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1 科學探究:牛頓第一定律 教案.docx
二、牛頓第一定律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1)知道牛頓第一定律。(2)理解慣性是物體本身固有的一種屬性。2、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生活中常見事例和實驗的分析,認識慣性,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維方法。(2)通過小組實驗及推理,培養實驗、分析、推理的能力,了解“理想實驗”的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對慣性利弊的分析,懂得任何事物都存在兩面性。(2)通過了解安全帶、安全氣囊和頭枕的作用,感悟生命的寶貴,體會尊重交通法規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遵守交通法規。重點難點 (1)重點:牛頓第一定律的形成過程及內容。(2)難點:牛頓第一定律的形成過程;慣性是物體本身固有的一種屬性。教學過程 活動1引入 引入:組織競賽 師:同學們,我們組織一場小小的競賽,大家請看,球的上面放一枚硬幣,球的下面放一只盒子,規則是用后面的球撞擊前面的球,如果硬幣落入盒外,就取得勝利,如果硬幣落入盒內,則挑戰失敗。總共只有兩次機會。有請哪位同學上來挑戰。女生:挑戰失敗。我再請一位力氣大男生挑戰一下。男生:挑戰失敗,謝謝兩位的配合。有點遺憾,又有點疑惑,有什么疑惑呢?生甲:為什么硬幣不隨球一起飛出去呢?生乙:如果小球不受力,能不能保持運動狀態,繼續向前運動呢?師:歷史上也曾有過這樣的爭論: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是不能,伽利略的觀點是能。那我們要證明這個觀點正確還是錯誤用什么方法呢?這個實驗的條件是沒有力,現有的器材能否實現這種沒有力的情況?那該怎么辦呢?我們看從這個現象中能不能得到些啟發:小車從斜面滑下,停下。小車停下的原因是什么(阻力)如果我們掌握了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也許能從中找到些規律。活動2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先討論這樣幾個問題:老師了解情況。(1)小車在平面上運動運動距離的遠近和哪些因素有關呢?(2)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應控制哪幾個因素相同呢?(3)如何使初速相同?(4)如何改變阻力呢?(5)毛巾、棉布、木板它們的阻力大小關系如何呢?學生實驗,老師指導。學生完成表格。實驗序號水平部分的材料小車受到摩擦力的大小小車運動的路程1毛巾最大2棉布較大3木板較小生:結論是阻力越小,小車運動的路程越長(現象)師:那如果沒有阻力,那物體將怎樣? 牛頓在伽利略等科學家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出了牛頓第一定律。這個定律,它揭示了物體本身具有的一種性質?物理上我們把這種性質稱為慣性。演示:慣性演示器(分析小球為什么靜止,木片為什么要用繩子拴住。)活動3慣性 利用你周圍的器材,包括桌面上的器材設計實驗,說明物體具有慣性。1、擊打小球 學生動手,再分析。2、生活中的倒水。下面請同學們利用桌面上的器材設計實驗并演示播放視頻,生活中的慣性及慣性的應用。活動4小結 1、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2、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3、慣性:物體具有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布置作業 練一練活動5課后反思 本節課是一節科學探究課,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在實際教學中可能因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不足達不到教學效果,要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合理的調節。在其教學的關鍵點上設計有幾個有梯度的問題,注意面向全體學生,提高每位學生的科學素養
- 關 鍵 詞:
- 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7.1 科學探究:牛頓第一定律 教案 滬科版八 年級 下冊 物理 7.1 科學 探究 牛頓第一定律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