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下生物10.2《人體的血液循環》教案(蔣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第10章 第三節 人體和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呼吸系統的組成 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說出呼吸系統的結構與功能。能力目標:1、通過閱讀分析,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2、通過觀看視頻、flash動畫,觀察實物,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推理能力。情感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2、關注空氣質量,關注健康。二、教學重點 呼吸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尤其是呼吸道的作用)三、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視頻、flash動畫、PowerPoint、圖片實物:豬肺四、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展示一組圖片,提問學生:小女孩為什么戴口罩?以此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戴口罩的目的是防止被污染的空氣、病菌吸入到身體里去。那么空氣是怎樣被吸入體內的?進入體內之前經過了哪些處理呢?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二)新課教學 教師提問:呼吸是通過人體的哪一個系統來完成的呢?學生回答:呼吸系統。接著教師讓學生深吸氣,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引起學生的直覺分析。教師請學生們接著思考:我們剛才深吸了一口氣,那么外界氣體都經過哪些器官才到達我們體內呢?讓學生觀看大屏幕,并結合教材53頁呼吸系統組成示意圖。學生思考、討論、交流、表達。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表現力。接著師生共同總結出呼吸系統的組成。教師提問:呼吸道的起始部分是什么器官呢?學生回答:鼻。教師提問:用口呼吸好,還是用鼻呼吸好?學生回答:用鼻呼吸好。 教師提問: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展示鼻的結構模式圖。學生觀察、閱讀、討論,以此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更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總結出鼻的結構、功能。展示兩幅圖片,讓學生注意觀察圖片中人物鼻子的形狀、大小,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提出問題:北歐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狀有什么特點?為什么?學生積極思考、討論、踴躍發言。通過這樣的對比,使學生加深理解鼻子的作用。教師接著提問: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共用的器官是什么?嘴巴是發聲器官嗎?有了前面消化系統的知識基礎,學生很快說出咽是共用器官。展示喉的解剖圖,指出聲帶的位置及作用。并教育學生注意保護聲帶,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教師接著提問:有的同學在吃飯時喜歡大聲說笑,爸爸媽媽對此是什么態度?易發生什么狀況?你有過這方面的經歷嗎?利用學生的生活經歷設疑,問題提出后,馬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教師接著提問:為什么吃飯時不能大聲說笑?學生思考、討論、回答。教師接著讓學生做個嘗試:首先呼吸,接著吞咽,然后再試一試這兩個動作能否同時進行?讓學生體會感悟,通過自己親身體驗獲得知識,使學生在活動中思維,在思維中活動。播放會厭軟骨的flash動畫,讓學生觀看正常狀態及吃飯談笑時發生的狀況。這樣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接著提出問題:痰是怎樣形成的?學生閱讀、討論、回答。播放flash動畫:呼吸道粘膜上纖毛的清掃作用。讓學生從感性上去認識,并結合幻燈片進一步理解痰的形成。提問學生:隨地吐痰的行為好不好?學生回答:不好。提出問題:為什么不能隨地吐痰?學生討論、交流,培養學生探討、合作意識。教師總結學生的發言,并對學生進行文明行為的教育。、外界氣體經呼吸道進入肺,肺的功能是什么?肺有什么結構特點與其功能相適應呢?播放視頻:肺的結構。這樣學生對肺的外形有直觀的印象,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對肺的結構有初步了解。展示肺的結構示意圖、肺泡的結構圖。讓學生觀察、討論,并出示豬肺的實物。通過觀察、實際接觸,理解肺的結構與其功能相適應。接著播放flash動畫:氧氣分子的呼吸系統之旅。讓學生進一步形象地理解呼吸系統的結構及發生在肺泡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然后總結出氣體進入肺的路線。這樣使知識更加條理化,有利于學生的理解掌握。最后討論:有了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人體就能完全避免空氣中有害物質的危害嗎?這說明了什么?學生思考、討論、交流、表達自己的看法,以此關注空氣質量、保護環境。(三)教學反饋教師利用課件展示反饋習題:填空題、選擇題。學生通過搶答,進行評估檢測。(四)課外延伸)學生課外查詢資料:1.空氣污染對呼吸系統的影響2.人體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應如何預防?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同時更加關注環境保護,關注生命與健康。五、板書設計第10章 第三節 人體和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第一課時 呼吸系統的組成 呼吸系統的組成 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氣體交換的場所六、教學反思新課程倡導獨立思考,更倡導合作學習。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堅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利用實物、多媒體手段,有效彌補學生感性認識的不足。創設多種環節,讓學生們進行觀察、討論、分析等活動,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通過合作學習,全面、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通過親身體驗、生活經歷、聯系生活實際,達到學以致用,體現知識的實用價值。同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及價值觀滲透,使學生逐步形成熱愛生命、保護環境、關注健康的價值觀。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愿意繼續做好學生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把課堂這個大舞臺,更多地留給學生,讓他們在課堂上充分展現自我,這樣更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符合新的教育理念
- 關 鍵 詞:
- 人體的血液循環 蘇教版七下 生物 10.2 人體 血液循環 教案 師公 開課 作品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