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美版六年級下冊美術1《巧置換》教案.doc
巧置換教案教材分析創新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靈魂,源源不斷的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知識經濟時代,一個公民的創新意識尤為重要。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也成為美術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作為一個美術工作者,在培養新人才的任務中更是責無旁貸。本課的巧置換是將事物的因果、角色等進行對換,或保留圖形的基本特征,將物體中的一部分用其他類似的形狀所替換的異常組合形式,從而達到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感染力。本課教材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知材料,德國藝術家岡特_蘭堡的我們一味向地球索取將一片昭示著生命的綠葉的邊緣置換成煙囪林立的工廠,以它特有的視覺形象,使人耳目一新,很好地突出了環保的主題。精神食糧和自然之風同樣是在保留原物象特征的基礎上,進行巧妙的置換,給人以視覺上的新奇感,利用巧妙的構思深化了要傳達的主題。教學目標1.能利用置換的方法,創作出新的視覺形象。2.在美術創意活動中發展創造力,逐步了解設計的方法,形成設計意識。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形成創新意識。教學難點巧妙置換的異常組合形式,巧妙的構思深化要傳達的主題。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啟發法 教學用具圖片、彩筆 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創設輕松的教學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的興奮點,是打開學生創作思路,促進學生積極思維的基礎。因此在上課時,要注意給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多參與教學活動,多鼓勵學生創新,和學生一道創新。二、創意培養進行圖形創意練習,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是本課的重點,以此為主線貫穿教學的始終。從教材上的作品范例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作品傳達了怎樣的主題?是怎樣將事物巧妙地進行置換的?這樣的置換在表達主題上有什么特別之處?置換有哪些方法等。通過這些問題使學生對置換這一表現形式、方法、特點有個初步的了解。如果教學時間允許,補充一些以置換為主要創作手段的招貼設計作品讓學生欣賞,豐富他們的創作素材,拓展他們的創作思路。使學生認識到置換只是一種表達的手段,要想達到強烈的視覺效果和深刻的寓意,就要學會開動腦筋,做到巧妙創意。三、自主探究鼓勵學生積極思維,促進學生打開想象的閘門是教學的關鍵。采取“先放后收”的辦法,由一個事物發散開來,比一比,看看誰的想法多。圍繞教材我們一味向地球索取的作品,啟發學生,樹葉和工廠,還可以用哪些事物置換?樹葉還可以換成地球、海洋、一滴水等等,工廠可以替換成枯竭的樹根、一個動物的骨骼等等,總之,放手讓學生大膽地進行物象的置換,不必拘泥。在此基礎上再“收”,將同學們的想法進行討論和比較,看看哪個想法對主題的傳達效果更好。也可采取“同題異構”的方法,出示一些主題,例如:“異想天開”、“請珍愛我們的地球”等讓學生圍繞一個主題去展開想象,然后將自己的想法講給同學們聽,看看誰的想法最獨特,誰最有創意。這樣的競賽活動,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還會相互啟發,從而進一步打開學生想象的大門。備注四、當堂制作本課的創作可獨立完成,在表現形式上可以以手繪為主,還可以利用實物照片、圖片進行拼貼完成。有條件和有能力的同學還可借助電腦進行創作。在學生進行創作中,要多鼓勵學生,特別是對那些較好的想法要予以鼓勵和肯定。學生作業完成之。五、展示互評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啟發。六、課堂小結學生的創意思維訓練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要在思想上重視,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地練習,加大想象的空間,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類似圖形創意的課業不僅可以激發起學習的興趣,對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都是很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