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七下生物8.2《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教案(王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第二節 人體的消化與吸收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2、說出小腸的結構與消化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內的消化和吸收過程。能力目標:1. 通過觀察消化系統的圖片和模型,培養相應的觀察能力。2. 形成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知識的歸納總結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 通過學習,形成形態結構與其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2. 培養熱愛生命的價值觀和養成良好飲食習慣的飲食觀。教學重點:1、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2、說出小腸的結構特點。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內的消化和吸收過程。教學難點:說出小腸的結構特點。課時安排:2課時人體的消化與吸收。教學過程:(第二課時)二 食物的消化1、物理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A、物理性消化討論:食物入口,你口腔中的器官會對食物進行怎樣的處理?(引出物理性消化)除了口腔,你知道還有哪些器官會對食物進行物理性消化?形式:牙齒將食物切斷、撕裂和磨碎,胃腸的蠕動將食物進一不磨碎,膽汁將脂肪顆粒乳化成脂肪微粒。作用:使食物與消化液的接觸面積增大,為化學性消化奠定基礎、B、化學性消化教師:我們吃饅頭的時候,如果嚼的時間較長的話,會發現饅頭慢慢變甜了,有沒有人知道這是為什么呢。(引出化學性消化)作用:由消化液中各種消化酶將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質分解成小分子的過程。教師小結: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發現,口腔中即有物理性的消化還有化學性的消化,那么,在其它的消化器官中,是不是也有這兩種消化呢、2、淀粉、蛋白質、脂肪的化學性消化過程唾液 腸液 胰液淀粉- 麥芽糖-葡萄糖口腔 小腸 小腸胃液 腸液 胰液蛋白質-氨基酸胃 小腸膽汁 腸液 胰液脂肪-脂肪微粒-甘油 + 脂肪酸小腸 小腸三 營養物質的吸收1.學生思考(1) 你認為在消化道中那些部位具有吸收作用?(2)各部位能吸收那些營養物質?2.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并圖示顯示給學生直觀的感覺。3.質疑:大家有沒有發現吸收營養主要靠那個部位?學生回答:小腸。講述:小腸有這樣的功能與小腸的結構特點分不開的。復習小腸的結構特點:長。學生觀看小腸壁橫切面標本,并進一步總結出小腸的特點:大;薄。4.師生共同總結本節內容。5鞏固練習板書設計:二. 食物的消化1.物理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2.淀粉 酶 葡萄糖蛋白質 酶 氨基酸脂肪 酶 甘油+脂肪酸3.小腸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器官。三.營養物質的吸收小腸是吸收營養的主要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