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4光的色散 教案.doc
光的色散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光的色散現象和原因。(2)知道光的三基色和顏料的三原色。(3)知道物體的顏色成因。(4)初步學會觀察與光的色散有關的實驗現象。2、過程與方法(1)經歷把白光分解為各種色光的實驗探究。(2)感受色光混合的實驗過程。(3)經歷研究透明物體和不透明物體顏色成因的過程。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體驗色散的各種事實,了解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2)體驗研究“白光分解”、“色光混合”和“透明物體和不透明物體顏色成因”的實驗過程,萌發對物理現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學習的興趣,樹立尊重科學的意識。二、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光的色散、光的三基色、顏料的三原色、物體顏色的成因。難點:色散的原因、物體顏色的成因。三、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實驗演示、講授相結合四、教學過程(一)引入多媒體展示學生熟悉的彩虹圖片、紅花綠草的圖片。提出問題:你知道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嗎?你知道五彩繽紛的世界中物體的顏色是由什么決定的嗎?引出課題“光的色散”(二)新課1、光的色散(1)背景:17世紀60年代以前人們都認為白光是最純潔的光,直到1665年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通過一個實驗讓白光得到分解,才使人們認識到白光是由其他色光組成的。這個實驗就是光的色散實驗。(2)觀看“光的色散”視頻。(3)學生討論總結結論,教師補充。結論:1、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被分解成七種色光,依次是紅、橙、黃、綠、藍、靛、紫。2、太陽光 (白光)不是單色光,而是由各種色光混合成的復色光。(4)講解光的分解與復合。(5)用光的折射知識解釋光的色散現象。(先復習光線通過三棱鏡的折射情況)(同種物質對不同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從而把太陽光分解為七色光。)(6)用光的色散知識解釋課前的問題一,即彩虹是怎樣形成的?2、光的三基色(1)學生觀察光的混合圖,得出不同色的光混合可得到新的色光,知道光的三基色不可由其他色光混合而成。(2)用光的混合知識解釋彩色電視屏幕只需要紅、綠、藍三種色光的原因。3、顏料的三原色(1)學生觀察顏料的混合圖,得出不同色的顏料混合可調出新顏色的顏料,知道顏料的三原色不可由其他顏色混合調成。(3)介紹冷色與暖色。(冬天與夏天應該選擇什么色的床單被套?)4、物體的顏色(1)有色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什么決定的?實驗演示:紅光分別照射紅色玻璃和藍色玻璃,看紅光是否透過?課件展示:藍光透過藍色玻璃,其他色光被吸收的現象學生討論,得出結論,教師補充。結論:有色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所透過的色光決定的無色透明物體能透過所有的色光(2)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什么決定的?(先復習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課件展示:紅光照在紅色物體上被反射,藍光、黃光照射則被吸收;藍光照在藍色物體上被反射,紅光、黃光照射則被吸收的現象。學生討論,得出結論,教師補充。結論: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決定的,其它顏色的光被它吸收。課件展示:不同色光照在白色物體上都被反射學生討論,得出結論,教師補充。結論:白色物體反射所有的色光課件展示:不同色光照在黑色物體上都被吸收學生討論,得出結論,教師補充。結論:黑色物體吸收所有的色光解釋課前的問題二,即紅花綠草的顏色是由什么決定的?5、課堂練習(1)、顏料的三原色是 、 、 .(2)、光的三基色是 、 、 .(3)、太陽光(白光)被分解成 、 、 、 、 、 、 七種色光的現象叫做 。 (4)、光的色散現象說明,太陽光(白光)不是 光,而是由七種色光 混合而成的 光。(5)、紅光照射在黑紙上,紙成 色,藍光呢?(6)、要在光屏上得到紅色的光,應該讓白光透過 色的透明物體。(7)、為什么賣西瓜的瓜農喜歡打一把紅傘?如果賣黃心西瓜打什么顏色的傘較好?(8)、用紅光照在舞臺上穿黑色帶白點上衣綠褲子的演員身上,觀眾看到他的穿著呈什么色?(9)、為什么電影屏幕做成白色?(10)、有一位栽紅玫瑰的花農認為紅玫瑰喜歡紅光,就把大棚頂的塑料薄膜換成紅色,你認為這樣做紅玫瑰會長得好嗎?(三)、課堂小結1、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2、你還存在什么不懂的問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