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七下生物21.2《生物的進化》教案(周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第二節 生物的進化二、生物進化的原因一、教學目標1、知道達爾文提出自然選擇學說的過程。2、知道人工選擇和自然選擇。3、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4、理解生物進化的原因,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二、教學重難點1、重點: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生物進化的原因。2、難點:模擬自然選擇活動三、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四、學習方法:情境創設法,合作探究法,五、課時安排1課時六、教學過程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各位同學下午好,很高興今天能與大家一起學習探討生物學,為了緩解同學們的疲勞,我們先來欣賞一組圖片。出示手機游戲進化的圖片。師:剛才這組圖片同學們了解到什么信息?生答:游戲在進化。師:對,從早期的俄羅斯方塊,再到如今大受歡迎的王者,吃雞。手機游戲不斷的更新換代,早期游戲甚至被人們淡忘淘汰。手游發展到今天多種多樣,這是一種進化。自然界中有成千上萬種生物,也是進化的結果,那是什么原因推動生物不斷進化的呢?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主題。(板書:生物進化的原因)科學家們提出了很多種關于生物進化的理論,其中,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最有說服力,最先解釋了生物進化的原因。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板書:一、達爾文)請同學們來欣賞一段視頻,并完成導學單任務1。師:物種起源是在哪一年發表的?生答:1859年。師:在環球航行中,達爾文看到生物的什么變化給了他靈感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14-16頁,回答問題。生:1、古代樹懶比現存的樹懶大得多2、生活在不同地方的鬣蜥形態不同3、大陸上的鵜鶘會飛,群島上的不會飛4、群島上棲息的13種地雀,所吃的食物不同,喙就不同。在航行結束后,達爾文回到英國,繼續思索,他想弄明白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生物是怎樣形成各種適應性變化的。他從普遍存在的生物變異現象入手研究,并從人工選擇形成新品種的過程中得到了啟發。(板書:二、人工選擇)達爾文注意到人們飼養的動物和栽培的植物,都是從野生原種經過代代的精心選擇和培育形成的。我們以原雞為例,看一下它是如何進化的。野生原雞由于個體差異,有的肉鮮味美,有的會下蛋,有的羽毛長得鮮艷靚麗,有的營養價值高,這樣人們就會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飼養,在飼養的過程中原雞的不同性狀就會遺傳給后代,經過一代代的培育,就產生了這些不同的新品種。家養原雞產生不同的變異,有些變異得到遺傳積累,根據人們的需求和喜好,進行選育逐代定向選擇,培育出不同的新品種。師:請同學們根據原雞的進化完成導學單上任務2。人工選擇的概念:根據人類的需求和愛好,經過不斷的選擇形成生物新品種的過程。師:生活中通過人工選擇培育的品種有哪些?生:如菊花,金魚,寵物狗,家鴿,奶牛等從人工選擇的過程和結果中得到啟發,達爾文深信,自然界中也一定存在著與人工選擇相似的過程。3、自然選擇(板書:三、自然選擇)(1)同學們一起來完成一個游戲“模擬自然選擇”在一個遙遠的星球上曾有一種“豆豆鳥”,它們長相近似。就像達爾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看見的地雀一樣,“豆豆鳥”的喙的大小和形狀不同,分別像晾衣夾子、鑷子、解剖針,后來出現了湯匙形。游戲規則:同學們分為四個大組,選取一名組長,組長抽簽決定該組所用的工具,扮演不同喙形的“豆豆鳥”。由老師來計時,選取1個監督記錄員。游戲限時3分鐘:組長利用自己手上的工具扮演“豆豆鳥”上臺啄食豆豆放入自己的碗中(只能一只手拿工具,一只手抬碗),當啄食到10粒豆豆以上就立即將豆豆放入自己的手中,回到自己的位置,同時解鎖一名組員作為該種“豆豆鳥”的后代接過工具繼續啄食豆豆,同樣啄食滿10粒豆豆以上又可以解鎖一名組員繼續啄食。重復上述過程直到計時停止。計時停止后沒有解鎖組員的“豆豆鳥”就被淘汰。請記錄員統計:除組長外每組獲得10粒豆豆以上的人有多少,將每組產生的后代數目記錄到下表中。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所用工具產生的后代數目師:請同學們根據剛才的游戲數據分析“豆豆鳥”的生存情況,討論四種“豆豆鳥”的生存競爭結果。完成導學單任務3。實驗結果:產生后代數目最多的是湯匙喙形的鳥。師:為什么湯匙喙形的鳥可以存活,而且產生的后代最多呢?而有的卻不能存活?答:湯匙喙形的鳥比其他的鳥有優勢。師生總結:起初,食物充足,沒有天敵,豆豆鳥繁殖速度快。但隨著食物越來越少物為了爭奪有限的生活條件,來維持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后代,就必須與周圍的生存條件作斗爭。生物性狀的優劣勢是對環境而言的,像湯匙形豆豆鳥在競爭中占優勢,它的性狀適應了環境就是有利的變異。而這種有利的變異又遺傳給后代。請同學們根據剛才所分析的內容,嘗試完成導學單上任務4的第一部分。(一分鐘后,請同學回答)(板書1、概念: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自然選擇學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板書2、內容)達爾文發現,地球上的生物都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達爾文以大象為例作了推算。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大象會過度繁殖。但自然界提供給生物的食物和生存空間是有限的,生物為了爭奪有限的生活條件,就必須與周圍的生存條件做斗爭,這就是自然選擇學說內容中提到的生存斗爭。在競爭中,生物有的變異對生存有利,這種有利的變異使它在生存競爭中獲勝,那些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便會在競爭中失敗而死亡,這就是適者生存。(補充保護色,擬態,警戒色)這就是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它合理的解釋了生物進化的原因。下面請同學們用自然選擇學說來解釋長頸鹿的進化過程。出示長頸鹿進化圖片,讓學生試著解釋,教師做補充。無論是豆豆鳥還是長頸鹿,都是根據化石推測的,那同學們也可能會懷疑,下面我們就來看一個自然選擇的真實案例。(2)自然選擇實例英國樺尺蛾活動:捉迷藏呈現不同顏色樺尺蛾棲息在不同顏色樹干上的圖片,你最先找到哪些樺尺蛾?讓同學們看書思考:為什么黑色樺尺蛾的數量由少數逐漸變為多數,而淺色樺尺蛾數量逐漸減少?生回答: 工業發展前,工業地區周圍的林木樹皮是淺灰色,白天在樹上棲息的主要是淺色的雜斑蛾。淺色蛾不易被食蛾鳥識別。隨著工業的發展,工廠排出的煤煙殺死了地衣,樹皮裸露并被黑煙熏成黑褐色,淺色蛾棲息在灰黑色的樹干上容易被食蛾鳥發現而不易生存;深色蛾體色與環境比較一致,不易被發現而生存下來。經過一代代的選擇,深色樺尺蛾數量越來越多。老師引導學生總結:請同學們完成導學案任務5,樺尺蛾體色的變化主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生:煤煙污染,天敵。師:由于工業污染導致樺尺蛾體色的變異,如今環境問題一直是國家關注的問題,我國于2015年1月1日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目的就是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保障公眾的健康。從樺尺蛾的例子可以看到,樺尺蛾的體色有深有淺,只有當體色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時,才具有保護色的意義,不易被天敵發現。環境是不斷變化的,變化的環境選擇生物進化的方向,環境的選擇造成了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緩慢地進化。由此可見,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板書3、作用) 4、總結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這就是自然選擇。由于地球環境是多樣的,因此導致地球上出現生物多樣性。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合理的解釋了生物進化的原因。自然選擇學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七、【板書設計】生物進化的原因一、達爾文1859年發表物種起源二、人工選擇: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人們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愛好,不斷的選擇和培育生物新品種的過程三、自然選擇1、概念: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過程2、主要內容: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3、作用: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黔西縣雨朵中學劉 青6 / 6
- 關 鍵 詞:
- 生物的進化 北師大 版七下 生物 21.2 進化 教案 師公 開課 作品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