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 5.1身份證號碼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身份證編碼這一課是一節實踐活動課。活動的設計旨在讓學生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探索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經歷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圍繞“自主學習”這一研究主題,我采用了指導-自主學習的方式在課前給學生分配任務,讓學生自己收集整理資料,然后在課上做匯報交流。同學們通過課前調查,在生生互動,小組交流,顯示了超強的信息量。現就我的設計思路及課堂教學的落實情況來談一下自己的反思:1、運用指導自主學習方式(課前收集資料、課中交流匯報和課后運用知識)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廣闊空間。課前我分小組給學生分配任務,引導學生搜集自己和父母的身份證,通過網絡了解身份證編碼的編排方法,體會編碼編排的特點,初步學會編碼,從中又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觀察比較的能力。因而課堂上匯報氣氛活躍,學生學到了許多與編碼有關的知識,感受到知識的趣味性和無限性。2、本節課我注重了理解與運用。為了引導學生探索身份證號碼的編排規律,我要求學生和同桌利用自己收集到的身份證號碼,采取觀察、比較、猜測等方法,探索身份證號碼的編碼規律,然后在全班交流學習成果,反饋學習情況。在學生了解、掌握了身份證編碼的編排方法之后,我進一步引導他們歸納編碼的好處以及編碼時要注意的問題,讓學生理解本課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真正了解身份證號碼的編排特點:這一環節,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最后總結出身份證的編碼規律,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新課程理念。3、聯系生活,拓寬視野引導學生舉出現實生活中運用數字編碼的實例,如電話號碼、車輛號碼、郵政編碼等等。讓學生找一找數字編碼在日常生活的應用,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進一步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使學生親身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4、鞏固拓展環節,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鞏固拓展這一環節中,讓學生嘗試編號碼,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親身感受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合作中互補,感受到合作交流學習的重要性,使學生用積極的情感來學習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