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2《血液循環》教案(張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九章血液循環第三課時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血液在心臟血管系統中循環流動二、設計理念新課標指出:本節教學中,三維目標的預設與達成,教學過程的設計與實施都要圍繞著本節課的重要概念展開。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要理解以下概念:血液在心臟和全身血管中按一定的方向循環流動;血液循環分為體循環、肺循環;體循環中,血液流經身體各部分毛細血管網時,將氧和營養物質供給細胞,運走二氧化碳等廢物;肺循環中,血液流經肺毛細血管網時,血液獲得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學生在理解血液循環的概念和原理時還應該具有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能夠聯系之前學過的心臟和血管的知識合作分析和推理構建血液循環途徑。所以本節課主要運用啟發式談話,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習熱情,并遵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利用多媒體的現代教育手段,展示視頻動態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等一系列思維活動,理解本課時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三、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能描述血液循環的途徑。(2)簡述血液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3)說出血液循環在人體中的意義。2.能力目標(1)通過觀看演示實驗小魚尾鰭血液流動能根據血流方向、血流情況區分人體血液循環途徑示意圖中不同的血管。(2)通過小組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通過多媒體的輔助,訓練學生細致觀察的能力。3.情感目標(1)樹立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2)體會人體血液循環發生在體循環和肺循環中,二者必須通過心臟聯系才一起才是一條完整的循環路徑,對學生進行生物體是統一整體的生物學觀點的教育。四、學情分析血液循環是北師大版生物七年級下冊第九章人體內物質的運輸第二節。根據課標建議,本節課共安排四個課時。在學習本課時前,已經分別講述了前兩個課時血管是血液流動的通道、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這兩個課時和本章第一節血液的知識,為本節課要學習的血液在心臟血管系統中的循環流動打下了基礎。血液循環是本章的重點內容,既是對第八章營養物質吸收進入血液后的去向做進一步說明,又是對后一章人體的能量供應中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的學習作好知識儲備而奠定基礎。鑒于本節課的重要性,考慮到初中學生對于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比較感興趣,并且對于教學中動靜結合,教學方式多變都是興趣很濃,尤其對多媒體教學特別感興趣,通過觀察演示實驗、多媒體課件演示血液循環途徑,把抽象的內容變得生動直觀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理解、探究能力。五、重難點和關鍵(一)重點:能描述血液循環的途徑與意義。(二)難點:血液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三)關鍵:借助多媒體動態演示血液循環途徑,小組討論、學生繪圖、教師問題引導突破重難點。六、教學課時:1課時七、教學準備教師準備:1.制作好課堂導學案、血液循環途徑示意圖2.收集血液循環資料、制作好課件。學生準備:紅色彩筆、棕色彩筆(分別代表動脈血和靜脈血)八、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復習提問:1、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動方向;2、血液在心臟中的流動方向。學生1:在血管中血液由動脈流入毛細血管,再到靜脈學生2:在心臟中血液的流向由心房到心室再到動脈教師:那么血液在心臟和血管組成的封閉系統中,流動方向和路徑又會是怎樣的呢?【鑒于前兩節課所學知識點與本節新知聯系緊密又能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因此采用復習導入,這樣通過三個層層遞進的問題串,學生很快就能融入新課學習】(二)講授新課師:請同學們先觀看演示實驗小魚尾鰭血液流動,思考回答以下問題1.根據實驗觀察目的需要如何選擇小魚?2.本實驗中為什么要用紗布裹住小魚?3.如何根據血流方向、血流速度和血管特點,區分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生1:(選擇尾鰭顏色較淺,生命活動旺盛的。)生2:(小魚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通過浸濕的紗布使小魚能正常呼吸;起到固定的作用)生3:(動脈: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全身各處,血流速度快、管壁厚。靜脈:流經全身的血液送回心臟,血流速度慢、管壁薄。毛細血管:連接微小動脈和微小靜脈之間的血管,血流速度極慢,管壁極薄。)師:不管是小魚還是人體,都由血管和心臟構成血液循環系統,血液在此中有規律的循環流動,我們來看一下人體的血液循環(展示人體血液循環系統圖片),從圖上可以看出,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遍布人的全身,在心臟的的推動下,血液在血管中按一定的方向不停的流動,人體內的營養物質的運輸和代謝廢物的排出都要通過血液循環實現。這幅圖是人體血液循環模式圖,(展示血液循環模式圖)提問:1.圖中你能觀察到幾種血管?你能辨認出它們嗎?辨認的依據是什么?2.圖中不同顏色代表的含義是什么?生1:(根據血流方向和血管特點辨別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生2:(紅色代表顏色鮮艷、含氧較多的動脈血;藍色代表顏色暗紅、含氧較少的靜脈血)【通過將小魚尾鰭血液流動與人體血液循環聯系在一起,學生很容易會對人體血液循環中血液的流動方向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師:人作為最高等的動物,血液循環路徑會比魚要復雜一些,人體的血液循環途徑有兩個,路徑比較長的叫體循環也叫大循環,路徑比較短的叫肺循環也叫小循環。我們先來學習體循環。課件展示體循環的動態路徑圖。讓學生觀察后結合課本42頁,以小組形式討論以下問題:1. 體循環起點在哪里?終點在哪里?2. 請說出體循環的路徑?3. 體循環血液成分是如何變化的?血液成分發生變化的場所在哪里?請在血液循環簡圖中繪出體循環的路徑,注意用不同顏色的筆代表不同的血液。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后依次請小組代表回答:生1:(體循環的起點在左心室,終點在右心房)生2:(體循環路徑:血液由左心室流入主動脈,再經過全身動脈、毛細血管、全身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生3:小組派一個代表展示體循環途徑的繪制結果(體循環血液由動脈血變成靜脈血,血液在流經全身毛細血管處成分發生變化。)問題1和問題2通過觀察和討論很容易得出,問題3是學生理解的重難點,學生直觀感知到當血液流經毛細血管后動脈血變成靜脈血,因此氧氣含量變少了,學生更多是從顏色變化得出這樣的結論,教師應引導學生從血液成分考慮,除了氧氣發生變化外,血液中的哪些成分也會發生變化?進而引導學生思考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也會發生變化。需要強調的是在講到氧氣進入組織細胞,同時組織細胞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血液,這是通過氣體擴散完成的。結合課件展示組織細胞與血液的氣體和二氧化碳交換示意圖,引出氣體擴散的概念,有助于學生理解氣體發生變化的本質原因)。教師:播放肺循環動態路徑圖,讓學生觀察思考并結合課本42頁,回答以下問題:1.肺循環起點在哪里?終點在哪里?2. 肺循環血液成分是如何變化的?血液成分發生變化的場所在哪里?3.請同學上來標出肺循環的血流方向,嘗試說出肺循環的路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后依次請小組代表回答:生1:(肺循環的起點在右心室,終點在左心房)生2:(肺循環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動脈,再流經肺部毛細血管網,最后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的過程。)生3:(肺循環血液將靜脈血變成動脈血,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網時成分發生變化。)教師繼續激發學生思考:為什么經過肺部毛細血管血液會由含氧低顏色暗紅的靜脈血變成氧含高顏色鮮紅的動脈血呢?這些氧氣來自哪里呢?生:(來自肺)由于肺部氧含量比較高,肺泡外面有豐富的毛細血管,通過氣體擴散,肺泡中的氧氣進入血液,同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通過動態血液循環路徑圖的觀察,將抽象知識變成直觀感知,小組討論、學生親手繪制路徑圖、教師問題引導突破重難點。】師:請小組代表展示完整的血液循環路徑,學生展示過程中教師質疑,體循環和肺循環起點和終點并沒有回到原地,又如何成為一個循環呢?生:(通過心臟構成一個完整的循環系統)師:體循環和肺循環并不是獨立進行的,二者同時進行,通過心臟聯系在一起,才構成了一條完整的循環路徑。【小組代表展示繪制的血液循環路徑圖,幫助學生建立生物體是一個統一整體的生物學觀點】(三) 小結請同學們用3分鐘的時間完成下列表格區分體循環和肺循環:體循環與肺循環的對比:體循環肺循環起點左心室右心室終點右心房左心房血液變化動脈血靜脈血靜脈血動脈血意義為組織細胞運來氧氣和養料、帶走二氧化碳等廢物。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血液獲得氧氣,把二氧化碳排出體外聯系同時進行,通過心臟連通成一條完整的循環路線。血液流動規律心室動脈毛細血管靜脈心房【小結將血液循環通過表格對比以及循環路徑的流程圖,總結歸納重難點,在鞏固中提高】(四)學以致用李明同學在運動時,不小心劃破了小腿,傷口紅腫發炎,為了消炎防止感染,醫生建議李明按處方口服消炎藥,請簡述消炎藥經過口腔到達傷口的途徑?【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九、板書設計第九章第2節 血液循環(第3課時)血液在心臟血管系統中循環流動一、 觀察小魚尾鰭血液流動二、 血液循環1. 體循環: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全身毛細血管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2. 肺循環: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左心房6
- 關 鍵 詞:
- 血液循環 北師大 版七下 生物 9.2 教案 師公 開課 作品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