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地理10.極地地區.doc
第十章 極地地區 教學設計課題極地地區單元十學科地理課型新授教學目標1.知道極地地區的位置、范圍;并掌握極地地區獨特的自然環境、代表性動物。2.知道我國在極地建立的科學考察站;并理解在極地地區開展科學考察活動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教學重點極地地區的自然環境特點。教學步驟過程與方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展示材料:在美國宇航局(NASA)的衛星于2020年11月21日在南極半島上空采集的圖片上可以看到,和往日的一片白色相比,南極半島附近的很多冰層透出更深的藍色,這種藍色是冰層表面融化的特征。提出問題:你知道為什么南極半島的冰層會融化嗎?(全球氣候變暖)通過資料真實顯現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危害,樹立正確的環境觀念。教學步驟過程與方法設計意圖獨特的自然環境獨特的自然環境科學考察的寶地科學考察的寶地極地地區的環境保護獨特的自然環境過渡:課件展示雪龍號概況。現在,讓我們一起乘坐雪龍號去進行極地進行考察。考察項目(一):獨特的自然環境1.兩極地區的位置(緯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陸位置)。2.兩極寒冷的主要原因。指導學生讀圖,并進行分析總結。合作探究:3.南北極地區的氣溫有何差異,為什么?(指導學生從影響氣溫的因素:地形、海陸等方面進行探究。)4.兩極地區的自然環境特點。課件展示一系列數據,利用數據對兩極地區的自然環境特點進行分析。小結:1.南極地區:緯度位置:南極圈以南半球位置:南半球 海陸位置:包括南極洲及其周邊的海域。北極地區:緯度位置:北極圈以北半球位置:北半球海陸位置: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周邊的亞、歐、北美三大洲部分地區。2.緯度高。3.北極溫度比較高。南極是陸地,北極是海洋;南極地區海拔高;南極絕大部分地區被冰雪覆蓋 ,冰雪有反射太陽輻射的作用。4.“冰雪高原”、承轉:目前,已有20多個國家在南極地區建立了150多個科學考察實驗站,每年暖季在南極基地上活動的人數達2000多人。極地環境如此惡劣,我們為什么還要進行考察呢呢?科學考察的寶地考察項目(二):科學考察的寶地1.極地考察的最佳時間是什么時候?2.極地考察的意義有哪些?3.我國在極地建立的科學考察站有哪些?合作探究:4.我國每次向極地考察站派來的補給船,去時裝的滿滿的,回來時也不輕松,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指導學生讀圖,并結合課件資料進行分析。小結:1.南極:11月到次年3月北極:6-9月2.南極:豐富的礦產資源、豐富的固體淡水資源、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原始的自然環境。北極:豐富的淡水資源、豐富的動物資源、豐富的礦產資源。3.南極:1985年2月建立長城站。1989年2月建立中山站。2009年2月建立昆侖站。2014年2月建立泰山站。北極:黃河站。4.回來時裝滿了垃圾,全球環境是一個不可分隔的整體,保護極地生態環境,已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責任。極地地區的環境保護考察項目(三):極地地區的環境保護1.極地地區面臨的問題有哪些?2.為保護極地地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拓展延伸:兩極冰川融化的原因及危害。閱讀課本P98-P99,結合課件資料,同桌之間進行交流,并進行總結。小結:1.(1)過度捕殺鯨等極地動物,將破壞生物的多樣性,破壞其生態環境。(2) 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的開采和加工,導致北極地區的環境污染,破壞海洋生態環境(如石油泄漏事件)。(3)極地地區的冰雪融化。2.1959年12月1日,簽訂了南極條約;1991年正式簽署了“北極環境保護戰略”協議。讀圖,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及總結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閱讀課本及課件資料,充分理解兩極地區的自然環境特點。通過讀圖及同桌之間的交流,讓學生極地考察的重要意義,通過標注,讓學生知道我國建立的科學考察站的位置。通過對問題的展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發展觀念。課堂總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