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七年級心理健康教育1適應新的環境 學會改變 教案.doc
學會改變 教學目標1. 讓學生了解初中階段相對于小學階段課程難度大幅提高,作為一名中學生,學習的態度和習慣也應轉變,要認識到主動學習的重要性。2.為了更好的適應初中學習生活,不僅要有主動學習的態度和習慣,還要使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教學重點】如何來適應新環境【教學難點】如何來適應新環境教學過程:一、學情分析:初一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初中,在生活、學習等各方面都免不了會出現些適應問題,怎樣解決這些適應性問題,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初中生,不僅需要家長以及老師的幫助,更需要我們自己去認識自己,改變方法等。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改變,去適應這陌生的一切,學會成長,做合格的初中生。二、教學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幫助學生找出小學與初中的不同,做出改變,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做一名合格的初中生。三、教學過程:上課準備:上課,起立,開始上課。1、講故事,提問題,初步體驗小明今年十二歲,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小學成績非常優異,那時他上課只用一半的精力學習,回家后稍微看看書,及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考試便不成問題了。小學階段還獲得過學校一等獎學金。進入初中后,他還是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可不知怎么回事,效果卻越來越不好。升入初中一個月后的考試成績和同學比有明顯退步,甚至數學成績掛起了“紅燈”。單元測試出現了紅燈??纯粗車瑢W在進步,他真的很著急。同學們大家想一想小明成績為什么會退步這么多呢?大家能不能幫忙找找原因呢?(找兩三個同學進行回答)如果學生說出是因為小明沒有及時改變學習方式,無法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引出今天的主題學會改變,學會改變。(如果沒有,則引導或自己直接說出)2、引導學生:同學們,小學轉眼就過去了。在老師手把手的幫助下,我們掌握了一定量知識,順利地升入初中這是了不起的進步,這是值得我們為之自豪的,這也是我們進入初中進一步學習的基礎?,F在我們已經成為一名初中生了。然而,初中畢竟不同于小學,無論是學習的科目、內容,目標、要求,還是學習的方式、方法,學習的考核、評價,都有很大程度的差異,能否適應這些新的學習環境、學習形式,對整個中學階段的學習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呢?大家做好做準備了嗎? (讓同學來談談自己應該做出哪些改變,達到哪些目標)同學們都回答得非常好,我們進入初中,就意味著我們不再是小學生了,學習可以依賴老師和父母安排和指導等等簡單總結。要達到這些目標,首先我們要認識一下自己。那么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作個小游戲,認識自己,找出差距,改變自己吧。3、游戲畫出理想的你師述:同學們,我們先來做個“畫出理想的你”的游戲,大家每人拿出一張白紙和一支筆,如果你是一種植物,你希望是什么,把它畫下來并說出理由。(找出一兩位說出自己的結果,并做出解釋,向日葵代表希望,幸福,也可能代表順從沒有主見;小草代表生命力強,也可能代表孤獨;)小結:在這個游戲中,你選擇了某種代表你自己的植物,是因為這種植物有和你相同或者你所希望具備的特質,可以投射出對自己的期望。但是,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一樣,選擇同樣植物的人,選擇的理由卻不盡相同。你可以通過這個游戲看到真實的你、理想的你、獨一無二的你。4、進入主題通過上面的游戲我們對自己有了一定的了解,現在讓我們看一下新的環境有什么不同,我們應該作出怎樣的改變適應新的環境。下面我們請幾位同學回答一下小學與初中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面對這些變化我們應該做些什么?(請同學再次重復)1、角色的改變,我不再是小學生了,所以我應該重新認識自己,過去只能代表以前,我會調整好一切,盡快適應新的環境。2、學習內容的變化,學習更難了,任務更重了,所以我應該高質量完成作業,認真預習和復習功課。按老師的要求做好預習,帶齊學習用品,掌握每門課的復習方法;3、師生關系變化,所以我應該學會獨立,照顧自己,主動請教老師,尋求幫助。4、學習成績分化日趨激烈,所以我應該認識到學習成績的波動是正常的現象,不灰心、不氣餒,正確分析原因,爭取下次突破是關鍵。5、習慣改變,所以我應該制訂適合自己的作息時間表并自覺遵守,保證作息有規律,養成良好作息習慣。5、播放音樂大家知道該怎么做了嗎?來來來,讓我們一起改變吧。(音樂一邊放一邊讀)開學做好十件事1心中有打算,行動有目標:2定好一日生活制度,開始建立新的習慣:3注意發現每一個同學的優點: 4學習每位老師的優點,記住每位老師的要求:5為班集體做一件好事:6上好第一節課7高質量完成作業8認真預習和復習功課9建立“備忘錄”10放學后直接回家結束:大家站起來,拉起旁邊同學的手,一起說,我能改變,我會改變,我會適應這里的一切,我們一起加油,一起進步,一起成長。課堂反思:首先,該堂課以故事切入主題,因為我們針對的對的對象是小學剛剛升上初中的學生,形式運算思維階段(12-15歲)。形式運算思維是可以在頭腦中將形式和內容分開,可以離開具體事物,根據假設來進行的邏輯推演的思維。在這個年齡段,青少年已經能運用某些形式運算結構來解決所面臨的邏輯課題。這個時候的教學應該更加深入,可以適當的運用抽象的語言,加大上課的文字量和信息量,老師在課堂上也應該提供更多的思考機會。該堂課的主線圍繞著“改變自己”展開話題,分為“現在的自己”“未來的目標”和“如何改變自己”這三部分。首先,“改變自己”作為心理學知識是屬于程序性知識,要想讓孩子們學習程序性知識,一般采用發現學習,程序性學習的一般概念是指新命題形成并與已有命題網絡中的有關命題聯系起來進行貯存的過程。也是奧蘇貝爾所說的新概念與認知結構中的有關觀念相互作用,將新觀念納入到認知結構中去的過程。一般包括聯結、精加工、組織三個過程。通俗地講,是引導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整個學習過程由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下,學生自主學習。在整個課堂中,寓教于樂,游戲讓課堂氛圍活躍,讓孩子親身體驗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是一種體驗式教學形式,體驗式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 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體驗式學習的流程原教學內容, 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體驗式教學以人的生命發展為依歸,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蘊含著高度的生命價值與意義。它所關心的不僅是人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多少知識、認識多少事物,還在于人的生命意義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彰顯和擴展
- 關 鍵 詞:
- 北師大版七年級心理健康教育1適應新的環境 學會改變 教案 北師大 年級 心理健康 教育 適應 環境 學會 改變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