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5.多樣的棲息地-教案(表格式).doc
5多樣的棲息地【課標落實】1本單元通過觀察、比較、調查、模擬、案例分析、評估、交流等活動,落實高年段課程標準。科學知識: 初步了解動物與植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了解生物的生存條件和生物的多樣性。認識到人與自然環境應該和諧相處。科學探究:能基于所學的知識,通過觀察、實驗、查閱資料、調查、案例分析等方式獲取事物的信息。能基于所學知識,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建模等方法得出科學探究的結論,判斷結論與假設的是否一致。科學態度: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表現出對現象和事件發生的條件、過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興趣和問題意識。在多人合作時,愿意溝通交流,綜合考慮小組各成員意見,形成集體觀點。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認識到人類、動植物、環境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依存關系,了解人類對環境產生正面和負面的影響,自覺采取行動,保護環境。2本單元學習內容基于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生命科學”的高年級要求。3植物具有獲取和制造養分的結構。知道植物可以吸收陽光、空氣和水分,并在綠色葉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養分。4動物和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空氣和水;動物還需要食物,植物還需要光。棲息地能滿足生物的基本需要。舉例說出常見的棲息地為生物提供光、空氣、水、適宜溫度、食物等基本需要。 5自然或人為干擾能引起生物棲息地的改變,這種改變對于生活在該地的植物和動物種類、數量可能產生影響。認識到保護身邊多種多樣的生物非常重要。【教材分析】多樣的棲息地是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下冊第2單元生物和棲息地的第一課時。學生在一年級下冊已經學習了形形色色的動物和多姿多彩的植物,他們已經知道不同的動植物具有許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種動植物也存在個體差異。學生對動植物的生存環境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但對棲息地的概念還不了解。本課是認識棲息地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關系的第一課,作為單元的起始課,目的在于幫助學生認識地球上各個地方的多樣的棲息地,理解棲息地的環境、食物、水源等為生物提供了生長、繁殖的庇護所。本課包括四個主要活動,第一個活動,提供信息豐富的視頻或圖片文字資料,組織學生觀察海洋、樹林、草原、南極等不同環境中的生物,將環境特點和動植物的生活習性建立聯系,研究它們生活在這里的原因。發現不同環境為生物提供了空氣、水、適宜的溫度、食物等基本需求,建立棲息地的概念。第二個活動,帶領學生到校園里實地觀察分析一個池塘或一棵大樹、一片草地分別能為哪些生物提供棲息地,發現棲息地多種多樣。第三個活動,以四川大熊貓保護區為探究案例,閱讀資料,收集信息,分析自然保護區成為大熊貓棲息地的原因,進一步理解棲息地對生物生存的重要意義。為第二課進一步探究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做好鋪墊。【學情分析】通過一年級下冊第4單元動物與植物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不同的動植物具有許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種動植物也存在個體差異。六年級學生在生活中對動植物的生存環境也有一定了解,探究過生物生存與環境(主要是非生物環境)之間的關系,但不會深入思考生物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本課教學中要重點通過活動讓學生建立棲息地的概念,理解棲息地的多樣化,發現生物與其棲息地相適應。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掌握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如比較、概括、分析、推理等;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驗能力,能夠獨立完成一些探究活動,在探究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及時記錄等良好地實驗習慣,對探究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要引導學生及時分析并解決問題。從學生的年齡結構和心理特征來看,六年級的學生對一切事物還是充滿好奇心,他們有很強的求知欲和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他們掌握了一定的實驗方法,為學習本課奠定基礎。本課的學習中,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繼續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教學目標】科學知識: 1理解棲息地為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生長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護所等條件。2理解多樣化的棲息地生活著多樣化的生物。科學探究:能基于所學知識,運用分析、歸納、概括等方法發現生物與其棲息地相適應。科學態度:1合作探究時,愿意溝通交流,綜合考慮小組各成員意見,形成集體觀點。2豐富對自然事物的認知,發展對未知自然事物的探究興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1認識到人類、動植物、環境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依存關系,了解人類對環境產生正面和負面的影響,自覺采取行動,保護環境。2認識到人與自然環境應該和諧相處。【教學重點】能運用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的方法,發現棲息地為生物提供空氣、水、適宜溫度、食物等基本需要。 【教學難點】能對閱讀資料進行整理和歸納,并梳理出有用信息。【教學準備】 教師材料:課件、校園大樹下、花壇里的動植物照片等學生材料:探究學習報告單、學生活動手冊。【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設計】探究活動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探究意圖一、視頻導入,激發興趣1觀看視頻:地球各個生態環境的畫面。2觀看視頻后提問:從視頻中獲得了哪些信息?3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師引導學生小結:地球是生物共同的家園,不同的生物的家園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4朗誦小詩:雪蓮綻放在雄偉的雪山,海草飄搖在斑斕的海底,企鵝生活在寒冷的南極,長頸鹿生活在遼闊的草原它們有個共同的家園地球。5教師講述: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家,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和了解它們。1學生欣賞視頻。2學生交流從視頻中獲得了哪些信息。3學生集體朗誦。設計意圖:一段優美的地球各個生態環境的畫面能給學生美的享受,同時也能打開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圍繞地球是生物共同的家園展示交流。為后面建立棲息地概念作鋪墊。二、閱讀圖片,建立概念1出示P14頁圖片,教師提問:圖中的生物,它們為什么住在那里?2師指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完成實驗報告單一。3小組根據實驗報告單進行匯報交流,問:這些生物分別生活在怎樣的地方?哪些因素是它們生存所必不可少的?師按學生交流的內容完成板書4教師提問:還有哪些動植物也住在那里呢?5師出示其他生物卡片,出示活動要求:請同學們將生物卡片貼到對應的棲息地卡片上。6交流這些生物分別生活在哪個地方?這些地方為它的生存提供了什么? 7在剛才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比較: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區別?(可提示:大小、溫度、濕度、光照、地形地貌、植被覆蓋程度、海拔高低等)。在此基礎上歸納:這些地方具有什么功能?它能給生物的生存提供哪些幫助?8建立概念:一種生物之所以能夠長期生活在某個環境里,是因為這個環境為它提供了生存、生長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護所等條件,這樣的生活環境被稱為棲息地。棲息地是生物必須依賴的場所,為生物提供不可或缺的生存保障。(板書棲息地)1學生討論,完成實驗報告單。2學生據實驗報告單進行匯報交流。3學生回答問題。4學生活動:將生物卡片貼到對應的棲息地卡片上。5學生交流這些生物分別生活在哪個地方?這些地方為它的生存提供了什么?6學生分析比較: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區別?7學生齊讀棲息地概念。設計意圖:為什么地球上的生物具有極其豐富的多樣性,且生生不息?需要著力豐富學生對地球上各種自然環境,對棲息地多樣、生命多樣的認知,因此教師設計了兩個交流活動,引導學生討論它們為什么住在那里,這些地方為它的生存提供了什么,從而幫助學生建立棲息地的概念。三、實地觀察、豐富概念1教師談話:棲息地可以大到一個區域,也可以小到一個水塘、花壇。讓我們一起到熟悉校園里尋找生物的棲息地吧。2教師談話:分組在校園里找一個花壇、小河或一棵大樹周圍的環境,尋找生活在那里的生物,觀察并記錄下來,完成實驗報告單二,思考它們的生存與環境有怎樣的關系。3PPT出示要求:(1)找:在組長帶領下尋找校園里一處棲息地,描述這個棲息地的特點;(2)察:仔細觀察棲息地里的生物;(3)記:將觀察到的生物及其生活習性記錄下來;(4)思:它們的生存與環境有怎樣的關系?4師出示友情提醒:以肉眼觀察為主,不得用手或身體直接接觸棲息地中的小動物,盡量不打擾它們,防止發生意外。5學生分組活動,師巡視指導。6十分鐘后回到教室,進行交流:你們小組找的哪處棲息地?這處棲息地的特點是什么?在這個棲息地里找到了哪些動植物?它們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怎樣?這些生物為什么愿意生活在這里?這個地方為它們的生存提供了什么?它們與生活環境有怎樣的關系?7教師小結:同學們在校園內找到了很多生物的棲息地,有小河,有大樹,有花壇、有草坪這些棲息地雖然不大,但也為生物的生長提供食物、溫度、降水、日照和土壤等,多樣化的棲息地孕育出多樣化的生物。(板書多樣的)1學生明確活動要求,圈出重點。2學生在組長帶領下走出教室尋找校園內生物的棲息地,完成實驗報告單。3學生交流:你們小組找的哪處棲息地?這處棲息地的特點是什么?在這個棲息地里找到了哪些動植物?它們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怎樣?這些生物為什么愿意生活在這里?這個地方為它們的生存提供了什么?它們與生活環境有怎樣的關系?設計意圖:要建立起地球上大的棲息地的概念,必須從身邊熟悉的環境入手,讓學生明白,一條小河、一棵大樹,一個花壇等就是一個棲息地。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教室來到校園尋找生物的棲息地,以此為研究對象,發現生活在其中的動植物及該處的環境特點,進一步豐富學生對棲息地概念內涵的理解。四、個例分析,理解概念1出示大熊貓生活視頻,師談話:同學們認識它嗎?這是中國的國寶,也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大熊貓。請同學說說它的生活習性,你知道它生活在哪里嗎?2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16頁內容,圈出與大熊貓棲息地有關的信息,完成活動手冊,思考:大熊貓為什么會生活在那里?3交流討論:大熊貓為什么會生活在那里?選取兩到三名學生上臺交流展示。找出了哪些跟大熊貓棲息地有關的信息?哪些信息跟大熊貓的生活關系不大?這些區域的氣候、植物、水源和食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它們之所以能成為大熊貓棲息地的原因是什么?4師幫助歸納概括三個地區的相同點,引導分析這些地區為什么會成為大熊貓的棲息地。5師總結:大熊貓喜歡生活在海拔高、氣候寒冷、植被茂密且種類繁多、竹子資源豐富、水資源豐富,環境相對封閉的地方,所以這個地方就成了大熊貓的棲息地。棲息地是動植物長期生活的穩定環境。1學生說說大熊貓的生活習性,你知道它生活在哪里嗎?2學生閱讀P16頁內容,畫出與大熊貓棲息地有關的信息,完成學生活動手冊P5頁內容。思考:野生大熊貓為什么會生活在那里?3.學生交流討論:野生大熊貓為什么會生活在那里?4學生歸納概括三個地區的相同點,分析這些地區為什么會成為大熊貓的棲息地。設計意圖:大熊貓是學生喜聞樂見、比較熟悉的動物。通過對大熊貓棲息地這一具體案例的分析,指導學生學會對資料信息進行提取、歸納,學會從各個環境要素尋找大熊貓與棲息地的關系,加深學生對“棲息地是動植物長期生活的穩定環境”的認識,同時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五、全課總結、拓展延伸1教師談話: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多樣的棲息地,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哪些知識?2教師提問:棲息地是動植物長期生活的穩定環境,那么,同學們,請大家課后思考生物活動會對棲息地產生影響嗎?1學生交流這節課學到的知識。2思考:生物活動會對棲息地產生影響嗎?設計意圖:通過對這節課的回顧,讓學生知道棲息地是動植物長期生活的穩定環境。設計一個課后問題生物活動會對棲息地產生影響嗎,讓學生明確我們要地認識大自然,和與我們生活在同一家園的動植物們,要保護他們,保護我們的家園,最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板書設計】大海草原5多樣的棲息地 花壇 多樣的生物(氣候、溫度、食物) 大樹草坪【知識要點】1棲息地為生物提供空氣、水、適宜溫度、食物等基本需要。2多樣的棲息地孕育多樣的生物。3棲息地是動植物長期生活的穩定環境。視頻導入、激發興趣【課堂流程圖】借助圖片、建立概念實地觀察、豐富概念個例分析,理解概念全課總結、拓展延伸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 第2單元生物和棲息地
- 關 鍵 詞:
- 2022 新蘇教版 六年級 下冊 科學 多樣 棲息 教案 表格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