面粉放入水中是否能溶解是學生前概念中矛盾沖突最大的之一,通過靜置、過濾等方法細致觀察與比較,建立對“面粉很難溶解在水里”的認識,并對判斷溶解現象的特征更加明晰。第三個活動,了解生活中的溶解與不溶解現象?!窘虒W目標】1. 能觀察并描述物質放進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現象。2. 舉例說明有些物質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質很難溶解在水中。3. 能通過過濾的方法發展對溶解特征的認識。4. 意識到溶解在人們生活中的廣泛性和重要性,體驗研究溶解現象的樂趣,激發進一步探究溶解問題的興趣。【教學重點】觀察并描述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現象。【教學難點】能通過過濾的方法發展對溶解特征的認識?!窘虒W準備】分組材料一:鹽、紅糖各1份,水2杯,攪拌棒2根,布一塊分組材料二:面粉1份,水1杯,玻璃棒1根分組材料三:過濾裝置2套演示材料:水一杯、綠豆1份、攪拌棒1根,布一塊、課件【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設計】一、情境導入1. 上課前,我們先來看一段小動畫:播放毛驢過河的動畫片段。在這個故事里,我們發現小毛驢背的糖和鹽變輕了,那么糖和鹽去哪里了?(學生討論)2. 引導學生聚焦“溶解”話題。設計意圖:通過有趣的動畫,引導學生聚焦“溶解”的話題,揭示學生的前概念。二、觀察并比較鹽、紅糖在水中的變化1. 老師今天為每個小組準備了鹽和紅糖,大家仔細看看它們是什么樣的?(學生匯報)2. 大家觀察的很仔細,如果我們把這兩種物質分別放入水中,你們覺得分別會發生什么變化了?3. 學生預測鹽、紅糖在水中的變化。4. 學生將鹽和紅糖分別倒入水中并觀察、記錄。5.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輕輕攪拌攪拌,科學上我們的攪拌是有方法的(視頻指導)。學生攪拌并觀察現象。學生匯報觀察到的現象。6. 指導學生將三個杯子里的物質靜置3分鐘,觀察現象。7. 紅糖我們看不見了,那它還在不在水里?通過顏色變化,知道鹽和糖還在水里。8. 小結:糖和鹽能溶解在水中。設計意圖:通過觀察顏色和平時嘗味道的方法,發現鹽和糖還在水中。將鹽、紅糖分別放入水中,觀察并比較它們在水中的變化,初步建立溶解的概念。三、觀察并比較綠豆和面粉在水中的變化1. 小馬馱著綠豆和面粉要過河,那綠豆和面粉會不會也被水溶解呢?(學生根據生活經驗預測綠豆不會溶解,面粉會溶解在水中。)2. 演示綠豆加入水里,并攪拌,讓學生體驗綠豆不能溶解在水中。3.指導學生把面粉放入水中,攪拌,靜置,引導學生觀察并記錄。學生匯報。你能不能看到面粉小顆粒?4. 指導學生將鹽水和加了面粉的水分別倒在紗布上,進行過濾,并觀察,同時思考:面粉有沒有溶解在水中?5. 學生匯報實驗發現:加了面粉的水倒在布上,布上留下了少量面粉,而將鹽水倒在布上,沒有留下鹽顆粒。因此,面粉很難溶于水中。6. 老師還給大家一杯水,觀察一下靜置后的加了面粉的水,你有什么發現?7. 學生匯報實驗發現:杯底有一些白色沉淀,說明面粉很難溶于水中。8. 引導學生思考,這說明了什么?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靜置后觀察、過濾后比較等方法,認識到面粉不能在水中溶解。知道可以用過濾的方法判斷物質在水中是否能溶解。四、了解生活中的溶解與不溶解現象1. 生活中還有很多物質,那么它們能融入水中嗎?播放視頻,引導學生思考油、洗衣粉等物質能否溶解在水中。2. 鼓勵學生課后通過實驗驗證,研究生活中更多的物質能否溶解在水中。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溶解現象,知道有的物質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質不能溶解。【板書設計】6.鹽和糖哪兒去了不能溶解面粉綠豆糖溶解鹽蘇教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 第二單元 水 - 3
- 關 鍵 詞:
- 鹽和糖哪兒去了 蘇教版 一年級 下冊 科學 哪兒 教案 師公 開課 作品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