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七下生物11.3《皮膚與汗液分泌》教案(褚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皮膚與汗液分泌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識別皮膚結構,說出皮膚的功能。(2)說明汗液的形成以及對人體的意義。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圖片、視頻,分析資料,提高觀察、思維、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形成器官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二、教學重點和難點:1、 教學重點皮膚的結構和功能2、 教學難點汗液的分泌與排出三、教學設計思路1、 教材分析本節是北師大版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11章“人體代謝廢物的排出”的第3節“皮膚與汗液分泌”,第2節排泄的三大途徑中,其中之一便是皮膚,本節主要介紹皮膚的結構以及汗液形成與分泌活動。皮膚的保護功能跟后面免疫的第一道防線有關,皮膚的感覺外界刺激功能跟后面的神經系統有關,皮膚的排泄功能跟前面內容有關,因此,皮膚一節在本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然而,皮膚這節課本來內容就不多,在課堂處理上,可以比較靈活。2、 學情分析初一的學生對學習生物已經有了一定的方法,于是在本章第2節中已經初步了解皮膚能分泌汗液,排出代謝廢物。至于具體情況,在本節的學習中一定能更好地掌握。3、 課前準備準備實驗材料和用具(顯微鏡,豬皮,放大鏡,眼罩,熱水,冰水,一次性手套,鑷子等);設計實驗單;收集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找到非常清晰的皮膚結構視頻并寫稿讓學生配音;環境溫度高低的Flash動畫;學生手繪皮膚結構圖;制作皮膚結構模型;制作任務卡;排練街舞,選取時間點。四、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意圖導入看視頻,視頻介紹的就是這個,電子皮膚,新聞說現在有人要研發新技術,讓電子皮膚的傳感器變成觸摸屏。高科技都已經開始結合皮膚使用了,那么在座的各位了解皮膚嗎?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認識皮膚與汗液分泌吧!觀看視頻,圖片科學技術新發展,吸引學生的興趣知識回顧上一節課我們提到了皮膚,你能想起來嗎?代謝廢物的排泄途徑是哪三條?提出皮膚是一種排泄器官。回答:皮膚是排泄的途徑承上啟下,鞏固知識,讓學生有個完成的脈絡。第一環節:眼見為實皮膚是怎樣的,口說無憑,讓我們一起來親眼目睹吧!實驗探究:1、觀察皮膚材料:豬皮,人體身上的皮膚工具:放大鏡觀察豬皮以及自己身上皮膚,看看皮膚有什么結構?豬皮和白紙顏色比較,說明皮膚有血管,毛發,毛孔,指甲,皮下脂肪。這些結構太平常了!生物特色怎么可能少得了顯微鏡呢?皮膚在顯微鏡下會怎樣?一起來看看吧!2、用顯微鏡觀察皮膚結構材料:皮膚永久裝片用具:光學顯微鏡(用希沃同屏)3、豬皮與紙的實驗材料:豬皮,白紙方法:用左右兩只手同時將紙和豬皮握緊在手里,同時打開,觀察變化。4、冒險活動材料:冰水,熱水,方法:戴眼罩,用手觸摸說出感覺。認真觀察并填寫實驗單。觀察結果:肉眼可見毛發;放大鏡可見毛孔;人體皮膚手末端可見指甲;腳指末端可見趾甲。觀察結果:發現了皮膚分層現象,找到汗腺和毛囊。填寫實驗單。觀察結果:白紙已皺,不可恢復原狀;豬皮不皺,恢復原狀。證明了皮膚里面含有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讓皮膚具有一定的彈性和任性。體驗結果:手摸冰水覺得冰冷,冷覺;手摸熱水覺得熱或者燙,溫覺;證明了皮膚有豐富的感覺神經末梢。通過眼見為實,不是傳統的老師一言堂,灌輸知識,而是自己用眼睛看,用手摸,讓學生親身感受到皮膚的結構,更深入地認識人體的皮膚。生物特色,顯微鏡觀察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結構,進行補充。原本是分組實驗,后來覺得老師引導,效果更好,營造的氣氛更能吸引人。把實驗變成冒險活動,既刺激又好玩,不會長時間地實驗,讓學生厭煩。第二環節:火眼金睛1、觀看皮膚的神奇構造視頻:播放一段皮膚立體結構的視頻,所有結構的分布情況一目了然,將直觀感受到的結構具體分布呈現出來。(視頻的制作:學生錄音,教師整理讀稿,力求科學嚴謹。錄音內容包括皮膚結構及其功能。)2、學生活動:請從抽屜抽出一張作品,認清皮膚結構,小組合作,把名字貼在相應的地方。比一比,誰最快! 把其中一組的作品貼在黑板上,從此刻起,一直在課堂上呈現皮膚結構圖。觀看,建立思維聯系學生在自己繪的皮膚結構圖上貼上各部分名稱。從實物觀察對皮膚結構有一定感性認識,通過視頻立體結構的解說,可以幫助學生把這些結構之間的聯系,具體分布更形象的統合起來,讓皮膚結構變得更清晰易懂。并且結合皮膚結構的功能說明,讓學生記住了每一個結構!通過以上環節,學生對皮膚已經有了全面了解,用皮膚的結構圖考驗學生的掌握程度,再次加深印象。歸納整理老師在黑板用文字的形式,整合皮膚的結構,做好板書!回憶整理并記筆記用文字的形式呈現,系統地梳理,有助于學生記憶。第三環節:學以致用活動:接任務啦!請各組派代表領取任務卡,通過小組討論,上講臺結合皮膚結構模型,進行系統地解答。1、 皮膚常年暴露在外,接觸許多細菌為什么不腐爛呢? 2、為什么皮膚表面有皮屑脫落而皮膚不會變得越來越薄呢?3、為什么當被物體劃傷后,有的傷口流血有的傷口不會流血?4、為什么經常曬太陽的人們皮膚會變得黑些?5、如果你的朋友為臉上長“青春痘”而煩惱,你能告訴她長“青春痘”是怎么回事嗎?6、運動后或者天氣熱會出汗,這跟皮膚中的什么結構有關?小組代表領取任務卡,針對問題小組開展討論,思考并回答這是個考驗學生的環節,為了引起學生注意,以領取任務卡的形式進行,有機地將課堂上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學以致用。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做題思維。第四環節:情景教學(汗液的形成和排出)1、情景劇引入:女生跳一段街舞后覺得難受,衣服濕透,好想洗澡(或者剛剛體育課籃球比賽,小明打完球,全身難受,而且有臭味,只有等到洗完澡才覺得舒服。)設疑:為什么難受?出汗了。汗在哪里?皮膚表面。汗液是哪里分泌的?汗腺在哪里?怎樣的?2、我們先來認識汗腺的組成,汗腺由分泌部和導管組成。3、點擊汗液形成的動畫,讓學生說汗液的形成過程。4、讓學生看著填空,說出汗液的形成過程:汗腺周圍有豐富的 ,當環境溫度高,血液經過時,血液中的水、無機鹽、尿素等物質進入汗腺形成, 經過排出體外。5、結合剛剛的情景,指出跳舞后除了出汗難受,還會有臭味,引導學生回憶汗液的成分: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少量的無機鹽、尿素等物質。6、觀看一段有趣講解的視頻溫度調節,完成課本第68頁課堂練習第2題。7、通過視頻和練習,得出汗液分泌的意義:(1)排出代謝廢物;(2)調節體溫。8、活學活用:為什么天熱時或劇烈運動時皮膚出汗多?外界溫度毛細血管血流量汗腺活動汗液量高擴張增多增強增多低收縮減少減弱減少觀看情景劇,深刻體會運動后會出汗。觀看汗液形成的動畫,知道其形成過程自己理解說出汗液形成過程。回答認真觀看,思考并完成課本第68頁課堂練習第2題。總結汗液分泌的意義。聯系實際,分析原因。視頻比較多的情況下,這里不再讓學生觀看出汗的視頻,改為情景的形式,一來是讓學生的特長能在課堂上展示,二來是再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三來現場感來得更為震撼,更為人所熟悉。更好地聯系實際生活。汗液分泌過程,看完動畫,以填空的形式,降低了難度。汗液的成分在上一節課剛學完,現在聯系在一起,復習鞏固,加深汗液的印象。利用情景再次喚醒學生的記憶,很好地鞏固了汗液成分這個知識點,為后面汗腺的排泄功能埋下伏筆。為了提高學生注意力,插播一段視頻,講解了汗液排出帶走了熱量,不用口頭解釋,并且解決了課后第2題和排汗的意義。解決問題,用一個Flash動畫直觀展示出,環境溫度高低時,血管的不同狀態和汗液量的多少,結合表格,比文字更好地梳理該知識點。第五環節:融會貫通綜合聯系:皮膚是最大的器官,究竟皮膚有什么用處呢?皮膚功能:保護;分泌和排泄;調節體溫;感受外界刺激;再生。點出考試真題,與皮膚排泄功能有關的結構是( )從而,補充說明排泄功能只有汗腺,皮脂腺分泌的皮脂不是代謝廢物,不屬于排泄。思考,答題回答:保護,分泌和排泄,調節體溫,感受外界刺激。引導學生,說出皮膚的功能,并且理解各項功能跟結構是相適應的。談收獲讓學生談談這節課的收獲談自己的收獲通過學生談收獲,教師可以看出這節課的內容,學生的掌握程度。或者有疑問也可以說出來。及時反饋。技高一籌1、下列不屬于皮膚附屬物的是( )A 毛發 B 汗腺C 指甲 D 皮屑2、與皮膚散失熱量有直接關系的結構是( )A 皮脂腺和毛發 B 感覺神經末梢C 汗腺和血管 D 脂肪組織3、經常干活的人手上通常會長一些“老繭”,這是由于( )增生所致。A表皮層 B 生發層C真皮層 D角質層4、人的頭發可分為油性、中性和干性頭發,這是由皮膚中的( )結構決定的。A 汗腺 B 皮脂腺 C 血管 D毛囊思考后,完成練習,并說出為什么。檢查學生這節課的學習掌握程度。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五、板書設計第3節皮膚與汗液分泌1、 皮膚的結構 二、汗液分泌表皮 角質層 1、汗液是在汗腺中形成的。生發層 2、汗腺的組成 分泌部彈性纖維 導管真皮 膠原纖維 3、汗液的分泌過程感覺神經末稍 4、汗液分泌的意義血管附屬物:毛發、指甲、趾甲、汗腺、皮脂腺 六、教學反思本節課在備課的過程中想到了兩個版本,另一個版本是以電子科技公司想找合作伙伴的形式,讓學生扮演不同公司來競爭,前提這些公司必須對皮膚十分了解,于是,學生很感興趣,各自給自己公司起了名字,分別從皮膚結構、汗腺與汗液分泌、皮膚面積及其功能、皮膚問題有哪些、 調查問卷分析皮膚受什么因素的影響等方面進行項目展示,評委打分,中間加入搶答環節,分數最高者就是合作者。這個版本,在課后對學生進行了很多的訓練,結果學生太熟悉內容以及緊張語速過快,導致時間有點短。現在這個版本,內容更為豐富,教學方式更靈活。本節課內容不多,知識性強,學生興趣不大,于是,設計這節課的時候,盡量讓學生參與進來,物盡其用,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我讓會畫畫的同學,繪出皮膚結構圖,小組活動時用;讓手工不錯的同學,用超輕粘土做出皮膚結構模型;讓會錄播的同學,跟老師一起錄制皮膚結構視頻;讓會跳街舞的同學,在課堂上跳上一段即興表演,作為情景引入。想方設法地讓學生發揮各自的特長,在課堂中體現自我價值的同時,很好地結合到課堂內容中來,讓生物課不僅科學還好玩,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從實驗自己探究,實物(豬皮)觀察,顯微鏡觀察永久裝片,活動的親身體驗,知道皮膚的各個結構,到視頻告訴學生,這些結構之間的關聯,形象直觀地認識到皮膚的每個結構的分布,到手繪的皮膚結構圖貼上各結構的名字標簽,到皮膚模型的立體呈現,到領取任務卡解決與生活相關的問題,再來系統地以文字的形式進行整理,有利于學生記憶,這一系列地措施,讓枯燥的知識鮮活起來,變得更有趣。實驗的設計剛開始是每個實驗都是小組實驗,后來經過驗證,雖是一樣的實驗,但是不同的操作方式也會有不同效果,比如說冒險活動中,每組有熱水和冰水,大家一摸就完了,可是設計成帶著眼罩,用手去摸,驚險刺激,有氣氛,效果更好。皮膚的結構視頻非常難找,找到了也沒有合適的文字講解,于是,在視頻中加入一些指示的標志準確地指出皮膚的結構,同時,說出每一個結構的功能,完美地結合講課的內容。汗液的分泌純粹用講的印象不深,本來設計用汗液涌出來的視頻帶來震撼從而引入的,可視頻有點多,容易引起視覺疲勞,于是,設計讓跳街舞的同學來一段即興表演,讓氣氛熱絡起來,情景劇更有代入感。然后解剖汗腺的結構,結合動畫,了解汗液的成分是來自血液的,一步一步引出汗液的形成及分泌過程,讓學生總結出來,體驗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結合跳完舞除了出汗還會有臭味,復習鞏固汗液的成分是水、無機鹽、尿素,為后面講汗腺有排泄功能埋下伏筆。再次強化相關知識點,更有利于對知識的全面掌握。后面播放了“溫度調節”英文版的視頻,一是生動活潑的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二是可以解決課后第2題練習,三是可以直接得出汗液分泌的意義。把課堂練習相應地融合到課堂教學中,效果更好,印象更深刻。在講完這部分內容后,以一個問題“為什么天熱時或劇烈運動時皮膚出汗多?”體驗課堂所學知識跟生活的聯系,活學活用。通過“皮膚對體溫的調節”flash動畫一目了然,結合表格,解決難點,效果非常不錯。皮膚的用處,作為一個總結和深入理解的存在,唯一難點在于理解皮膚的分泌和排泄功能。這里,我用實例也就是往年真題來解釋說明,而且是做完題目之后再來講,這樣效果更好。每次準備都會發現還有值得改進的地方,每次上課都能學習,積累更多的經驗,不足的地方我一定會好好改過,繼續完善這一節課
- 關 鍵 詞:
- 皮膚與汗液分泌 北師大 版七下 生物 11.3 皮膚 汗液 分泌 教案 師公 開課 作品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