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教案(全冊教學設計共86頁).doc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教案(全冊教學設計共86頁)課文目錄:緒言 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第三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第四單元 自然界的水第五單元 化學方程式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單元 燃料及其利用緒言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 了解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2. 化學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關系非常密切。過程與方法1. 引導學生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2. 通過資料搜集、展示和演講,提高學生獲取信息、表達信息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 激發學生親近化學、熱愛化學并渴望了解化學的情感。2. 體會化學與人類進步及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認識學習化學的價值。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通過有趣的化學實驗,激發學生渴望了解化學的情感,認識化學學習的價值,從而產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學難點:知道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教學過程:教學導入:【討論】化學是無處不在的,它使得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那么大家想一想我們身邊關于化學的事物有哪些?教學進程:一、什么是化學1、化學是研究的對象什么?化學就是研究物質的及其變化。(包括自然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質。如超導材料、記憶材料)2、化學的概念: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3、化學有什么作用?化學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關系非常密切。1.利用化學原理和方法可制造出很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質,如超導材料、記憶金屬等;2.利用化學合成藥物,抑制細菌和病菌,治病救人,保障人體健康;3.農藥化肥的發明和使用,使農作物高產滿足人類的需求;4.利用化學開發新能源與新材料,以改善人類生存條件;5.利用化學綜合應用自然資源和保護環境,以使人類生活得更加美好 4、我們天天吃的食鹽用什么作用?食鹽的用途。它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造:氫氧化鈉、氯氣、氫氣,鹽酸、漂白粉、塑料、肥皂和農藥等。其他還有造紙、紡織、印染、有機合成和金屬冶煉等,也都離不開食鹽制得的化工產品。(還有就是食鹽主要成分是氯化鈉,不論炒菜前后都是一樣的,所以不存在生鹽和熟鹽的區別)二、化學是如何發展的化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經過了漫長的過程。1、化學的表象階段:(古代:實用化學)發現并利用火:火孔雀石陶瓷銅器鐵器紙火藥酒染料等。2、近代,道爾頓、阿伏加德羅提出的分子學說和原子論,奠定了近代化學的基礎。原子分子論的內容:物質是由原子和分子構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組合是化學變化的基礎。也是化學成為一門科學的標志:原子分子論的創立。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學學習和研究變得有規律可循。到21世紀初,人類發現和和合成的物質已經超過了3000萬種,它是由100多種元素組成的。例如:石灰石、蛋殼、貝克、大理石等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鈣(CaCO3),而碳酸鈣是由鈣、碳、氧三種元素組成。還有我們熟悉的水(H2O)、氧氣(O2)、和二氧化碳(CO2)。它們是不同的物質但都含有氧元素。3、現代化學,就是利用各種先進的儀器和分析技術對化學世界進行微觀的探索。如:正在熱門中的納米材料。(1nm=109m)就是實現原子之間的搬動,重新組合。4、近年來,化學家提出的綠色化學(其核心是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消除污染)概念。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課本P32)。三、化學是一把雙刃劍化學在給人帶來驚喜的同時,也埋下了禍根。如:白色垃圾;松花江水變得混沌、惡臭;污染空氣;臭氧層空洞;溫室效應加劇等。面對大自然痛苦的呼救,有識之士提出了“綠色化學”的號召,并立即得到了全世界的積極響應。作為社會未來主人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好化學知識,改變現有化學工業的面貌,為地球的生靈造福!教學板書:緒言 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一. 什么是化學?1 化學的研究對象2 化學的概念3 化學的作用二. 化學是如何發展的?1. 古代化學2. 近代化學3. 現代化學三. 化學是一把雙刃劍課后習題1、下列各項研究中,屬于化學科學研究內容的是:(C)A、培育新的花卉品種,增加觀賞價值B、利用指南針,確定航海方向C、綜合利用石油生產優良的人造纖維D、設計新程序,開發信息技術2、下列選項不屬于化學研究的領域是(C)A、開發新能源B、合成新藥物C、設計電腦程序D、防止環境污染3、如果沒有化學的發展,世界就不可能像今日這樣豐富多彩。下列事實與化學沒有密切關系的是:(D)A、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B、新材料的開發和利用C、環境污染的預防和治理D、物質機械運動的規律4、下列關于化學的看法錯誤的是(D)A、化學可以為人類研制出新材料B、化學正在環境保護中起作用C、化學可以為人類提供新能源D、化學的發展必須必然導致生態環境的惡化5、下列關于化學的看法錯誤的是:(D)A、化學可以為人類研制新材料B、化學正在環境保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C、化學可以為人類提供新能源D、化學的發展必然導致生態環境的惡化6、發現元素周期律并編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學家是:(C)A、道爾頓B、拉瓦錫C、門捷列夫D、阿伏加德羅7、某班組織了以“環境污染都是化學惹的禍嗎?”為主題的辯論賽,正方的觀點是“環境污染都是化學惹的禍”,反方的觀點是“環境污染不全是化學惹的禍”。下列各項中不能成為反方的觀點的是(C)A、病菌導致流感B、汽車鳴笛產生噪聲C、燃放鞭炮形成煙霧D、電磁輻射引發白血病8、化學成為一門科學的標志是(分子學說和原子論的創立)。9、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 發現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學學習和研究變得有規律可循。10、化學的社會價值表現在哪些方面?增產糧食、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發展生產、增加能源、發展材料、改善環境等1.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及區別,并能運用概念判斷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2)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質,那些是化學性質。2、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學會歸納整理;(2)用化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變化,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激發興趣,培養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2)培養嚴謹務實的科學作風。二、教學重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三、教學難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判斷。四、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歸納總結、補充講解、練習提高。五、課時安排:1課時六、教學過程: 引言 我們知道在物質世界里,各種物質之間存在著多種相互作用,也不斷發生著變化。這些變化共分為幾類,如何區分他們呢?現在我們就來學習物質的變化和性質。板書 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化學概念、化學基礎知識都是通過實驗形成的,因此必須學會觀察實驗的方法。下面請大家觀察幾個演示物質變化的實驗,主要觀察變化前后物質的顏色、狀態,列表記錄。演示實驗1-1 水沸騰,有大量水蒸氣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著。演示實驗1-2 首先展示膽礬晶體 藍色塊狀固體研碎后成為藍色粉末提問 實驗1、2有什么共同特征?變化過程中只是形狀或狀態發生了變化,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像這種變化叫做物理變化。板書 一、物質的變化物理變化1、概念: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2、特征: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只是形狀、狀態(氣態、液體、固體)的變化。演示實驗13 由學生描述并記錄實驗現象。兩支試管都形成藍色溶液,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立即生成藍色沉淀。這里的藍色沉淀是氫氧化銅。這個過程是膽礬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質氫氧化銅。演示實驗14由學生描述并記錄實驗現象 。加入鹽酸后立即有氣泡產生,石灰石逐漸變小。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摸一下試管感覺到發熱。 提問實驗3、4有什么共同特征?這兩個變化都有新的物質生成,這種變化叫做化學變化。 我們日常看到木材燃燒,鐵生銹等都是化學變化。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質外,還伴隨發生一些現象,如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等。這些現象常常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有沒有化學變化發生。板書 (二)化學變化1、概念: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又叫化學反應)2、特征:有新物質生成,常表現為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 常伴隨能量變化,常表現為吸熱、放熱、發光等。討論1、 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應依據什么?2、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聯系?【練習】1、判斷下列變化的類型1)雪的形成 2)燃放煙花 3)云的形成 4)蠟燭的燃燒2、為什么說蠟燭燃燒時即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呢? 引入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物質的性質。我們將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板書 二、 物質的性質 (一)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講解 如:蠟燭能燃燒;鐵在潮濕的空氣里易生銹,在干燥的空氣里難生銹;在敘述物質的性質時,往往有下列字:能、會、可以、易、難等。例如: 木柴燃燒化學變化;木柴能燃燒化學性質; 鐵生銹化學變化; 鐵(在潮濕的空氣里)易生銹化學性質;鐵(在干燥的空氣里)難生銹化學性質。過渡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板書(二)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講解 這里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有兩層含義:一是不需要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二是在物理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那么你能列舉出的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的有那些?你能理解下面幾個重要的物理性質嗎?1、熔點 2、沸點 3、密度討論與交流:1、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2、怎樣區別“性質”和“變化”?【練習】:判斷下列各種說法分別屬于物質的變化還是性質。(1)水變成水蒸氣。(2)酒精揮發。 (3)酒精能揮發。(4)鐵杵磨成針。(5)鐵器易生銹。(6)紙張能燃燒。 【達標檢測】:1、判斷木炭在空氣中燃燒是化學變化的主要依據是( )A、產生紅光 B、放出大量的熱C、生成無色氣體二氧化碳 D、木炭消失2、下列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火藥爆炸 B、煤的燃燒C、礦石粉碎 D、鋼鐵生銹3、下列現象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冰融化成水 B、鋼鐵生銹C、鋼錠軋成鋼條 D、蠟燭熔化4、下列四種變化中,有一種與其他三者有本質的區別,它是( )A、鐵生銹 B、水汽化 C、煤燃燒 D、脂肪酸敗5、物質世界充滿了化學變化,人類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也是由化學變化產生的。下列生產、生活實例不是利用化學變化產生能量的是( )A、電廠以煤為燃料,進行火力發電 B、人維持體溫和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C、三峽大壩建成發電 D、利用炸藥開山炸石和拆除危舊建筑6、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牛奶酸敗 B、冰雪融化C、試管破裂 D、干冰升華7、下列成語中,一定包含有化學變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C、蠟燭成灰 D、滴水成冰8、將A、物理變化 B、物理性質 C、化學性質 D、化學變化 填入下列空格內。(1)硫是淡黃色固體_____(2)將少量硫粉放入燃燒匙中,將燃燒匙放在酒精燈上火焰加熱,硫粉熔化____(3)繼續加熱,硫在空氣中燃燒____(4)硫能燃燒___。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我們不僅要掌握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變化,哪是化學變化,這就需要我們抓住兩者的本質區別,多做一些練習。七、布置作業1.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第一課時)一、教材分析:本課題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本課題通過兩個探究活動來加深學生對“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的認識,第1課時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是介紹如何觀察、描述和記錄化學實驗;第2課時 “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是說明實驗探究的方法,這兩個探究活動都是從學生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會給學生以新的感受和啟迪。本節內容是第1課時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是學生接觸到的第一個較為完整的化學活動與科學探究實驗。本節課教材中設計對比觀察蠟燭點燃前、燃著時、熄滅后的探究實驗,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關注物質的性質、物質的變化、物質變化的過程及其現象,學會動態、辯證的看問題,著重培養他們對現象的觀察、記錄、描述、分析能力,以及探究科學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探究活動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欲望,更進一步地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本節課實驗和操作簡單、安全, 是化學實驗的基礎,為學習基本操作做了鋪墊,對全部初中化學乃至今后的化學學習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整個教材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通過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認識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實驗。(2)初步學會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和描述的方法。過程與方法:(1)認識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2)通過學生間相互討論交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能體驗到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實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樹立透過想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2)通過學生分組實驗使學生認識到實驗對學習化學的重要意義,并培養同學之間的合作能力。三、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化學的方法-通過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使學生掌握化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其中如何觀察實驗現象并規范、準確地描述實驗現象是本節內容的重點。教學難點: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推理能力是本節課的難點。四、學情分析學生剛接觸化學不久,對于化學的了解幾乎為零。在毫無化學基礎,從未接觸化學實驗的前提下,如何引導學生實驗,如何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將是重要環節。但學生對蠟燭這種物質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接觸很多。在課題1中學習物質的變化和性質時,看到老師做實驗,感覺奇妙,早已躍躍欲試,在這節課中將給學生實驗的機會,但由于實驗基本操作還沒學,需要老師給予學生鼓勵,指導學生預習,在實驗中指明探究活動的目的,學生將會做的很好。最后要讓學生對探究活動做交流匯報,寫出實驗報告,培養學生分析、總結、表達的能力。但學生也會出現一些問題,如實驗現象及結論的表述不夠完整等。這也是在本節課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五、教學過程(教學活動)活動1:游戲激趣,觀看圖片,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導入】(游戲小測試通過“大家來找茬”圖片):【問題1】請同學們仔細觀看兩張圖片,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準確的找到圖片中的不同。【問題2】:你是怎么找到的呢? 請你跟大家分享下你的訣竅。【講授】:從今天起就讓我們一起做一個有心人,通過仔細地觀察,認真地思考,不斷地探索,一起去發現世界的無窮奧秘。下面我們就將你敏銳的觀察力、縝密的思維運用到化學學習中,來對我們所熟悉的蠟燭及其燃燒進行探究,在實驗中感受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中思考,使學生目標明確,引起懸念,帶著問題學習。活動2:明確目標,推進新課 【講授】(多媒體展示實驗目的):在對蠟燭及其燃燒進行探究之前我們需要明確本節課的實驗目的,請同學們觀看大屏幕,齊讀。活動3:實驗儀器及用品介紹【講授】: 我們已經對實驗目的有了了解,下面我們一起認識本節課需要用到的實驗儀器及藥品。蠟燭、紙、小刀、打火機、火柴、盛有水的燒杯、漏斗、試管、試管架、澄清石灰水、廢液缸。介紹并強調實驗操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確保學生安全以及實驗想象更加明顯。 (溫情提示:1、水蒸氣遇干冷的玻璃容器會凝聚成小水珠,可以在玻璃器壁上觀察到水霧。2、澄清石灰水可用來檢驗CO2,CO2可以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活動4:【講授】:本次實驗主要采用實驗法、觀察法和討論法對蠟燭點燃前、燃燒時、熄滅后三個階段進行探究。然后讓學生再次快速閱讀已預習過的導學案上的實驗內容和實驗步驟。活動5:探究活動【講授】下面請各小組合作探究完成以下的探究項目。在探究過程中各小組之間要注意團結協作、規范操作,細心觀察,完成導學案上的探究項目,準備展示匯報。設計意圖:直觀展示實驗儀器和用品,學生對照自己實驗桌上的東西,印象更深刻。多媒體展示探究項目,使學生對展示匯報的項目任務具體明確,思路更加清晰。活動6:小組合作,實驗探究,獲得新知 【學生探究內容】:點燃前:【問題3】、觀察蠟燭的制作材料、形狀、觀察蠟燭的顏色、狀態,并聞一聞氣味;【問題4】、用小刀切下一塊石蠟,投入水中,觀察現象。從而探究蠟燭的硬度、密度、溶解性。【教師】:巡回指導,交流體會。同時,要提醒學生邊做實驗邊認真觀察、描述、記錄實驗現象。燃燒時:【問題5】、用打火機點燃蠟燭,觀察蠟燭的燃燒現象及火焰的分層情況?哪層最亮,哪層最暗?【問題6】、取一根小木條,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2s后取出,觀察小木條在火焰不同部位被燒的情況,推測火焰哪一部分溫度最高。3、對蠟燭燃燒生成物的探究(改進實驗):【問題7】在距火焰上方1厘米左右處罩一個干冷的漏斗,將漏斗傾斜,觀察內壁及管口的現象;【問題8】同時用一只干燥的小試管套在漏斗上端的管口處,1015秒后,迅速將試管正立,并用大拇指堵住試管口,然后向其中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試管內的現象。【教師巡回指導,交流共享】:提醒學生邊做實驗邊認真觀察、描述、記錄實驗現象,認真思考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從而推得相應的結論。教師將課堂全部交給學生,各組實驗想象以實物投影的方式展示在大屏幕上,實現成果的交流共享。熄滅后:【問題9】、輕輕吹滅蠟燭,觀察現象;【問題10】、迅速用打火機順著白煙熄滅的方向點燃白煙,觀察現象。【教師】:巡回指導,交流體會。同時提醒學生實驗成功的關鍵因素。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共享實驗成果讓學生感受成功實驗的喜悅。活動7:展示匯報、總結歸納【講授】:對學生的實驗進行鼓勵性評價。【小組代表匯報展示】:讓小組派代表上臺來對項目分別進行匯報展示,一邊進行演示實驗,一邊描述觀察到的現象,最后得出相關結論。【指導學生演示匯報】:在學生演示匯報過程中起指導作用,不斷鼓勵學生大膽實驗、細心觀察、規范表達,并對他們的表現做出肯定和贊揚。并讓學生體會做實驗-觀現象推結論的基本探究思路。學生邊匯報我邊用多媒體進行總結歸納。設計意圖:親自實驗使學生觀看到現象更清晰,印象更深刻。培養學生對實驗的觀察、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活動8:知識小結 【引導學生整理知識】:我采用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說出本節課的收獲,從而了解學生對本節課掌握情況,及時強調、歸納、突出重點。活動9:總結提升【問題11】通過上述學習,同學們想想我們化學學習有什么特點?(學生看書,總結教師因情況補充)1、關注物質的性質。2、關注物質的變化。3、關注物質的變化過程及其現象。六、鞏固測評練習 為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我又針對性的選擇了幾道習題,能結合學過的知識解決相關問題,用多 媒體進行答案展現,講解。1. 用于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的物質是 ( )A.水 B.白酒 C.食鹽水 D.澄清的石灰水2. 下列有關蠟燭燃燒的敘述錯誤的是( )可觀察到蠟燭燃燒產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層蠟燭熔化產生“燭淚”在蠟燭火焰上方罩一個干燥的燒杯,燒杯內壁有層水霧用燃著的火柴去點燃蠟燭剛熄滅時的白煙,蠟燭不能被點燃3在對蠟燭及其燃燒進行了探究以后,請你填寫下列空格: (1)取一支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它放入水中,蠟燭會浮在水面上 。結論:石蠟的密度比水。 (2)點燃蠟燭,觀察到蠟燭的火焰分為三層,分別是 、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蠟燭的火焰上(如右圖),約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 處(填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碳化。結論:蠟燭火焰的 溫度最高。(3)再將一只干燥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燒杯內壁出現 ,片刻后取下燒杯,迅速向燒杯內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后發現 。結論:蠟燭燃燒以后的生成物是 。4、蠟燭剛熄滅時,總會有一縷白煙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如下假設:A.白煙是燃燒時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煙是燃燒時生成的水蒸氣; C.白煙是石蠟蒸氣凝成的固體顆粒。實驗探究: (1)吹滅蠟燭,立即用一個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住白煙,其目的是為了驗證假設______(填序號),但這樣做并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原因是 . (2)吹滅蠟燭,立即用一塊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煙上,玻璃片上沒有出現水霧,說明白煙不是___________。 (3)吹滅蠟燭,立即用燃著的火柴去點白煙(注意不要接觸燭芯),發現蠟燭重新被點燃,說明白煙具有可燃性,這為假設_____(填序號)提供了證據。同時可排除假設______(填序號)。因為 . 七、課后作業完成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報告 。 八、板書設計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一、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點燃 1、點燃前 物理性質2、燃著時 蠟燭+氧氣 水+二氧化碳3、熄滅后 九、教學反思1.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認識吸入的空氣和呼出氣體的不同,初步認識到探究實驗的基本環節;2.能在教師指導下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得出有關結論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氣體成分的探究,初步了解探究實驗的基本環節;2.通過實驗方案的設計,初步體會實驗設計的基本要領;3.初步學習書寫探究活動報告的方法;4.初步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表述能力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驗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2.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團隊合作精神;3.初步樹立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重點、難點1.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對吸入空氣和呼出氣體的探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化學探究的基本環節。2.難點 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教學過程】教學程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課題引入大家每天都在呼吸,同學們知道每分鐘呼吸多少次嗎?那我們來數一下吧,開始停止,按照你們現在的年齡,大概是每分鐘20下,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我們吸入的是什么氣體?我們呼出的氣體和吸入的氣體有什么不同?本節課我們就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 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學生數呼吸次數空氣學生相互討論從學生日常的生活問題入手,激發興趣猜想與假設那位同學來說說自己的猜想呢?你認為氧氣的量有沒有變化?其它氣體呢?你知道是那些氣體嗎?還有沒有不同的猜想?傾聽,理解甲:吸入的氣體氧氣被人體吸收,會釋放二氧化碳,還有沒有呼吸完的空氣,同時還有很少量的氧氣?乙:我認為呼出的氣體 中氧氣的量少丙:二氧化碳增多了,可能還沒有氮氣,稀有氣體等. 丁:水蒸氣也變多了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和合作能力實驗設計進行實驗同學們在老師提出問題后,給出了三種猜想,那么我們的這種猜想到底對不對呢,化學上解決問題重要途徑就是化學實驗.現在請大家設計實驗一:怎樣驗證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中氧氣含量的變化:背景資料:氧氣可以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木條燃燒越旺,說明氧氣的含量越多那個小組來說一下本組的設計結果.用什么樣的木條?具體怎樣操作?我們記錄方案一: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還有別的方案嗎?記錄:方案二:燃著的木條是否需要收集一瓶空氣呢?對比意識的強調:我們要研究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不同,需要收集兩瓶氣體,這樣我們的實驗才具有科學依據.這也是實驗中要強調的控制變量思想如何收集氣體呢?展示集氣瓶,我們在實驗室用這種儀器來盛放氣體,展示三個集氣瓶請同學們選擇兩個很好,同學們考慮到要在相同的前提條件下進行實驗,開始領會實驗中控制變量的思想.那么集氣瓶怎樣使用呢?老師介紹一下,老師手里拿的這個玻璃片比較特殊,一面是光滑的,一面是磨砂的,當我們把一瓶氣體收集滿后,用玻璃片當它的蓋子,磨砂面朝下,蓋在一起,這樣我們就可以保存我們收集的氣體了.有了兩瓶氣體后,我們還要選擇我們剛才提到的木條,用什么點燃木條呢?我們用酒精燈點燃木條,你可以選擇然手的木條,等木條燃燒一段時間后,吹滅,就得到燃著的木條了.木條確定以后,我們該如何得到一瓶空氣和一瓶呼出的氣體呢?老師的想法,我拿出一個干凈的集氣瓶,現在里面的就是空氣,剛才有同學的想法到是提醒了我們,收集一瓶呼出的氣體,有沒有同學來想一想怎樣收集大家看一下剛才同學所說的方法的圖示,(展示排水集氣法)大致過程如下,請大家注意看老師的示范,首先,選一個小集氣瓶,把它平放在桌面上,這時,瓶中沒有水,用小燒杯向里面加水,現在集氣瓶中的空氣已經被水排出去了,在用玻璃片壓住瓶口,向前平推,然后把它倒置在水槽中,現在集氣瓶中是滿滿一瓶水,我們用吸管向里面吹氣,看到氣泡冒出時,這時,在下面用玻璃片蓋好,拿出平放在桌面上,現在我們已經清楚了實驗方案和實驗操作要領,請小組開始實驗.小組合作:討論設計實驗方案:甲: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呼出的氣體中,看木條是否熄滅.乙:用染著的木條放在呼出的氣體中,看木條燃燒的程度.丙:收集一瓶呼出的氣體,然后放入帶火星的木條丁:我覺得用燃著的木條,更好.戊:我覺得應該在收集一瓶空氣作為對比,討論后確定:需要一瓶空氣作為對比學生討論后;用集氣瓶兩個相同大小的甲:現在集氣瓶中的就是空氣,乙:或者在集氣瓶中裝滿水,然后倒掉丙:在集氣瓶中裝滿水,然后用吸管向瓶中吹氣,等把水全部吹出后,用玻璃片蓋住,這樣就得到一瓶呼出的氣體學生分組實驗進行交流請做完實驗的同學將儀器整理好,那個小組來交流一下觀察到的現象甲:我們用帶火星的木條同時放入收集到的兩瓶氣體中,沒有明顯的變化乙:我們用燃著的木條同時放入兩瓶氣體中,發現呼出的氣體中,木條很快熄滅.大家做法和結論都很好,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少.請大家繼續思考,怎樣驗證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吸入的氣體的大小,水的含量是否增加了?請同學們設計實驗方案,然后我們進行交流.展示此小組同學的實驗方案,在黑板上記錄小組同學的實驗方案.老師想問一個問題,向兩個瓶中分別加入石灰水,對石灰水的量是不是有要求?其它小組的方案有不同的嗎?展示第二種方案,并且強調,吹空氣的量和呼出氣體的量要相同,同學們可以兩種方案都試一下.那個小組說說水蒸汽含量的探究的實驗?大家思考一下他的方案,看行不行,還有沒有其它的方案,板書實驗方案。剛才我們設計了探究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含量的變化的方案,到底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呢,現在大家就開始試一下方案。做完實驗后,請同學們整理好實驗儀器,交流你們剛才看到的實驗現象總結:剛才在實驗的過程中,有些同學的方案不成功,在試驗中,我們有成功的喜悅。又有失敗的體驗,只要我們善于發現身邊的化學,就能感受化學的魅力!甲:收集兩瓶氣體,分別在兩瓶氣體中加入相同量的澄清石灰水觀察現象的不同.乙:我們組的方案是,分別向相同量的石灰水中,一瓶中吹氣,另一瓶放置在空氣中.或者向里面吹空氣.丙;找兩片相同的玻璃片,向其中的一片吹氣,另一片放在空氣中,看現象的不同。學生進行分組實驗,記錄實驗現象。甲:我們向收集到的兩瓶氣體中分別滴入相同量的石灰水,呼出的氣體中變渾濁,而空氣中基本上沒有什么變化。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乙;我們向干燥的玻璃片上吹氣,法相有水霧,空氣中的基本上沒有變化,說明呼出的氣體中水蒸氣的含量增加。學生已經在氧氣含量的探究中,領會基本的實驗設計的思路,因此可以放心讓學生大膽的去設計二氧化碳含量的探究和水蒸汽小組間的交流可以使問題清楚【教學反思】在課程設置中采用了讓學生邊實驗邊探究的教學模式。同學在實驗室先是自主實驗,探究相互補充觀察到的現象,使學生更全面地掌握有關物質性質的描述。然后在實驗過程中,通過同學自主實驗,合作實驗,教師解疑的方法,分析實驗中出現的“異常情況”,有利的強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后的彈性作業使學生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針對同學發現的問題,我除了詳細地加以解釋外,更極大的表揚了同學們這種積極探索的精神,增強了同學們探究的熱情。教師姓名單位名稱填寫時間學科化學年級/冊九年級教材版本人教版課題名稱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課題3走進化學實驗室教學目標固體藥品和液體藥品的取用方法重難點分析重點分析實驗室里很多藥品是易燃、易爆,有腐蝕性或有毒的,在取用時,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藥品的味道。所以必須學會化學藥品的取用,滴管、量筒的使用難點分析化學九年級剛接觸,對儀器的記憶、使用、注意事項還不夠周到,藥品的性質不知道的情況下藥品的取用更是難。教學方法1.根據本節課的特點和學生實際以實驗操作為主,多媒體為輔的教學方法突破難點。2.通過討論及問題探究,課堂練習鞏固知識點。教學環節教學過程導入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科學探究。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因此學習化學就必然要了解化學實驗室。實驗室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場所,下面就讓我們走進化學實驗室。知識講解(難點突破)思考:在化學實驗課前、課堂、課后三個階段中分別要注意什么?為什么走進實驗室一定要遵守規則,做實驗又要遵守一定的規范?講解當你走進化學實驗室時,首先要仔細閱讀實驗室規則。請大家不要輕視這些規則,因為它們是你安全地進行實驗并使實驗獲得成功的重要保證!教師向學生展示實驗室規則。交流討論遵守實驗室規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讓學生形成宏觀印象,加強紀律、安全措施的教育。(一)認識常用的危化品標志講解實驗室里所用的藥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蝕性或有毒性的。為了提醒人們注意,常用特別圖標進行明示(看課本中的常用危險化學品標志)。為了保證安全,實驗前教師要給學生講解實驗室藥品取用規則。過度過度正確的實驗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實驗成功的關鍵。你知道在實驗室如何取用藥品嗎?板書:(二)實驗室藥品取用講解1.實驗室藥品取用規則(1)取用藥品要做到“三不原則”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特別是氣體)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藥品的味道(采用招氣入鼻法)。(2)注意節約藥品,如果沒有說明用量,液體取用12ml,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3)用剩藥品要做到“三不一要”:實驗剩余的藥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隨意丟棄,更不能拿出實驗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內。2.實驗室藥品取用規則介紹化學實驗室的藥品主要有固體和液體兩類,氣體一般是現用現制。(1)固體藥品的取用。講解固體藥品通常保存在廣口瓶里,取用固體藥品一般用藥匙。有些塊狀的藥品(如石灰石等)可用鑷子夾取。用過的藥匙或鑷子要立刻用干凈的紙擦拭干凈,以備下次使用。(2)液體藥品的取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