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下生物25.2《威脅健康的主要疾病》教案(孫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威脅健康的主要疾病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舉例說出常見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其預防措施舉例說出我國發病率高的癌癥和預防癌癥的主要措施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收集資料、分析材料的能力讓學生嘗試閱讀、分析、歸納和討論等多元化學習方式,逐步培 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情感目標:關心他人健康,增強互救互助意識。樹立由消極被動地治療疾病變為積極主動地呵護健康的健康新概念。2 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舉例說出常見心血管疾病的病因舉例說出預防癌癥的主要措施教學難點:舉例說出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3 課前準備教師準備:課件學生分小組準備: 搜集有關心血管疾病的資料、移植骨髓治療白血病的原理、防癌治癌的資料4 教學方法引導探究;講述與歸納、觀察與討論法相結合;5 課時安排1課時6 教學過程6.1 復習導入:師:七年級下冊時我們學過心臟的結構和人體的血液循環,下面請同學們6人一組,結合課件心臟模型,回顧以下幾個問題:組成心臟的四個腔和與之相連的各血管生:四個腔(上房下室),分別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點評:區分心臟左右的方法:(a) 心尖偏向的方向是左側 (b) 心壁厚的是左點評:心臟內的循環同側心房的血流入同側的心室,其中心房和心室中的瓣膜阻止血液倒流。心臟內的血循環將肺循環和體循環聯系起來,兩個循環不分時間先后,不斷周而復始,給細胞帶來生長所需要的氧氣和養料,帶走代謝產生的廢物。細胞的生長離不開氧氣和養料,并且代謝產生的廢物也需要及時運走。心臟是人體的一個器官,也是由細胞組成的,那它的組成細胞生長所需的氧氣和養料以及廢物的輸送是靠什么血管呢?這些血管的病變又會給身體帶來怎樣的傷害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探討本課的內容。6.2 講授新課6.2.1心血管疾病(讀一讀,比一比)請大家閱讀課本第二、三段的內容,并且結合心臟模型,看看能否找到如下問題的答案:冠狀動脈的位置在哪里?冠心病、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的發病機理是什么?在主動脈的基部,有兩條動脈貼在心臟的外面,這就是冠狀動脈。冠狀動脈逐漸分支,深入到心臟的肌肉中,形成毛細血管網,然后在通過靜脈,最終進入右心房。血液通過這條循環途徑,就可以給心臟的肌肉細胞運來氧氣和養料,同時帶走代謝廢物。如果冠狀動脈發生病變,就會導致心臟的細胞缺血,這種病變就叫做冠心病。如果心臟的肌肉暫時性缺血,可出現胸悶、心前區疼痛,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心絞痛。如果冠狀動脈被凝血堵塞,血液就不能流通,就會引起心肌梗死,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點評:近年來,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已經超過傳染病,成為我國人民健康的最大威脅之一,這就迫切需要我們來了解是什么導致這種疾病發作的。研究表明,冠心病又被稱為生活方式疾病。導致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有高脂肪飲食、缺乏運動、吸煙等。凡是有心絞疼的病人,應隨身攜帶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等藥品。心絞痛一旦發作,應立即將藥片含于舌下,進行自救。6.2.2癌癥除了心血管疾病需要被關注外,癌癥也是當今世界上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癌癥又稱為惡性腫瘤,人體除了頭發、指(趾)甲外,幾乎所有的組織、器官都可能發生癌變。常見的癌癥有:胃癌、肝癌、肺癌、食道癌、乳腺癌、大腸癌、宮頸癌、白血病等。其中發病率在城市、農村和青少年居于第一的分別是:肺癌、胃癌和白血病。其發病機理請大家閱讀課本后小組討論,嘗試以圖表的形式總結歸納出來。其發病機理請大家閱讀課本后小組討論,嘗試以圖表的形式總結歸納出來。白血病是癌癥的一種。在20歲以下的青少年和兒童中高發,也需要我們給予高度的重視。統計資料表明,我國每年新增病例達4-6萬人,其中50%以上是兒童。點評:目前,我國中華骨髓庫庫存資料不足3萬例,與美國的450萬例、歐洲的370萬例、中國臺灣的21萬例相比相差太遠。而我國每年有400多萬患者等待著造血干細胞移植,僅白血病患者,全國每年就新增4萬人,其中50以上是兒童。要滿足這些需骨髓移植病人的需要,我國的骨髓庫至少要有4000萬例的庫存資料。請生物第三興趣小組介紹一些癌癥的防治辦法。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呵護健康、遠離癌癥。7 教學反思本節課的內容是與生活、健康密切相關的,學生對一些知識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課程設計時充分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老師只起著穿引的作用,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師講述的過程中穿插一些讓學生課前準備的內容,既防止課堂只教師講述的單調,同時還鍛煉了學生收集材料和語言表達能力,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 關 鍵 詞:
- 威脅健康的主要疾病 蘇教版八下 生物 25.2 威脅 健康 主要 疾病 教案 師公 開課 作品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