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七下生物9.2《血液循環(huán)》教案(李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 第十章第1節(jié) 食物中能量的釋放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說明能量來自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闡述呼吸作用的實質和意義。(2)了解檢測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方法。2、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食物中貯存的能量,及“檢測人體呼出氣體成分的變化”,培養(yǎng)動手操作及解釋現(xiàn)象的能力。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測定食物中貯存的能量,明確呼吸作用的重要意義在于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二、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解釋呼吸作用的實質和意義。2、教學難點闡述呼吸作用的實質和意義。三、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1)制作課件,準備好導學案(2)演示實驗“探究不同食物貯存能量的差異”的材料和用具,熱量測定儀、酒精燈、試管、溫度傳感器等。活動“檢測人體呼出氣體成分的變化”各小組要用到的礦泉水瓶,集氣瓶,毛玻璃片,吸管,澄清石灰水,木條等。(3)同屏軟件的調試使用,兩個探頭的溫度傳感器的使用2、學生準備提前預習課程,完成導學案四、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教學導入出示汽車開動并加油和學生運動的圖片。提問:我們知道燃料為汽車的正常啟動提供了能量,人的能量來自哪里呢?(食物)食物中真的有能量存在嗎?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能量相同嗎?食物中的能量是怎樣釋放出來的呢?今天我們來學習10.1 食物中能量的釋放(寫板書)觀看圖片、思考并回答問題答:人的能量來源于食物。聆聽,思考問題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二、探究不同食物中儲存能量的差異我這里有兩種食物一種是核桃,一種是饅頭,期中核桃和饅頭中含有的主要的營養(yǎng)成分分別是什么呢?饅頭中主要含有淀粉,核桃中主要含有脂肪,那核桃和饅頭這兩種食物中所含的能量相同,如果不相同,哪種食物中含有的能量更多呢?接下來老師給同學們做一個演示實驗,體外燃燒核桃和饅頭。事先用薯片盒子,錫紙制作出簡易的熱量測定儀,在實驗中我們還會用到解剖針,試管,酒精燈,溫度傳感器來測定水溫和手機里溫度傳感器的配套APP等。事先在試管中加入10ML水,用1克的饅頭和核桃來做實驗,連接好溫度傳感器,并投屏到電腦上,下面我會請兩位同學協(xié)助我。點燃兩種食物后,立刻放在熱量測定儀中,直到火熄滅為止,其他同學觀察水溫的變化。在電腦屏幕中顯示出溫度的變化。1mL水的質量為1g,受熱時每升高1所需要的熱量為4.2 J。因此,用燃燒樣品使一定體積的水升溫的方法可以估算出食物中所含的熱量。食物的能量(KJg)水溫升高值水質量4.2食物質量1000通過測定我們發(fā)現(xiàn),燃燒核桃,水溫升高的更多,說明核桃中所含的能量更多一些。 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記錄數(shù)據(jù)。其中請兩位同學協(xié)助老師完成演示實驗。通過實驗親自驗證食物中含有的能量不同,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三、食物中貯存著能量引出概念:每克食物在體外充分燃燒時釋放的能量,是食物的熱價。每克食物的熱價反映出食物中貯存能量的多少。據(jù)測定,每克糖類貯存的能量是17KJ,蛋白質為23KJ,脂肪是38KJ。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來自糖類,其次是脂肪,脂肪主要是作為儲備能源物質。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學生認真聆聽學生回答問題對所學問題的回顧,做到溫故知新四、檢測人體呼出氣體成分的變化通過實驗可以證實,食物中貯存的能量可以通過燃燒釋放出來,燃燒中需要氧氣。介紹食物在體外燃燒的本質。思考:人體細胞攝取的營養(yǎng)物質怎樣釋放出能量呢?在細胞中釋放能量是否也需要氧氣呢?【分組實驗】檢測人體呼出氣體成分的變化實驗試劑和用具:學生分組,礦泉水瓶(每組2個),吸管,澄清石灰水。實驗步驟:(一)學生分組實驗1、將礦泉水瓶標號為A和B,取一只吸管,向A瓶中連續(xù)呼氣數(shù)次,然后蓋上A和B瓶的瓶蓋。2、向A和B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蓋上瓶蓋,然后搖晃,比較兩瓶中的液體的渾濁程度。同屏同學們在課上的成果,并找同學講解自己的實驗結果和原因。(二)教師演示實驗1、選擇集氣瓶,標號為C和D,取一只吸管,向 C瓶中連續(xù)呼氣數(shù)次,然后用毛玻璃片蓋上C瓶和D瓶。2、將燃找的木條分別放入C和D瓶中,記錄蠟燭燃燒的時間的長短。學生填上表格:氣體成分處理辦法記錄實驗現(xiàn)象A瓶由肺內呼出氣體B瓶空氣C瓶由肺內呼出氣體D瓶空氣【實驗現(xiàn)象】1. ( A )瓶中石灰水出現(xiàn)渾濁。2.燃燒的木條放入( C )瓶中更快地熄滅。結論::1.肺部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 高于 )空氣。2.空氣中的氧氣含量( 高于 )肺部呼出氣體。 【討論問題】為什么由肺部呼出的氣體中含有氧氣少而二氧化碳多呢?解析:細胞呼吸作用,吸收氧氣,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并產生了二氧化碳。思考問題學生分小組來實驗填上導學案中表格學生講解學生認真觀察,找小助手協(xié)助老師演示實驗。學生記錄實驗結果。填上表格學生回答小組討論找同學回答學生分組實驗的開展,極大的增加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的興趣,學生興趣濃厚。學習效果好。通過分組實驗的進行,又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五、細胞通過呼吸作用釋放能量人體的每個細胞都能利用氧氣將葡萄糖等有機物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時伴有能量的釋放。呼吸作用:生物體細胞內葡萄糖等有機物氧化分解并釋放能量的過程,被稱之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意義:一部分維持體溫的恒定,另一部分用于推動各種生命活動。呼吸作用的重要意義在于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六、完成導學案上的練習1、人體生命活動的能量主要來自于( )A.脂肪 B.蛋白質 C.糖類 D.維生素2、人體內需要氧氣的是( )A.靜脈血 B.細胞 C.肺 D.氣管3、澄清石灰水遇哪種氣體變渾濁( )A.氧氣 B.二氧化碳 C.氫氣 D.氮氣4、人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義是為細胞生命活動提供 ( )A.糖類 B.二氧化碳 C.能量 D.葡萄糖5、關于人和綠色植物呼吸作用的比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都需要吸入氧氣B、都需要吸入二氧化碳C、人吸入氧氣,綠色植物吸入二氧化碳D、人吸入二氧化碳,綠色植物吸入氧氣6、白天教室里不少同學出現(xiàn)“打哈欠”的現(xiàn)象,這是因為( )A、“打哈欠”會傳染 B、大家養(yǎng)成了打哈欠的習慣C、人多,氧氣多,二氧化碳多 D、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高學生獨立做題目然后小組討論總結分析找出有錯誤的同學,分析錯誤原因,糾正錯誤。學以致用當天檢測知識鞏固的更好七、板書設計10、1食物中能量的釋放一、食物的熱價二、糖類:17KJ,主要能源脂肪:38 KJ,儲備能源蛋白質:23 KJ,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三、呼吸作用1、概念2、意義:八、教學反思一、本節(jié)課的亮點課堂上使用了溫度傳感器,同屏軟件及熱量測定儀。通過熱量測定儀可以測出食物中的所含的能量,原理就是應用1mL水的質量為1g,受熱時每升高1所需要的熱量為4.2 J。因此,用燃燒樣品使一定體積的水升溫的方法可以估算出食物中所含的熱量。用兩個探頭的溫度傳感器可以同時測定兩種食物燃燒時使水溫升高的溫度變化,并投屏到多媒體屏幕中,學生觀察的很直觀,更好理解不同食物中所含能量的不同。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的在課堂上的實施,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又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生物是一門實驗學科,通過實驗來獲得一些知識,這樣學習效果更加好。二、存在的缺陷及今后的改正地方1、選擇的兩種食品,一是核桃,核桃比較容易點燃,另一個是饅頭,饅頭比較潮濕不干燥,所以不容易點燃,點燃的時候花的時間較多。2、同屏軟件用的時候,網絡不穩(wěn)定,所以出現(xiàn)掉線的情況。3、熱量測定儀可以讓同學們自己動手制作,這樣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 關 鍵 詞:
- 血液循環(huán) 北師大 版七下 生物 9.2 教案 師公 開課 作品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