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七下生物25.1《發酵技術》教案(孫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北師大版生物學八年級 下冊 第9單元 生物技術 第25章 生物技術“第1節 發酵技術”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分析】在八年級上冊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乳酸菌與泡菜和酸奶、酵母菌和饅頭、面包的生產有關,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塊,代謝速度快,代謝類型多樣。在此基礎上,本節設置了多個與學生生活聯系密切的實踐活動,如制酸奶、釀米酒、做調味醬,還有制作沼氣發酵裝置、調查發酵技術產品在生活中的應用等,讓學生體會發酵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從而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所以本節主要是對過去知識技能的使用的實踐課。【學情分析】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無論知識還是技能都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大多數學生對生物學的認知仍然停留在表面,特別是不會使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去深入分析生活中的現象與食物或者技術。所以在本節學習中學生就是對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進行一次綜合的考察和能力提升。【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 舉例說出發酵技術在生活中(如:食品的加工、制藥、能源、環境治理等)的應用。2、 通過酸奶的制作、酵母菌的發酵活動,總結歸納發酵技術的概念。能力目標1、運用發酵技術制作一種傳統食品,并在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2、通過探究酵母菌的發酵作用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探究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讓學生了解科學與技術之間的關系,體會科學知識如何運用到生活、生產中,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2、通過制作發酵食品對學生選擇健康食品提供參考。【重點與難點】重點:探究酵母菌的發酵。難點:酸奶發酵、酵母菌發酵等傳統發酵技術的實踐活動。【教學思路】教材這部分知識所對應的生物現象,學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但是缺乏對這種體驗的深入思考。因此,在本課通過生活經驗的引出課題,教學過程安排2個探究活動,認識發酵技術的內涵,再通過交流,小組探究,總結歸納發酵技術的概念。通過探究酵母菌的發酵作用的活動,體驗自制酸奶的樂趣,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發酵技術的思考和認知,完成對“發酵技術”概念的形成。然后再通過尋找更多的發酵食品的活動幫助學生完成發酵技術在生活中的重要應用,激發學生嘗試自己制作發酵食品的意愿,并逐步形成正確的“發酵技術”的概念,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交融,科學技術素養的提升。【課前準備】1、自制一杯酸奶。2、探究酵母菌的發酵作用及所需條件(溫度)相關材料的準備。【教學環節與活動】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情景導入你們知道吃過面包、酸奶是怎么制作的嗎?你們洗衣服時用過加酶洗衣粉嗎?知道多莉綿羊的故事嗎?思考并回答快速引入新課二、探究酵母菌的發酵作用1、與酸奶的制作原理相似的:面包的制作。你知道為什么面包松軟有酒味嗎?(酵母菌發酵的原理)2、展示實驗方案,幫助學生完成探究實驗3、總結歸納:得出發酵技術的概念1、 熟悉實驗操作;2、 小組合作,動手實驗;3、 記錄分析實驗現象;4、 得出結論,并交流探討。5、 嘗試歸納酒精的發酵。通過實驗,復習鞏固實驗的基本步驟,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動手能力;通過交流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加深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三、品嘗一杯自制的酸奶展示學生制作的酸奶,總結歸納酸奶發酵的過程。1、品嘗自制酸奶2、學生介紹自己的制作過程。3、交流討論4、小結:完成導學案。通過品嘗活動可大大提高學生對本節內容的期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四、歸納與鞏固發酵技術的概念嘗試總結形成概念讓學生從生物走進生活,生活走進生物,培養學生樂學、樂思、樂創的氛圍。【教學板書】第1節:發酵技術1、 酒精發酵:酵母菌將面粉中的糖發酵成二氧化碳和酒精等物質的過程。2、 酸奶發酵:乳酸菌將牛奶中的乳糖發酵成乳酸等物質的過程。3、 發酵技術:以動植物為產品,利用微生物的作業,改變食物的結構或營養成分來改變風味的過程。【教學反思】2
- 關 鍵 詞:
- 發酵技術 北師大 版七下 生物 25.1 發酵 技術 教案 師公 開課 作品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