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下冊音樂4.5《送別》教案.doc
人教版音樂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五課時送別教學設計課題送別第4課時學科音樂年級五年級教學策略/教學思路本節課通過欣賞城南舊事導入新課,通過學習送別了解學堂樂歌的有關知識,認識詞作者李叔同 ,學唱學堂樂歌送別,通過學唱送別讓學生聲情并茂的演唱送別,并能對歌曲音準節奏的準確把握,要求學生能夠在演唱歌曲的同時,體會戀故傷別的感情。教材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級下冊送別歌詞以長短句結構寫成,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邃。歌曲為單三部曲式結構,每個樂段由兩個樂句構成。第一、三樂段完全相同,音樂起伏平緩,描繪了長亭、古道、夕陽、笛聲等晚景,襯托也寂靜冷落的氣氛。第二樂段第一樂句與前形成鮮明對比,情緒變成激動,似為深沉的感嘆。第二樂句略有變化地再現了第一樂段的第二樂句,恰當地表現了告別友人的離愁情緒。這些相近甚至重復的樂句在歌曲中并未給人以繁瑣、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強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統一性,賦予它一種特別的美感。“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離愁,幽美的歌詞寫出了別緒,聽來讓人百感交集。學情分析五年級學生,身心的發展正處在由幼稚趨向自覺,由依賴趨向獨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錯的矛盾時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音樂的基礎知識比較扎實,對各種音樂要素、音樂體裁都比較了解。能聽辨一些常用的演奏樂器的音色,能視唱一些簡單的樂譜等。這些都為課堂內的新課學習奠定了基礎。 教學目標1、 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夠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和意境,開闊學生的視野,體驗多種音樂表現同一主題的樂趣。2、 過程與方法:通過相關圖片(或電影錄像)及音樂的欣賞,學習演唱歌曲送別 3、知識與技能:引導、培養和激發學生對音樂之美的欣賞能力和感悟能力。重點歌曲音準節奏的準確把握難點對樂曲意境的理解和情感的表達教學方法級工具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體驗感悟法。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電子琴等學生用具:課本 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聆聽欣賞組織教學,師生問好。師:同學們。你們看過城南舊事嗎?師:你記得這部電影的主題曲嗎?我們一起來聽聽吧師:從畫面中人們的衣著來看,它反映的是我們中國的哪個年代,你知道嗎?(清朝末年,民國初期)那個年代,把學校稱做“學堂”,把學校開設的音樂課叫做“樂歌”。歌曲送別就是創作于那個年代的學堂樂歌,也就是類似當今的校園歌曲。學生認真聽,回答老師的問題。導入課題。講授新課師:下面讓我們一同學習這首送別吧!1、 初聽歌曲:歌曲是幾拍子的?情緒是怎樣的?2、 (歌曲背景) 3、 (作者簡介)4、發聲練習。(請同學們分兩組隨老師的琴聲哼唱下面的樂譜,注意口腔的狀態。)5、節奏練習 6、學唱歌曲(1)歌詞鑒賞聲情并茂地朗讀歌詞,體味其中蘊含的情感。(2)跟著老師的鋼琴,用“啦”模唱旋律。復聽歌曲:再聽一遍,歌曲可以分為幾段?(曲式分析)(3)視唱A段。(4)填詞演唱A段(5)A段描寫了什么景色?(6)視唱B段高聲部(7)視唱B段低聲部(8)填詞演唱B段(9)B段表達了什么?(10)A段是A段的完全再現,那演唱的情緒是否相同呢?(11)完整演唱歌曲1、有感情地朗讀歌詞,熟悉歌詞。2、聆聽歌曲,觀察演唱者的情緒,輕聲跟唱歌曲。3、分段欣賞,用心體會每一句的情感,將自己融入歌曲情境中。回答老師的問題。通過暢所欲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鞏固練習師:同學們,通過欣賞、演唱你們是不是對送別又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讓我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作力把這首歌曲用不同形式展現出來,演繹到我們的課堂中吧。1、根據樂曲的內容,樂曲場景,分組創編,設計屬于自己的表演,比一比哪組創編的好。2、請同學們分組設計多種演唱形式來表現歌曲,比一比那組做的好積極參與小組演唱并展示表演。發揮小組合作的力量以及個人的才能,比一比哪組唱得好。用分組活動來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信以及參與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成長。以創編的形式來進行擴展延伸,利于培養學生創作的靈感與興趣,并鞏固本節課學習的內容。拓展延伸欣賞李叔同的春游了解課外知識,拓展學生知識面。拓展了解課堂小結同學們,詩的意境是讓人沉醉的,而譜曲后的詩更是意味深長,久久縈繞心頭。你不妨也試一試,用送別的曲調,填上一段你喜愛的詩詞,唱給大家聽,或許它也會成為一首校園歌曲呵。最后讓我們在送別的歌聲中結束這節課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說出自己對歌曲的體會。通過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學習的內容,有助于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板書送別 A段 寂靜冷落B段 激動、離愁情緒C段 升華與強化、離情別意清晰、直觀地展現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及學習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