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1動與靜 教案.docx
動與靜教案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知道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運動的世界,初步認識機械運動;知道參照物的概念并能夠根據選定的參照物的不同來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師生互動討論的過程,學生能夠掌握參照物選取不同,物體的運動狀態可能不同。(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了解一切物體都是運動的。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二、教學重難點(一)重點:認識機械運動;根據參照物的選定來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二)難點:能夠理解參照物的選擇不同,物體的運動狀態有可能不同。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幻燈片放映展示運動的火車、奔跑的運動員、瀑布、教室的書桌等素材,讓學生思考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出“運動”與“靜止”的觀點,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導入新課。(二)運動的世界教師繼續展示課本中的圖片:宇宙大爆炸后形成的星云圖、板塊運動形成的喜馬拉雅山脈,運動中的人類。補充展示生活中其他的運動事例,奔跑的獵豹,流動的云彩等。讓學生思考,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教師總結出:我們生活在運動的世界里。(三)運動的描述1.機械運動教師引導并提問學生:人們是如何描述運動的?先讓學生思考:結合課本給出詩人、畫家和音樂家或其他人的描述方式。比如:詩人用“小小竹排江中游,微微青山兩岸走。”的詩句去描述;音樂家用流水的旋律去描述;畫家梵高用星夜去描述等。教師追問:科學家是如何描述這些物體的運動呢?根據剛才的例子引出機械運動的概念:在物理學中,把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稱為機械運動。學生舉例明確機械運動的概念,如汽車相對于地面運動,火車離開或者駛進站臺。2.參照物教師追問:你真的會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嗎?我們說的電梯中的人在運動嚴謹嗎?出示“甲乙兩人乘坐電梯”的模擬動畫。學生給出答案運動(相對于地面)或靜止(相對于電梯)。教師講解:參照物的概念(被選作參照標準的物體),同時說明描述物體的運動狀態時,一定是相對于參照物而言的。讓學生舉一些生活中運動的例子,并說明他們是相對哪個參照物是運動的。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教師視頻播放地球同步衛星與地球,太陽的模擬動畫,讓生學生判斷地球同步衛星的運動狀態。學生給出答案運動(相對于太陽)或靜止(相對于地球)。教師提問:參照物該如何選擇呢?先讓學生討論,最后教師總結:參照物的選取是任意的,根據自己的需要來確定,但不能選被研究物體本身;若無特別說明時,一般默認選地面或地球為參照物;參照物的選取不同,運動狀態有可能不同。總結: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選擇的參照物不同,運動狀態有可能不同。3.交流與討論教師展示“交流與討論”中的情景,并提問:為什么媽媽下樓時要說站著不動呢?四、課堂小結1.運動的世界2.什么是機械運動3.參照物五、布置課堂作業作業:查找有關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詩句。六、教學反思本節課是初二物理第二章第一節課,涉及的知識有機械運動和參照物,重點理解什么是參照物,參照物的選定不同,得到的物體的運動狀態也不同,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可以通過大量生活中的實例進行講解,發散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的思考有生活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