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3.1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 教案.docx
第3章第1節 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第一課時 探究微粒的性質知識與技能:1.知道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微粒是不斷運動的、微粒間存在空隙2.會用微粒的觀點解釋一些生活中簡單的現象3.初步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來研究問題4.初步了解實驗設計的一般方法過程與方法:1.引導學生經歷實驗設計的過程,初步形成實驗探究的能力2.通過嘗試學習、小組合作等方式,進行深度學習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體驗實驗探究的歷程,感受實驗探究的魅力 2.懂得如何關注、評價他人的見解,分享研究成果3.學會反思、評價、闡述自己的觀點教學重點:1.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物質由微粒構成,微粒不斷運動,微粒之間有空隙 2.初步了解實驗設計的基本方法教學難點:1.用有關物質的微粒觀點進行想象和推理,解釋一些簡單化學現象2.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來研究事物之間的異同點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引入:廣闊無垠的宇宙大得難以想像,但宇宙萬物的構成是怎樣的呢?一起來看一小段短片。觀看短片,認識物質都是由微粒構成的。學生在八年級物理課上已經知道了物質由微粒構成。通過觀看短片增強直觀感受。問題:根據已有知識和經驗,同學們對構成物質的微粒性質有怎樣的認識?學生已經知道:微粒很小,肉眼看不到;微粒是在不斷運動的,溫度越高,運動越快;微粒間有空隙。充分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開展新的學習。探究微粒是在不斷運動的學習任務一:如何用實驗來證明微粒是在不斷運動的?演示實驗,引導分析觀察實驗現象,初步了解實驗設計方法1.探究哪種微粒使酚酞試液變紅;2.分析如何設計實驗來認識微粒在不斷運動。理解本實驗設計思路,即酚酞試液與氨水不直接接觸,但酚酞試液仍然變紅了,說明氨水的微粒運動到了酚酞試液的燒杯中。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難度不大。因此,過程中初步滲透化學學習思想和方法。學習任務二:根據實驗設計思路,嘗試自主設計實驗可供選擇的儀器和材料:試管、濾紙條、棉花試劑:酚酞試液、濃氨水自主設計實驗,并進行交流和評價。較好的方案可能是:在分析和運用教材上實驗設計的基礎上,進一步嘗試自主設計實驗。學習任務三:溫度對微粒運用快慢的影響通過生活中一些現象,來說明溫度對微粒運動快慢的影響。根據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就能較好地認識,因此采用學生交流的方式。歸納得出結論:構成物質的微粒是在不停運動的;溫度越高,微粒運動越快。探究微粒之間有一定空隙引導回憶:八年級物理課上是如何用實驗來探究“微粒之間有空隙”這一性質的。并對照書本實驗設計,分析兩種實驗方案設計的優缺點。實驗微視頻展示,嘗試從儀器選擇和實驗步驟角度,比較實驗的精確度、實驗現象是否明顯等來認識如何進行實驗方案設計。通過觀察實驗微視頻,認識微粒之間有空隙;并初步了解實驗方案設計需要注意的方面。微粒間有空隙這一性質以及實驗探究過程,學生在八年級物理學科中已經學習過。但學生對于實驗方案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并沒有深入思考和研究。因此在學生現有基礎上,引導其比較和思考轉接:探究不同狀態物質的微粒間空隙關系怎樣?以及微粒間空隙受到溫度和壓強的影響。根據教材64頁實驗設計,進行實驗。并根據實驗現象、結合已有經驗,得出微粒間空隙受溫度和壓強的影響。在壓縮一定體積空氣的實驗基礎上,引導分析壓強對微粒間空隙的影響,并結合生活中的現象和學生已有經驗,得出溫度對其影響。歸納得出結論:微粒之間有一定空隙;不同物質微粒間空隙不同;在固體和液體中,微粒之間的空隙比較小,在氣體物質中,微粒之間的空隙比較大。當堂反饋練習鞏固2015.10.9
- 關 鍵 詞:
- 滬教版全國九年級上冊化學3.1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 教案 滬教版 全國 九年級 上冊 化學 3.1 構成 物質 基本 微粒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