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下生物11.1《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教案(衛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能夠準確的說出泌尿系統的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2.能夠說出腎的結構和特點。3.認識并描述腎單位的結構。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腎臟實物的觀察、解剖及描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整理資料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2.通過對“腎單位結構組成”模型的制作,加深對腎單位結構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2.通過對腎衰竭、尿毒癥的了解,從而增強學生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的意識。教學重點 1.能夠準確的說出泌尿系統的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2.能夠說出腎的結構和特點。教學難點認識并描述腎單位的結構。教學方法自主探究法、實驗法、觀察法、討論法、總結歸納法。課時計劃 1課時 教學流程一導入新課由視頻“ 不死癌癥終身折磨,可怕的尿毒癥。 ”,請同學們思考,尿毒癥是由人體的哪個器官病變引起的?從而引出“人體的泌尿系統”。二出示學習目標三學習新課自學教材(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1. 讓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本74頁及75頁前4段的內容并完成導學案中的自學檢測部分。2. 提問學生回答問題。3. 出示人體泌尿系統組成的示意圖,再次加深學生隊對泌尿系統的認識,同時思考:人體的腎有幾個?位置在哪里?學生回答,老師總結。4. 學生根據泌尿系統各個結構的功能總結出泌尿系統的功能。過渡: 問題過渡(由“泌尿系統中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 引出腎的特征及其結構。) 活動一(豬腎的解剖和觀察)1. 學生6人一組,認真參照75頁的實驗要求,以豬腎為例對其進行解剖、觀察,并完成導學案中互動釋義的第一部分內容。2. 提問學生回答問題。(針對腎皮質和腎髓質的顏色提出質疑)3. 為了解決疑問,隨機挑選幾個小組展示實物“腎”,指出各個結構的名稱,并描述腎皮質和腎髓質的顏色。4. 提問學生準確說出大屏幕上圖片中各個結構的名稱,并再次描述腎皮質和腎髓質的顏色。從而提出質疑:課本上的圖片和實物的腎相比,腎皮質和腎髓質顏色有差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學生討論。老師簡單提示:在你們手中的腎中能找到腎動脈和腎靜脈嗎? 學生回答。 老師做簡單的介紹:這與腎的新鮮程度有關。離體時間較長的腎由于血管斷裂,血液流失,血液氧化、凝固及被水浸泡等多種原因,導致腎皮質顏色較淡,而腎髓質顏色較深。而活體或剛剛離體的腎的腎皮質中顏色較深,腎髓質顏色較淺。(原因又是什么呢?)過渡:這主要與構成腎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腎單位的結構分布有關,腎單位的結構如何呢?自主學習(腎單位)1. 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本76頁第2段話,完成導學案中互動釋疑的第二部分內容。2. 提問學生回答問題。活動二:完善腎單位結構模型 為了加深學生們對腎單位結構的認識,分組(讓6個同學一小組)利用自己事先準備好的材料,完善腎單位結構模型并思考:問題1:腎小囊與腎小管相通嗎?問題2:腎小管與集合管相通嗎?問題3:腎小球的毛細血管網與人體其它部位的毛細血管網有何區別? 隨機挑選幾個同學上臺展示自己小組制作的模型,同時講解出腎單位的各個結構。 從以上3個問題入手對展示小組制作的模型給予評價并評出優勝組。 解釋新鮮的腎腎皮質為紅褐色,腎髓質顏色較淡的原因。 讓學生準確的說出大屏上圖片中腎單位各個結構的名稱,進一步的理解腎單位的結構組成。過渡: 了解了腎的結構,尤其是腎單位的結構,那么當一個人的腎發生病變時,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活動三:(腎衰竭和尿毒癥) 學生認真閱讀76頁最后一段話并結合生活中的知識談談腎發生病變引起的后果。 學生討論并回答。 老師重點介紹腎結石和尿毒癥。 暢談感悟,引導學生:(1)注意飲食和休息,(2)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魄,提高身體素質。拋出疑問:“泌尿系統中最重要的結構是腎,而腎又是形成尿液的器官,那么尿液是如何形成的呢?”為下節課的學習埋下伏筆。四課堂小結:本節課你們學到了什么?談談你們的收獲及疑惑,針對疑惑,老師解答。五課堂練習:學生完成導學案上鞏固提升部分。六課外探究:課下搜集相關的資料,也可通過解剖進行觀察,從而了解其他的脊椎動物 (如羊、兔)的腎,并與豬腎作比較。七板書設計: 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1 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腎、輸尿管、膀胱、尿道形態 2. 腎 結構 腎小球腎小體 3.腎單位的組成 腎小囊腎小管
- 關 鍵 詞:
- 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 蘇教版七下 生物 11.1 人體 泌尿系統 組成 教案 師公 開課 作品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