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6.2電功率 教案.doc
電功率教學設計一、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和理念,以建構主義理論和心理認知學理論為依據,重視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培養,以提升學生科學素養和促進學生持續發展為目標。二、教學背景分析1.學習內容分析電功率是義務教育九年級第一學期的教學內容。電功率是電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它聯系著電壓、電流和電阻,又和電功、電熱、電能有關系。電功率是反映用電器工作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所以電功率具有很高的教育價值。2.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學過力學功率、電功等相關的知識,有類比、比值定義的方法和有控制變量的思想,有初步的觀察、分析能力。但是學生容易混淆用電器消耗電能多少和快慢兩個概念,認為做功多就是做功快,常把千瓦時當成電功率的單位,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忽略用電器的電壓和電功率存在一一對應關系。3.教學方式、手段和策略(1)教材是按照電功率概念、千瓦時的來歷、額定電壓額定功率、電功率的測量的四部分內容呈現的。在考慮學生認知邏輯和學科邏輯的基礎上,我做了如下調整,即:電功率、額定電壓額定功率兩部分知識。我將單位的認識、電功率的測量放到了電功率的應用中,因為建立了電功率的知識之后,馬上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包括對單位的認識和對電功率的測量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和學科邏輯的。在測量出一個燈泡有多個電功率的情境下去理解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既幫助學生理解了額定電壓的意義還對電功率公式進行了應用。(2)本節課的設計始終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通過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和有效的設問引導,讓學生親歷物理知識的構建過程;教師采用了啟發法、講授法、演示實驗法、探究法等教法和以任務為引導的驅動法、遷移法等學法,使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學習思考問題和研究問題的方法(3)教學中兩處安排演示實驗:首先,通過實驗幫助學生直接感知不同的用電器做功快慢是不同,用功率的知識遷移到電功率概念的建立,并利用多個事例不斷強化對電功率概念的理解。然后,利用觀察測量電功率的實驗和計算電功率,直接感受到同一個用電器有多個電功率,在對實驗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知道電功率的物理意義、定義、單位理解電功率的公式P=W/t=,P=UI,進行簡單的計算,能簡單設計出測電功率的方法理解和區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2.過程與方法通過體驗電能表表盤轉動快慢跟用電器電功率的關系,提高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通過實驗觀察、實驗數據和實例的分析、與同學辨析的過程,進一步掌握物理研究問題的方法,不僅做到“學會”更做到“會學”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物理就在我們生活中有節約用電的意識和習慣4教學重點、難點分析重點:電功率的建立,認識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難點: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的理解四、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1.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家庭電路示教板、數字電能表、240W的燈泡一個、電吹風機一個、插座一個、干電池4節、直流電流表、電壓表、導線若干、滑動變阻器、開關、“2.5V0.3A”小燈泡一個,教學課件學案等【學生準備】查寫家用電器銘牌;復習有關機械功率的內容2.教學過程:任務導學一:(一)創設問題情景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已經知道,電流做功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將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的過程,下面就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1.小燈泡發光能量是如何轉化的?在能量轉化的過程中,燈泡越亮說明消耗電能情況如何?2.請同學們觀察電路中有兩個燈泡分別是100W和40W,憑借生活經驗,大家認為哪個燈泡更亮些?3.通過串聯電路實驗引起認知沖突。教師:咦?怎么是這樣,難道我們都錯了?100W的怎么會不亮呢?我們換一個電路再試試,咦?怎么100W又亮了呢?針對這個實驗現象你有什么疑問嗎?作為九年級的學生你能否根據表面現象提出一個值得研究的物理問題?疑問1:燈泡的亮暗與什么因素有關,或有什么決定?疑問2 :100W和40W究竟代表什么意義? 教師:好下邊我們就帶著這兩個疑問展開今天的學習。(二)合作探究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 2.探究提出問題:燈泡的亮暗由什么決定的?(板書)學生猜想:1.電流: (教師用串聯電路演示引起學生認知沖突) 2.電壓 : (教師用并聯電路引起學生認知沖突)猜想思路:教師引導思路分析: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影響了燈泡燈泡的亮暗呢?我們不妨從問題的根源入手:請同學們思考:1.燈光從何處而來? (由電能轉化而來)2.亮暗不同說明消耗的電能有何不同?(亮的消耗的電能多)實驗設計:教師:同學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呢?我們只能用數據說話。下面同學們思考我們老師為了讓大家正準確了兩個電子電能表,為了讓大家都能清楚了解電能表工作情況,老師找兩個同學幫助完善一下它的功能,人工語音報數功能。老師閉合開關以后我只要說報數,你們兩個就迅速大聲讀出消耗電能。其他同學觀察實驗現象.實驗現象:亮的燈消耗的電能多;亮的燈消耗快。教師:燈泡亮的消耗的電能一定多嗎?消耗電能得多少還與時間有時間,所以準確的說應該是相同時間內消耗電能多的燈泡越亮。我們在八年級簡單機械一章就已經學習過,物體在相同的時間內做功越多表示物體做功越快,并用功率表示物體做功快慢,通過剛才實驗我們看到,不僅物體做功有快慢,電流做功也有快慢之分在物理學中用電功率來描述電流做功快慢,所以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就得出一個結論實驗結論:燈泡的亮暗與它發光時的電功率有關.。電功率在電學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物理量,那么什么是電功率,他的單位是什么等等,下面就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獨立完成P91-93頁的學習內容:2、自主學習:閱讀P91-93完成下列問題:引導學生用功率知識建立電功率的概念一、電功率1.電功率的意義: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定義:電流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或所消耗的電能)。3.定義公式: P=W/t=4.單位:國際瓦常用單位:千瓦【提問】用電器的電功率跟哪些因素有關?能否用已有的知識推導驗證自己的猜想有了電功率的知識后你們能解決哪些實際問題?利用功率知識回答電功率的定義、公式、單位及單位換算傾聽思考傾聽猜想:電功率跟電壓和電流有關5.電功率知識的簡單應用(1)測量電功率的方法引導學生思考測量電功率的兩種方法(2)電功率的簡單計算請學生利用實驗中得出的數據計算出燈泡和吹風機的電功率教師巡視投影儀展示兩位學生計算電功率的過程請指出書寫好的地方和需要修改之處6.辨析電功和電功率【提問】(1)燈泡的電功率240W和電吹風機的功是1560W的物理意義是什么?(2)燈泡和電吹風機工作時哪個做功快?(3)哪個做功多?7.了解家用電器的電功率展示學生課前調查的用電器銘牌【提問】電功率超過500W的電器有什么共性?小結:不同的用電器電功率基本不同制熱制冷的電器功率比較大一些思考:(1)會測量某個用電器的電功率(2)會計算用電器的電功率書寫計算燈泡和吹風機電功率的過程觀察評價書寫過程并糾正二、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展示各種用電器的銘牌出示一個小燈泡的銘牌【提問】以你們的經驗和知識,你們是如何理解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根據學生的猜想師生一起設計實驗電路圖【演示實驗2】將小燈泡的電壓分別在等于額定電壓、低于額定電壓和大于額定電壓下工作將實驗器材粘在黑板上連接,并用投影儀將電壓表和電流表1.額定電壓:用電器正常工作下的電壓2.額定功率: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出示電吹風機銘牌提問:1600W和剛才我們測出了電吹風機的功率1650W分別是電吹風機的什么功率?回答:兩種認識1)最大電壓和最大功率2)正常工作的電壓和功率觀察記錄電壓值和電流值并計算每次的電功率,觀察燈泡的亮度突破理解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的難點鞏固對額定電壓、額定功率、實際電壓和實際功率的認識課堂總結1.電功和電功率的區別與聯系(通過一個表格帶領學生一起回顧)分類電功電功率物理意義定義單位公式2.通過學習本節課的知識,你將以后在家將怎么節約用電?回顧總結思考回答對比學習,梳理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做到學以致用,并養成節能的意識和行為。五、教學反思整節課以問題為主線,在教師的引導下步步推進,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整節課是以學生為中心,用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知識的學習,老師沒有進行灌輸,新知識和方法的掌握都是在學生經歷同化順應的過程進行自主構建的。整節課學生學習熱情高漲,每個人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課堂氛圍輕松融洽,大部分學生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和方法,教學目標基本達成。本節課的教學創新有如下4點:1.教學創新點(1)引導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自主構建知識,重視概念的建立和理解(2)實驗現象直觀可見度高(3)充分發揮實驗的物理.演示實驗1不但起到了引入課題的作用,還為思考測量電功率的方法上做了鋪墊,還為計算電功率提供了數據,最后還運用了實驗算出的數據辨析了電功和電功率。(4)充分滲透“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進入課題,到最后以學生思考如何節約電、調查浪費電的現象和查閱中國效能標識的問題結束本節課。2.不足教學是一門遺憾藝術,每節課總是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個別生沒照顧到,由于時間關系沒有充分展示學生的一些思維過程,有些地方的語言不夠精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