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第三單元《地球的運動》知識點整理.docx
2022年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知識點整理第三單元 地球的運動9.晝夜交替清晨,太陽緩緩升起;傍晚,太陽慢慢落下。晝夜交替,周而復始。這是地球上的晝夜交替現象,是由地球的自轉引導起的。古人對晝夜現象的解釋古代中國人認為,太陽是住在東海上的一只三足金烏,于是就把金烏出來時看作白天,把金烏休息時看作夜晚。一些古希臘學者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圍繞地球轉動,這樣就形成了白天和夜晚。16世紀,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不是太陽在繞地球轉,而是地球繞著太陽轉,晝夜的變化是地球自轉的結果。地球上的晝夜現象:被太陽光照亮的地方是白天,沒有照亮的地方是夜晚,明暗過渡的地方就是清晨與黃昏。根據運動的相對性原理,依據太陽東升西落的視運動,推理地球自轉的運動方向是自西向東。在地球上,被陽光照射到的地區是白天,沒有被陽光照射到的地區是夜晚;由夜晚逐漸過渡到白天的那段時間是清晨,由白天逐漸過渡到夜晚的那段時間是傍晚。在模擬地球自轉的實驗中,地球上的人可以看到周圍的物體從左眼簾出現,從右眼簾消失,呈順時針旋轉,這與我們平時觀察到日月星辰東升西落相一致。這個實驗模擬的是地球自轉。坐在轉椅上的人模擬的是地球上的人;逆時針旋轉的轉椅模擬的是地球自轉;站在一旁的同學模擬的是周圍物體,如太陽、星星、月球。限制視野的目的是為了減少無關信息的干擾。穿過地球南北極的軸叫作地軸。地軸是一根假想的軸,一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地球像陀螺一樣繞著地軸逆時針自轉,約24小時轉一圈。為什么地球上的人感覺不到地球在轉動,反而覺得是太陽、月亮和星星在移動呢?地球對所有物體產生了吸引力,而且地球上的人、房屋、山川、河流等一切都在跟著轉動,所以我們感覺不到地球的轉動。而日月星辰離得比較遙遠,所以我們能夠觀察到它們的運動。能夠證明地球自轉的證據有哪些?能夠證明地球自轉的證據有很多,南北半球植物自然纏繞方向,地球上的臺風、龍卷風,傅科擺、水流旋渦現象都是地球自轉的有力證據。水面上漂浮的物體最終都會漂向岸邊。假如我們在北半球,就會因為受到地球自轉偏向力,最終會被沖刷到右岸,而在南半球則會相反。如果你觀察地球南北半球的臺風和颶風,會發現它們的旋轉方向相反,其中北半球為逆時針旋轉,南半球為順時針旋轉。學生活動手冊在模擬晝夜交替現象活動中,記錄當一個國家處于某一時段時,哪些國家處于其他時段。清晨白天傍晚夜晚埃及中國澳大利亞巴西蒙古日本美國冰島法國印度新西蘭加拿大科學閱讀。如何發現地球在自轉地球在恒定地自轉,由于引力的作用,地球上的一切也以同樣恒定的速度在旋轉,我們自然感覺不到地球的自轉。就像在一艘封閉的大船上,待在船艙里是無法知道船是行進還是停止的。不過,生活中有5種現象可以讓你發現地球在自轉:1.地球上白天與夜晚以24小時為周期的交替現象說明地球在自轉。2.仰望星空,你會發現北極星附近的星星圍繞北極星轉動,這是因為地球在自轉。3.北半球的旋渦方向通常是逆時針的,南半球的旋渦方向則相反,這是地球自轉的慣性引起的。4.藤蔓纏繞類的植物生長和旋渦類似:在北半球,纏繞方向是逆時針的,在南半球則是順時針的。你是否留心觀察過上述現象呢?除了這些,你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與地球自轉有關?水面上漂浮的物體最終都會漂向岸邊。假如我們在北半球,就會因為受到地球自轉偏向力,最終會被沖刷到右岸,而在南半球則會相反。如果你觀察地球南北半球的臺風和颶風,會發現它們的旋轉方向相反,其中北半球為逆時針旋轉,南半球為順時針旋轉。10.晝夜對植物的影響在自然界中,有些花和葉子白天張開,夜晚收攏;有些花和葉子夜晚張開,白天收攏。太陽花白天開花、晚上閉合,這樣的花還有大王蓮、牽牛花、荷花、睡蓮等。夜來香的花朵白天是閉合的,只有在傍晚才會慢慢開放,到深夜的時候,香氣也是最濃的時候,故名夜來香。夜晚開花的還有絲瓜花、野薔薇、菊苣、火龍果花、月光花(夕顏)、月見草、忘憂草、煙草花、晚飯花(傍晚時分開花)、紫茉莉、曇花、香水百合、驅蚊草等。夜晚張開,白天收攏的花草不喜歡強烈的陽光照射,白天花朵閉合是一種自我保護,可以防止因為暴曬而損失過多的水分。開花植物不僅有一定的花期,有的花還會在一天中的固定時間開放或閉合。200多年前,瑞典生物學家林奈根據這一現象編排出一個富有情趣的“花鐘”周圍植物的開花時間:蛇麻花凌晨(約3點鐘)首先開花,大約4點鐘,牽牛花的大喇叭也跟著張開了;然后野薔薇花開(大約5點鐘),龍葵花開放(大約6點鐘);接下去是美麗幽雅的郁金香(大約7點30分鐘)和半枝蓮(約10點鐘)。曇花一般在夏季的晚上開花,需要一定的溫濕度條件才能開放。在開花之前,枝條上的花苞頂端會朝上延伸,做好開花的準備。晚上九點左右會開花,花柄會將曇花舉起來,然后花瓣會慢慢打開,花絲從中間伸出來,香氣濃郁迷人,等開花 23 小時之后,花朵會逐漸地枯萎,持續時間很短。學生活動手冊觀察并記錄周圍植物在白天和夜晚的不同樣子。植物名稱白天的樣子夜晚的樣子睡蓮合歡科學閱讀。植物為什么會選擇不同的開花時間植物都有不同的生長習性,比如開花時間,有的是“晝開夜閉”,有的則是“夜開晝閉”。植物之所以有不同的開花時間,是因為它們適應外界環境的結果。以牽牛花為例,嬌嫩的牽牛花對日光和溫度的要求很挑剔。早上陽光柔和,空氣較為濕潤,牽牛花花瓣的上表皮細胞的生長速度高于下表皮細胞,于是花瓣向外彎曲,牽牛花就開放了。到了中午,強烈的日光和干燥的空氣會吸收牽牛花嬌嫩花朵的水分,于是牽牛花就閉合了。又如曇花,它的花瓣不僅嬌嫩而且巨大,既害怕白天的光照,又害怕深夜的低溫,所以只能在夏天晚上開花,而且一次只能開兩三個小時,以避免低溫和高溫的傷害。另外,有些花屬于蟲媒花,它們的開花時間跟昆蟲出來采蜜的時間有關。蜜蜂和蝴蝶白天活動,所以有些花便在白天開放;蛾子夜里活動,所以靠蛾子傳粉的植物就只能等到晚上開花。每種植物都會挑選最適合它們開花授粉的時間,因為只有這樣,它們才能結子傳種。科學閱讀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滿足好奇心。學生通過一節課的學習,會對植物為什么在不同時間開花的原因產生疑問,此內容作為資料補充,解釋原因。11.晝夜對動物的影響有些動物白天活動,夜晚休息;有些動物白天休息,夜晚活動。白天睡覺,夜里活動:刺猬、蛾子、貓頭鷹。白天活動,夜里睡覺:寵物狗、蝴蝶、公雞。白天休息,夜晚活動的動物有:蝙蝠、蛇類、蜥蜴類、龜類、貝類動物、蝸牛、貓頭鷹、老鼠白天活動,夜晚休息的動物有:狗、雞、蜜蜂、蝴蝶、老虎、非洲獅、大象、牛、羊、鴨、魚、豬、鹿等很多,大多數鳥類和許多靈長類動物都是這一類。蜜蜂和蝙蝠會相遇嗎?為什么?不會相遇,因為蜜蜂是晝行性動物,蝙蝠是夜行性動物。觀察夜行性動物活動的方法:方法一:在花園里架上攝像機,記錄有哪些小動物來過。方法二:在角落里撒一點石灰,觀察留下了哪些小動物的腳印。方法三:晚上八九點鐘的時候,用手電筒到花園里找一找,看一看。夜行性動物的特殊本領貓頭鷹的特殊本領它的視覺敏銳,能夠察覺極微弱的光亮;它的聽覺靈敏,能夠準確分辨聲源的方位;它飛行時幾乎沒有聲音,不容易被發覺。蝙蝠的特殊本領蝙蝠善于在夜間飛行,它喉內能夠產生超聲波,超聲波通過口腔發射出來。當超聲波遇到昆蟲或障礙物而反射回來時,蝙蝠能夠用超凡的大耳郭接收,并用它們小小的大腦進行分析,判斷探測目標是昆蟲還是障礙物,以及距離它有多遠。蚊子的特殊本領蚊子的眼睛有“熱感應”能力;大多數蚊子身體呈黑色,在黑夜有利于藏躲逃生。黃鼠狼的特殊本領善于奔走,嗅覺十分靈敏,但視覺較差。能放出臭氣御敵。螢火蟲的特殊本領雌、雄螢火蟲腹端均有發光器,靠發光器發光互相聯系,找到對方,然后進行交配、繁殖。為什么有些植物白天開花,夜晚閉合?為什么有些動物白天活動,夜晚休息?這都是由生物體內的生物鐘所控制的。生物鐘又稱生理鐘。生物鐘是生物體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鐘”,實際上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良好的生物鐘對人的身體健康有益,不良的生物鐘對身體健康不利。查資料,了解人為改變白天和黑夜的長短,生物的生理習性是否會發生變化?延長光照時間可以增加產蛋量。光線刺激雞的腦垂體前葉,使之分泌更多的促性腺激素,促進卵泡的發育和排卵。菊花是短日照植物,當秋季來臨,白晝縮短到一定程度時就會開花。如果減少光照時間,菊花會提前開放。學生活動手冊調查并記錄周圍夜行性動物在白天和夜晚的不同行為。動物名稱白天的行為夜晚的行為采用的調查方式貓頭鷹查閱資料蝴蝶直接觀察晝行性動物有靈長類、有蹄類、蝴蝶蜜蜂類、大多數的禽類等,它們夜晚休息,白天進行攝食、生殖等活動。蛇、貓頭鷹、蚯蚓、蛞蝓、鼠婦、馬陸等夜行性動物白天休息,夜間進行攝食、生殖等活動。采用的方法可以是網絡調查、直接觀察、查閱資料等。科學閱讀。貓在夜晚捕鼠的本領貓喜歡白天睡覺,晚上活動。貓睡覺時非常警覺,稍有動靜就會驚醒。貓眼的瞳孔在白天幾乎閉合成一條細線,而在夜晚,貓眼的瞳孔就會擴大呈卵圓形,讓更多的光線進入。貓眼的晶狀體和角膜非常發達,并且有彎曲能力,眼底還有發達的能集微光的反射板,可將入射光反射為2倍的光照強度,傳遞給視神經。因此即使在黑暗的地方,它也能采集僅有的光線形成影像。貓對聲音很敏感。貓的外耳通常向前面展開,聽聲音時,在頭不動的情況下,貓耳可做180的轉動。貓對聲音的方向、距離等都能準確分辨,即使在黑暗中,一旦老鼠走動,貓就能辨明老鼠在哪里、有多長的距離、往哪個方向跑等。貓的足結構特殊。趾底有肉墊,行走時沒有聲音,不會驚跑老鼠。趾端銳利的爪能夠伸縮,在休息和行走時爪會縮進去,捕鼠時才伸出來,以免在行走時發出聲響,也防止爪被磨鈍。模仿貓頭鷹的知識卡片,制作一張“貓捕鼠的本領”卡片。貓捕鼠的本領夜晚貓眼瞳孔會擴大成卵圓形,讓更多的光線進入,所以能在黑暗處采集僅有的光線形成影像。貓耳對聲音很敏感,可做180度轉動,對聲音的方向、距離等都能準確分辨。貓腳有肉墊,行走時沒有聲音。趾端銳利的爪能夠伸縮,在休息和行走時爪子會縮進去,以免行走時發出聲音。12.四季循環每個地方,一年四季中的氣溫、降水、晝夜長短、太陽高度角的變化,都有一定的規律。動物的遷徙現象,如燕子春天回南方,冬天回北方;植物四季的生長變化,如很多植物春天發芽,秋季落葉;影子長短的變化,冬季影子長,夏季影子短這些現象都具有季節性變化。是什么因素導致這些現象周而復始地出現?這些因素之間是否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地球自西向東繞著太陽公轉,因地軸是傾斜的,使得太陽有時直射某地區,有時則是斜射該地區,導致該地區熱量吸收不同,溫度也不同。實驗:研究地球傾斜與直射、斜射的關系實驗方法:1.用一個皮球代表地球,在兩端各粘一根牙簽,代表地軸,再在“地球”的“赤道”和“北半球”上各粘一根牙簽。2.在桌子上點亮一個燈泡代表太陽,先讓“地球”直立著繞“太陽”轉動一圈,再讓“地球”傾斜著繞“太陽”轉動一圈,觀察“赤道”和“北半球”上牙簽影長的情況。實驗現象:直立的地球儀實驗中,赤道上的牙簽的影子短,北半球牙簽的影子長,此時太陽光直射赤道地區。繞著燈泡旋轉一周,發現赤道和北半球影子的長短沒有發生變化。陽光沒有直射和斜射的變化。地球傾斜,即地軸傾斜。赤道上牙簽的影子長,北半球牙簽的影子短,此時太陽直射北半球。隨著地球儀繞燈泡轉動,發現北半球牙簽影子的長短發生了變化,太陽產生了直射和斜射的變化。赤道地區影長變化不大。實驗結論:兩個對比實驗說明地球繞著太陽公轉,地軸是傾斜的,引起了太陽的直射、斜射,導致各個地區熱量吸收不同,最終產生了四季的變化。實驗:研究直射、斜射對溫度的影響實驗方法:1.將溫度計分別插入兩個信封里。2.一個信封豎放,另一個信封平放,用強光照射兩個信封。3.觀察相同時間內兩支溫度計的讀數有什么不同。實驗現象:強光照到豎放的信封上是直射,照到平放的信封上是斜射,發現直射溫度高,斜射溫度低。實驗結論:陽光直射,地球上的溫度高,陽光斜射,地球上的溫度低。太陽直射和斜射與地球上的溫度變化有什么關系?對于地球上的地區而言,當陽光直射時溫度高,陽光斜射時溫度低。由于地軸傾斜,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時,各地每天的正午太陽高度角各不相同。太陽高度角大時,單位面積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就多,反之就少,因而形成了四季。地球繞著太陽逆時針轉動,就是地球的公轉,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年。地球在公轉的同時還繞地軸自轉,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天。模擬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中間的女生舉著一個球,模擬的是太陽,是不動的;男生模擬的是地球,既在繞著中間的“太陽”公轉,同時也在自轉。極晝和極夜是地球兩極地區奇特的自然現象。在一年中的某段時間,白天越來越長,直至太陽全天不落下,即全天24小時都是白天,這種現象叫作極晝;而在一年中的另一段時間,夜晚變得越來越長,直至太陽不再升起,即全天24小時都是夜晚,這種現象叫作極夜。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極晝和極夜情況是相反的:當北極地區出現極晝時,南極地區就出現極夜;反之也一樣。學生活動手冊閱讀教材中第34頁的圖表,根據本地區一年四季各種現象的變化規律,填寫下面的表格。現象春夏秋冬氣溫變化情況較低高較低最低降水情況少多多少正午物體影子變化情況較長短較長最長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情況較低高較低最低晝夜長短情況晝夜等長晝長夜短晝夜等長晝短夜長植物生長情況冒新芽枝繁葉茂結果豐收,樹葉變黃落葉紛紛動物活動情況開始繁殖,冬眠動物蘇醒養育后代,開始換毛準備過冬,有的遷徙,有的儲備過冬食物動物毛變厚,有的冬眠人們穿著情況較少最少較多最多從春分到夏至,晝夜等長至晝最長夜最短;從夏至到秋分,晝最長夜最短至晝夜等長;從秋分到冬至,晝夜等長至晝最短夜最長;從冬至到春分,晝最短夜最長至晝夜等長。是什么因素導致這些現象周而復始地出現?地軸傾斜,地球繞著太陽公轉時,各地每天的正午太陽高度角各不相同,引起了四季的變化
- 關 鍵 詞:
- 地球的運動 2022 年新蘇教版五 年級 下冊 科學 第三 單元 地球 運動 知識點 整理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