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 第四單元概述與課時安排
第四單元 圓柱和圓錐教材分析:本單元內容是在學生探索并掌握了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圓的面積公式等基礎上學習的。主要單元內容包括四個知識模塊: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容積、圓錐和解決問題,結合本單元內容,還設計了“木材加工問題,測量不規則土豆體積”的綜合與實踐活動。圓柱和圓錐是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部分的重要內容,是學生中學學習圖形與幾何的重要基礎知識,是培養學生幾何直觀和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教學圓柱和圓錐擴大了學生認識形體的范圍,增加了形體的知識,有利于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本單元教材的編寫,呈現以下特點: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下學習數學,經歷知識的構建過程。2.在動手操作中理解、學習新知識,發展空間觀念。3.重視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讓學生從情境圖中找出圓柱,再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的。然后引導學生通過自學、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進一步探索圓柱的特征。 單元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征;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2使學生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會正確計算。3使學生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二)過程與方法1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引導學生逐步學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分析的能力 3培養學生樂于學習,能于探索的情趣。教學重點1、掌在此基礎上,結合圓柱的直觀圖,介紹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的含義。這一過程,學生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的,對圓柱的特征有了較完整的認識。2、 掌握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和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教學難點: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重難點突破:教學時應該放手讓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在現實、操作、推理、想象中掌握知識,發展空間觀念。在探索圓柱和圓錐的特征時,要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發現和總結出圓柱與圓錐的特征。讓學生親身感受數學,在“找”中學,在“測”中學,在“思”中學,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直觀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教學建議 1加強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這部分內容加強了與生活的聯系,因此教學時應注意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重視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與能力的訓練。 2讓學生經歷探索知識的過程,培養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單元加強了對圖形特征、計算方法的探索。為此教學時應放手讓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在觀察、操作、推理、想像過程中掌握知識、發展空間觀察。課時安排:本單元用10課時完成教學,其中機動1課時。課題課時圓柱和圓柱的側面積1圓柱的表面積1圓柱的體積公式1測量并計算體積茶葉筒1計算容積水杯1實際測量(測土豆)1圓錐和圓錐的體積公式1簡單實際問題(測小麥堆)1整理與復習隨課練習木材加工問題1總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