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1.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1) 教案.docx
1.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第一課時)一、教材分析:本課題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本課題通過兩個探究活動來加深學生對“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的認識,第1課時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是介紹如何觀察、描述和記錄化學實驗;第2課時 “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是說明實驗探究的方法,這兩個探究活動都是從學生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會給學生以新的感受和啟迪。本節內容是第1課時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是學生接觸到的第一個較為完整的化學活動與科學探究實驗。本節課教材中設計對比觀察蠟燭點燃前、燃著時、熄滅后的探究實驗,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關注物質的性質、物質的變化、物質變化的過程及其現象,學會動態、辯證的看問題,著重培養他們對現象的觀察、記錄、描述、分析能力,以及探究科學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探究活動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欲望,更進一步地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本節課實驗和操作簡單、安全, 是化學實驗的基礎,為學習基本操作做了鋪墊,對全部初中化學乃至今后的化學學習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整個教材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通過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認識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實驗。(2)初步學會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和描述的方法。過程與方法:(1)認識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2)通過學生間相互討論交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能體驗到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實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樹立透過想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2)通過學生分組實驗使學生認識到實驗對學習化學的重要意義,并培養同學之間的合作能力。三、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化學的方法-通過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使學生掌握化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其中如何觀察實驗現象并規范、準確地描述實驗現象是本節內容的重點。教學難點: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推理能力是本節課的難點。四、學情分析學生剛接觸化學不久,對于化學的了解幾乎為零。在毫無化學基礎,從未接觸化學實驗的前提下,如何引導學生實驗,如何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將是重要環節。但學生對蠟燭這種物質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接觸很多。在課題1中學習物質的變化和性質時,看到老師做實驗,感覺奇妙,早已躍躍欲試,在這節課中將給學生實驗的機會,但由于實驗基本操作還沒學,需要老師給予學生鼓勵,指導學生預習,在實驗中指明探究活動的目的,學生將會做的很好。最后要讓學生對探究活動做交流匯報,寫出實驗報告,培養學生分析、總結、表達的能力。但學生也會出現一些問題,如實驗現象及結論的表述不夠完整等。這也是在本節課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五、教學過程(教學活動)活動1:游戲激趣,觀看圖片,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導入】(游戲小測試通過“大家來找茬”圖片):【問題1】請同學們仔細觀看兩張圖片,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準確的找到圖片中的不同。【問題2】:你是怎么找到的呢? 請你跟大家分享下你的訣竅。【講授】:從今天起就讓我們一起做一個有心人,通過仔細地觀察,認真地思考,不斷地探索,一起去發現世界的無窮奧秘。下面我們就將你敏銳的觀察力、縝密的思維運用到化學學習中,來對我們所熟悉的蠟燭及其燃燒進行探究,在實驗中感受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中思考,使學生目標明確,引起懸念,帶著問題學習。活動2:明確目標,推進新課 【講授】(多媒體展示實驗目的):在對蠟燭及其燃燒進行探究之前我們需要明確本節課的實驗目的,請同學們觀看大屏幕,齊讀。活動3:實驗儀器及用品介紹【講授】: 我們已經對實驗目的有了了解,下面我們一起認識本節課需要用到的實驗儀器及藥品。蠟燭、紙、小刀、打火機、火柴、盛有水的燒杯、漏斗、試管、試管架、澄清石灰水、廢液缸。介紹并強調實驗操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確保學生安全以及實驗想象更加明顯。 (溫情提示:1、水蒸氣遇干冷的玻璃容器會凝聚成小水珠,可以在玻璃器壁上觀察到水霧。2、澄清石灰水可用來檢驗CO2,CO2可以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活動4:【講授】:本次實驗主要采用實驗法、觀察法和討論法對蠟燭點燃前、燃燒時、熄滅后三個階段進行探究。然后讓學生再次快速閱讀已預習過的導學案上的實驗內容和實驗步驟。活動5:探究活動【講授】下面請各小組合作探究完成以下的探究項目。在探究過程中各小組之間要注意團結協作、規范操作,細心觀察,完成導學案上的探究項目,準備展示匯報。設計意圖:直觀展示實驗儀器和用品,學生對照自己實驗桌上的東西,印象更深刻。多媒體展示探究項目,使學生對展示匯報的項目任務具體明確,思路更加清晰。活動6:小組合作,實驗探究,獲得新知 【學生探究內容】:點燃前:【問題3】、觀察蠟燭的制作材料、形狀、觀察蠟燭的顏色、狀態,并聞一聞氣味;【問題4】、用小刀切下一塊石蠟,投入水中,觀察現象。從而探究蠟燭的硬度、密度、溶解性。【教師】:巡回指導,交流體會。同時,要提醒學生邊做實驗邊認真觀察、描述、記錄實驗現象。燃燒時:【問題5】、用打火機點燃蠟燭,觀察蠟燭的燃燒現象及火焰的分層情況?哪層最亮,哪層最暗?【問題6】、取一根小木條,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2s后取出,觀察小木條在火焰不同部位被燒的情況,推測火焰哪一部分溫度最高。3、對蠟燭燃燒生成物的探究(改進實驗):【問題7】在距火焰上方1厘米左右處罩一個干冷的漏斗,將漏斗傾斜,觀察內壁及管口的現象;【問題8】同時用一只干燥的小試管套在漏斗上端的管口處,1015秒后,迅速將試管正立,并用大拇指堵住試管口,然后向其中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試管內的現象。【教師巡回指導,交流共享】:提醒學生邊做實驗邊認真觀察、描述、記錄實驗現象,認真思考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從而推得相應的結論。教師將課堂全部交給學生,各組實驗想象以實物投影的方式展示在大屏幕上,實現成果的交流共享。熄滅后:【問題9】、輕輕吹滅蠟燭,觀察現象;【問題10】、迅速用打火機順著白煙熄滅的方向點燃白煙,觀察現象。【教師】:巡回指導,交流體會。同時提醒學生實驗成功的關鍵因素。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共享實驗成果讓學生感受成功實驗的喜悅。活動7:展示匯報、總結歸納【講授】:對學生的實驗進行鼓勵性評價。【小組代表匯報展示】:讓小組派代表上臺來對項目分別進行匯報展示,一邊進行演示實驗,一邊描述觀察到的現象,最后得出相關結論。【指導學生演示匯報】:在學生演示匯報過程中起指導作用,不斷鼓勵學生大膽實驗、細心觀察、規范表達,并對他們的表現做出肯定和贊揚。并讓學生體會做實驗-觀現象推結論的基本探究思路。學生邊匯報我邊用多媒體進行總結歸納。設計意圖:親自實驗使學生觀看到現象更清晰,印象更深刻。培養學生對實驗的觀察、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活動8:知識小結 【引導學生整理知識】:我采用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說出本節課的收獲,從而了解學生對本節課掌握情況,及時強調、歸納、突出重點。活動9:總結提升【問題11】通過上述學習,同學們想想我們化學學習有什么特點?(學生看書,總結教師因情況補充)1、關注物質的性質。2、關注物質的變化。3、關注物質的變化過程及其現象。六、鞏固測評練習 為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我又針對性的選擇了幾道習題,能結合學過的知識解決相關問題,用多 媒體進行答案展現,講解。1. 用于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的物質是 ( )A.水 B.白酒 C.食鹽水 D.澄清的石灰水2. 下列有關蠟燭燃燒的敘述錯誤的是( )可觀察到蠟燭燃燒產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層蠟燭熔化產生“燭淚”在蠟燭火焰上方罩一個干燥的燒杯,燒杯內壁有層水霧用燃著的火柴去點燃蠟燭剛熄滅時的白煙,蠟燭不能被點燃3在對蠟燭及其燃燒進行了探究以后,請你填寫下列空格: (1)取一支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它放入水中,蠟燭會浮在水面上 。結論:石蠟的密度比水。 (2)點燃蠟燭,觀察到蠟燭的火焰分為三層,分別是 、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蠟燭的火焰上(如右圖),約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 處(填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碳化。結論:蠟燭火焰的 溫度最高。(3)再將一只干燥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燒杯內壁出現 ,片刻后取下燒杯,迅速向燒杯內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后發現 。結論:蠟燭燃燒以后的生成物是 。4、蠟燭剛熄滅時,總會有一縷白煙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如下假設:A.白煙是燃燒時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煙是燃燒時生成的水蒸氣; C.白煙是石蠟蒸氣凝成的固體顆粒。實驗探究: (1)吹滅蠟燭,立即用一個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住白煙,其目的是為了驗證假設______(填序號),但這樣做并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原因是 . (2)吹滅蠟燭,立即用一塊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煙上,玻璃片上沒有出現水霧,說明白煙不是___________。 (3)吹滅蠟燭,立即用燃著的火柴去點白煙(注意不要接觸燭芯),發現蠟燭重新被點燃,說明白煙具有可燃性,這為假設_____(填序號)提供了證據。同時可排除假設______(填序號)。因為 . 七、課后作業完成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報告 。 八、板書設計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一、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點燃 1、點燃前 物理性質2、燃著時 蠟燭+氧氣 水+二氧化碳3、熄滅后 九、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