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 5.1身份證號碼 教案
1 身份證號碼教學內容冀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第4950頁 身份證號碼教學提示在日常生活中,數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在第一學段學生已經有了初步體會,特別是在一年級上冊認數的時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數”版塊中就已經出現了像郵政編碼、門牌號、車牌號這樣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本課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上加深對數字的印象,著重達到生活中使用數字編碼的應用價值。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通過了解身份證編碼的含義,體會編碼編排的特性及應用的廣泛性,從而初步的學會編碼。2、能力目標:通過了解編碼編排的含義,培養學生自己編碼的能力。在探索編碼含義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觀察比較的能力。3、情感目標:通過編碼的應用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從而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重點、難點重點探索身份證編碼的編排方法,體會編碼編排的合理性、科學性。難點探索編碼的編排方法,體會編碼編排的合理性、科學性,初步學會科學合理的編碼。u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身份證。u 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同學們,昨天老師布置了讓大家回去調查爸爸媽媽的身份證號碼,現在,你們來考考老師,只要報號碼讓老師來猜,老師就能猜出是你爸爸或是你媽媽的身份證號碼!(學生說號碼,教師猜)奇怪吧,你們想知道老師為什么猜得這么準嗎?因為這些信息就藏在這幾個小小的數字里面!這些光用數字排列的編碼真的有這么神奇嗎?這節課就讓我們共同來研究“神奇的數字編碼”吧!板書課題:身份證編碼設計意圖:師生互動游戲,以教師的絕招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為后續學習做好精神、情感的準備(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受身份證編碼的規律。(1)探究身份證編碼的一般規律師:身份證號碼是怎樣組成的?你能從身份證號碼中獲得哪些信息呢?下面,請同學們拿出收集的身份證資料,先分組交流,仔細觀察、比較、猜測,探究身份證編碼的一般規律,然后各組組長匯報。比一比:哪個小組的規律找得最準?(2)組長主持,小組活動。(3)指23名代表匯報,得出結論。師:你們發現了身份證號碼的這么多信息,真了不起!你們還有哪些疑問?設計意圖:有效運用課前、課中多種學習方式,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廣闊空間,在探究交流中實現知識共享。初步感知身份證號碼中蘊含的個人身份信息,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為下一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作好鋪墊。2、揭示身份證號碼的編碼規律。(1)師:我們來研究身份證號碼吧!你收集到誰的身份證號碼?能告訴我嗎?(板書:學生收集到的身份證號碼)從這個身份證號碼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呢?師:你是怎么知道的?(2)介紹身份證號碼的含義。師:其實你們剛才所說的大部分信息在身份證號碼中已經包含了。(課件出示放大的身份證號碼)師:數一數,這里一共有多少位號碼?師:你能猜出她的年齡嗎?教師逐一介紹其他數字的含義:前兩位數字表示省、自治區或直轄市。“45”表示“廣西省”。第3、4位上的兩個數字表示城市。“02”表示“柳州市”。第5、6位上的兩個數字表示縣(區)。“21”表示“柳江縣”。第714位上的數字是出生日期。想一想:“19670204”表示1967年2月4日出生。為什么“2月”用“02”表示而不用“2”表示呢?為什么“4日”用“04”表示而不用“4”表示呢?為什么“1967年” 用“1967”表示而不用“67”表示呢?第1517位上的數字表示同一地址碼所標識的區域范圍內,對同年、月、日出生的人員編定的順序號,第15、16位上的兩個數字表示當地派出所。第17位上的數字表示“性別”。奇數分給男性,偶數分給女性,是順序碼。第18位上的數字是校驗碼,是計算機根據一定的公式計算出來的,也叫個人信息碼。一般用0-9表示,也有用X表示的。教師指出:同一個地區的兩個人身份證號碼中的地址碼也可能不同,這是因為行政區劃的變化而造成的。(3)身份證號碼有新舊之分:舊身份證號碼是15位,新身份證上的號碼是18位,新身份證增加了第7、8、18位。電腦出示:(兩張身份證號碼,一張為15位的,一張為18位的)師:這是兩張身份證號碼,為什么新的身份證要升級成18位,15位不是更好記憶嗎?書寫起來也方便。15位和18位。不同在什么地方?師:你能看出這個舊身份證號碼的出生日期嗎?師:用“67”表示“1967年”行嗎?師:為什么不行?師:“67”可以表示是1967年,也可以表示是1867年的,那么他是世紀老人。每個世紀都有67年。還可以表示是2067年,那么他還沒出生,哪來的身份證?生:(笑)。師:新的身份證號碼還有了校驗碼,提高了身份證的使用率。身份證號碼升級成18位有沒有道理?設計意圖:在輕松、愉悅的探究氛圍中,學生通過將手中學習資料和收集的身份證號碼進行觀察、比較、猜測,感悟出身份證號18位數字中蘊藏著個人的具體信息。這一環節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體會到了與他人之間合作的快樂,從而促進了學生的個人與整體的完善與發展。(三)鞏固新知書上第50頁練一練1、通過剛才的學習,相信大家也一樣能像老師一樣根據號碼獲得信息了!身份證號碼要表達的意思能用文字表達清楚嗎?(可以。)既然可以用文字表達,那為什么還要用數碼來表示?(2)小組討論:你們覺得用一段話來代替身份證號碼合適嗎?(3)交流反饋。與學生共同探討,總結出編碼的優越性和科學性。2考考你:(1)210911196712270041 這個人的生日是( ) 性別是( )210911196602040036 這個人的生日是( )性別是( )(四)達標反饋1、在收集身份證號的時候,小明查到了爺爺、爸爸、媽媽自己的身份證號碼,可是馬虎的小明忘記了標注,結果搞混了四個人的身份證號,你能說出哪個身份證號是誰的嗎?45022120000720076845022119721006157545022119460401233X450221197103272185設計意圖:知識的本質是活動。要想使學生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十分重要的是要科學合理地設計各種形式的練習,編寫號這一練習順應了學生的認知特點,展示匯報等練習將學習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不僅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數字編碼的理解,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答案:第一張是小明的,第二張是爸爸的,第三張是爺爺的,第四張是媽媽的。2、一個小偷拿著身份證去取錢,結果錢沒取到,被銀行工作人員報警抓了。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溫馨提示:身份證很重要,應該妥善保管,不要隨意借給他人。(五)課堂小結1、身份證號碼是一種編碼,你能說說你還了解到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了編碼呢?2、師:同學們了解到的可真多,數字編碼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請看:(多媒體展示各個地方所運用到的編碼)設計意圖:通過尋找生活中的數學編碼事例,教師從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收集了關于數字編碼的圖片,讓學生對數字編碼的認識更加完整豐富,引導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并學會用數學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的整體性。體現新課標提出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的教學新理念。(六)布置作業1下面是小紅的爸爸、媽媽和爺爺的身份證號碼,請用你學到的知識判斷每個身份證號碼到底是誰:35058219670101204X這是()、35050219380715307X這是()、35050019661203509X這是()。2一個被警方通緝的男罪犯,打算坐飛機逃走,他劫持了一個專門制作身份證的工人為他做了一號碼為“44062419780229928”的身份證。正當罪犯拿著這身份證去坐飛機,卻在出關檢查時被扣住了。原來是工人在制作身份證時留下了線索,協助警方抓罪犯。你知道工人留下什么線索嗎?3擁有430285690812206這張身份證的主人是()性。答案1、媽媽、爺爺、爸爸2、少一位數字3、女板書設計身份證編碼行政區劃代碼 出生日期碼 順序碼 檢驗碼45 02 21 19670204 112 0 性別奇數表示男性偶數表示女性教學資料包(一) 教學精彩片段由教師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身份證法第1、2、3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身份證法規定第一條為了證明居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公民的身份,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便利公民進行社會活動,維護社會秩序,制定本法。第二條居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年滿十六周歲的中國公民,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未滿十六周歲的中國公民,可以依照本法的規定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第三條居民身份證登記的項目包括: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戶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號碼、本人相片、證件的有效期和簽發機關。公民身份號碼是每個公民唯一的、終身不變的身份代碼,由公安機關按照公民身份號碼國家標準編制。(二)教學資源身份證號碼位數的含意(1)前1、2位數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碼;(2)第3、4位數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碼;(3)第5、6位數字表示:所在區縣的代碼;(4)第714位數字表示:出生年、月、日;(5)第15、16位數字表示:所在地的派出所的代碼;(6)第17位數字表示性別:奇數表示男性,偶數表示女性;(7)第18位數字是校檢碼:也有的說是個人信息碼,用來檢驗身份證的正確性。校檢碼可以是09的數字,有時也用x表示(尾號是10,那么就得用X來代替)。 一般是隨計算機的隨機產生。(三)資料鏈接身份證是用于證明持有人身份的證件,多由各國或地區政府發行予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在1984年前寫作“身份證”。1984年4月6日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試行條例,并且開始頒發第一代居民身份證。2004年3月29日起,中國大陸正式開始為居民換發內置非接觸式IC卡智能芯片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證,二代身份證表面采用防偽膜和印刷防偽技術,使用個人彩色照片,并可用機器讀取數字芯片內的信息。截至2014年3月7日全國只有800多張重號的身份證。公民身份證的國家標準18位身份證標準在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于1999年7月1日實施的GB11643-1999公民身份號碼中做了明確的規定。GB11643-1999公民身份號碼為GB11643-1989社會保障號碼的修訂版,其中指出將原標準名稱“社會保障號碼”更名為“公民身份號碼”,另外GB11643-1999公民身份號碼從實施之日起代替GB11643-1989。公民身份號碼主要內容如下:范圍該標準規定了公民身份號碼的編碼對象、號碼的結構和表現形式,使每個編碼對象獲得一個唯一的、不變的法定號碼。編碼對象公民身份號碼的編碼對象是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公民。結構和形式1號碼的結構公民身份號碼是特征組合碼,由十七位數字本體碼和一位校驗碼組成。排列順序從左至右依次為:六位數字地址碼,八位數字出生日期碼,三位數字順序碼和一位數字校驗碼。2地址碼表示編碼對象常住戶口所在縣(市、旗、區)的行政區劃代碼,按GB/T2260的規定執行。3出生日期碼表示編碼對象出生的年、月、日,按GB/T7408的規定執行,年、月、日代碼之間不用分隔符。4順序碼表示在同一地址碼所標識的區域范圍內,對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編定的順序號,順序碼的奇數分配給男性,偶數分配給女性。5校驗碼根據前面十七位數字碼,按照ISO 7064:1983.MOD 11-2校驗碼計算出來的檢驗碼。地址碼(身份證號碼前六位)表示編碼對象常住戶口所在縣(市、鎮、區)的行政區劃代碼。北京市|110000,天津市|120000,河北省|130000,山西省|140000,內蒙古自治區|150000,遼寧省|210000,吉林省|220000,黑龍江省|230000,上海市|310000,江蘇省|320000,浙江省|330000,安徽省|340000,福建省|350000,江西省|360000,山東省|370000,河南省|410000,湖北省|420000,湖南省|430000,廣東省|440000,廣西壯族自治區|450000,海南省|460000,重慶市|500000,四川省|510000,貴州省|520000,云南省|530000,西藏自治區|540000,陜西省|610000,甘肅省|620000,青海省|630000,寧夏回族自治區|640000,新疆維吾爾自治區|650000,臺灣省(886)|710000,香港特別行政區(852)|810000,澳門特別行政區(853)|820000大陸居民身份證號碼中的地址碼的數字編碼規則為:第一、二位表示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第三、四位表示市(地區、自治州、盟及國家直轄市所屬市轄區和縣的匯總碼)。其中,01-20,51-70表示省直轄市;21-50表示地區(自治州、盟)。第五、六位表示縣(市轄區、縣級市、旗)。01-18表示市轄區或地區(自治州、盟)轄縣級市;21-80表示縣(旗);81-99表示省直轄縣級市。生日期碼(身份證號碼第七位到第十四位)表示編碼對象出生的年、月、日,其中年份用四位數字表示,年、月、日之間不用分隔符。例如:1981年05月11日就用19810511表示。順序碼(身份證號碼第十五位到十七位)地址碼所標識的區域范圍內,對同年、月、日出生的人員編定的順序號。其中第十七位奇數分給男性,偶數分給女性。校驗碼作為尾號的校驗碼,是由號碼編制單位按統一的公式計算出來的,如果某人的尾號是0-9,都不會出現X,但如果尾號是10,那么就得用X來代替,因為如果用10做尾號,那么此人的身份證就變成了19位,而19位的號碼違反了國家標準,并且中國的計算機應用系統也不承認19位的身份證號碼。是羅馬數字的10,用X來代替10,可以保證公民的身份證符合國家標準。身份證號碼有什么含義呢?居民身份證是國家法定的證明公民個人身份的證件。為了堵塞和制止假居民身份證的流通和使用,在查驗和核查居民身份證時可掌握以下幾個要點:有效期限居民身份證的有效期限分為5年、10年、20年、長期四種。16歲以下的,發給有效期為5年的居民身份證;16周歲至25周歲的,發給有效期為10年的居民身份證;26周歲至45周歲的,發給有效期為20年的居民身份證;46周歲以上的,發給長期有效的居民身份證。證件有效期限從簽發之日起計算。如某人1949年9月20日出生,1984年35周歲時申領居民身份證,簽發日期為1984年12月31日,他屬于26至45周歲這一年齡段,證件有效期限屬于20年這一檔次,到2004年12月30日有效期滿。查驗或檢查時,應對照檢查證件有效期限與持證人年齡,簽發日期三者之間的關系。編號識別1、身份證編碼規則如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11643-1999中有關公民身份號碼的規定,公民身份號碼是特征組合碼,由十七位數字本體碼和一位數字校驗碼組成。順序碼(身份證第十五位到十七位)是縣、區級政府所轄派出所的分配碼,每個派出所分配碼為10個連續號碼,例如“000-009”或“060-069”,其中單數為男性分配碼,雙數為女性分配碼,如遇同年同月同日有兩人以上時順延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個分配碼。如:007的就是個男生,而且和他同年月日生的男生至少有兩個,他們的后四位是001*和003*。分配順序碼中“999、998、997、996”四個順序號分別為男女性百歲以上老人專用的特定編號。校驗碼(身份證最后一位)是根據前面十七位數字碼,按照ISO7064:1983.MOD11-2校驗碼計算出來的檢驗碼。2、從1999年10月1日起,全國實行公民身份證號碼制度,居民身份證編號由原15位升至18位。前6位為地址碼;第七位至14位為出生日期碼,此碼由6位數改為8位數,其中年份用4位數表示;第15位至17位為順序碼,取消了順序碼中對百歲老人使用的特定編號;第十八位為校驗碼,主要是為了校驗計算機輸入公民身份證號碼的前17位數字是否正確,其取值范圍是0至10,當值等于10時,用羅馬數字符X表示。計算方法1、將前面的身份證號碼17位數分別乘以不同的系數。從第一位到第十七位的系數分別為:7910584216379105842。2、將這17位數字和系數相乘的結果相加。3、用加出來和除以11,看余數是多少?4、余數只可能有012345678910這11個數字。其分別對應的最后一位身份證的號碼為10X 98765432。5、通過上面得知如果余數是3,就會在身份證的第18位數字上出現的是9。如果對應的數字是2,身份證的最后一位號碼就是羅馬數字x。例如:某男性的身份證號碼為【53010219200508011x】, 我們看看這個身份證是不是合法的身份證。首先我們得出前17位的乘積和【(5*7)+(3*9)+(0*10)+(1*5)+(0*8)+(2*4)+(1*2)+(9*1)+(2*6)+(0*3)+(0*7)+(5*9)+(0*10)+(8*5)+(0*8)+(1*4)+(1*2)】是189,然后用189除以11得出的結果是189/11=17-2,也就是說其余數是2。最后通過對應規則就可以知道余數2對應的檢驗碼是X。所以,可以判定這是一個正確的身份證號碼。公民身份證有哪些應用?公民在辦理下列事務,需要證明身份時,可以出示居民身份證:(一)選民登記;(二)戶口登記;(三)兵役登記;(四)婚姻登記;(五)入學,就業;(六)辦理公證事務;(七)前往邊境管理區;(八)辦理申請出境手續;(九)參與訴訟活動;(十)辦理機動車,船駕駛證和行駛證,非機動車執照;(十一)辦理個體營業執照;(十二)辦理個人信貸事務;(十三)參加社會保險,領取社會救濟;(十四)辦理搭乘民航飛機手續;(十五)投宿旅店辦理登記手續;(十六)提取匯款,郵件;(十七)寄賣物品;(十八)辦理其他事務.除公安機關依法對被告人采取強制措施可以扣留居民身份證外,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扣留公民的居民身份證或者作為抵押。話說身份證:古代的身份證身份證,并非現今才有,古已有之。但它的起源卻是官員的識別符號。最早的身份證是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國變法,發明了照身帖。照身帖由官府發放,是一塊打磨光滑細密的竹板,上面刻有持有人的頭像和籍貫信息。國人必須持有,如若沒有就被認為是黑戶,或者間諜之類的。2中國古代身份證主要是以下幾種:等級身份證、職業身份證、臨時身份證等,其中以等級身份證最為流行。古代的身份證式樣很豐富:虎符、免符、魚符、龜符、龍符、麟府、牙牌、腰牌等,都屬于等級身份證,后來武則天當政時,一度廢魚符為龜符。雖然形式改變了,但作為身份證的功能并不改變。隋唐時期,朝廷發給官員一種類似身份的“魚符”,它是用木頭或金屬精制而成的。其形狀像魚,分左右兩片,上鑿小孔,以便系佩。“魚符”上面刻有官員姓名、任職衙門及官居品級等。當時,凡親王和三品以上官員所用“魚符”均以黃金鑄制,顯示其品位身份之高;五品以上官員的“魚符”為銀質;六品以下官員的“魚符”則為銅質。五品以上的官員,還備有存放“魚符”的專用袋子,稱為“魚袋”。“魚符”的主要用途是證明官員的身份,便于應召出入宮門驗證時所用。史載:“附身魚符者,以明貴賤,應召命。”到武則天時,“魚符”一度改為其形狀像龜的“龜符”,用途與“魚符”相同。2宋代時,“魚符”被廢除,但仍佩帶“魚袋”。魚袋是古代身份證的“防偽標記” ,古代身份證如此簡單,很容易造假作偽,甚至出現連皇帝都敢騙的現象。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發生,有的會在身份證上特別注明偽造和出借或冒用的嚴重后果,如明朝就規定:“借者與借與者同罪”。2從宋代開始,腰牌成為中國古代官吏系在腰間證明其身份。古代的帝王宮殿門禁森嚴,朝廷軍政臣吏、皇帝國戚以及當差行走即使可以出入也須持有出入證,腰牌常用作出入宮廷備查的通行證.歷朝歷代腰牌的質地、款式、規格、銘文等雖有所區別,但通行證、身份證作用卻是相同的。腰牌正中刻有一方篆體印紋,目前僅識出右半邊“長壽”二字,推測是吉祥用語。當時的寶船廠和現在大連的航母制造基地一樣,警衛森嚴,各司、各舫之間也不得隨意走動。沒有這類特別身份證根本進不去的。2至明代,改用“牙牌”,這是用象牙、獸骨、木材、金屬等制成的版片,上面刻有持牌人的姓名、職務、履歷以及所在的衙門,視身份和地位、功能的不同而有別。在錄入身份信息時,有時還會寫上“單位”什么,或標示冒用身份證、不用身份證的罪過等警示語。2明清時代的身份證,在現代考古中不時被發現。它與現代意義上的卡片式身份證已經非常接近了。據明人陸容菽園雜記載:牙牌不但官員們懸之,“凡在內府出入者,無論貴賤皆懸牌,以避嫌疑”。由此可知,明代身份證的用處已不僅局限于官員們,并開始向中下階層發展了。2清代各階層的身份以帽子上的頂子(帽珠)來證明,其帽珠用寶石、珊瑚、水晶、玉石、金屬等制成。如果是秀才,可佩銅頂;若為一品大員,則佩大紅頂子。一般百姓帽上無頂,只能用綢緞打成一個帽結。一些富商、地主為求得高身份,常用數目可觀的白銀捐得一個頂子,由此而出現了“紅頂商人”、“紅頂鄉紳”一類怪事。身份證的辦理流程:證件申領和制發的基本程序是:公民應當自年滿16周歲之日起三個月內,到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公安機關辦理申領手續,要交驗居民戶口薄、本人照片,填寫居民身份證申領登記表交納證件工本費。未滿十六周歲的公民,自愿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的,由監護人代為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公安機關在對公民申報材料與本人戶口登記項目內容核對無誤后,將辦證信息傳輸報送上一級公安機關制證。申請身份證號碼的條件有哪些?需要攜帶什么材料在前往辦證時,應攜帶居民戶口薄、兩張本人彩色相片(也可以在現場采集相片)和原申領的第一代居民身份證。在辦理手續時,要填寫居民身份證申領登記表,協助工作人員準確核身份證登記項目,并交納證件工本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