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二年級下冊科學2.3觀察與比較 教案(馮老師公開課獲獎設計).doc
觀察與比較教學設計【教材簡析】觀察與比較是二年級下冊我們自己單元的第3課。本課是讓學生在識別眼、耳、鼻、舌、皮膚五種感覺器官的基礎上,利用這些感覺器官進行觀察與比較。本課主要有兩個活動:1找不同和聽聲辨物,這是利用單一感覺器官進行觀察的活動。2給不同濃度的溶液排序和挑選仿真水果,這兩個活動以階梯滲透的方式讓學生體驗同時運用多種感官進行比較。本課的重點放在科學的觀察和同時運用多種感覺器官參與觀察與比較,為以后學習相關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生分析】通過課前對學生的調查和訪談發現,學生對用眼睛觀察事物有很廣泛的認知。但是,很少有學生能夠意識到利用其他的感覺器官也可以進行觀察,他們在進行比較的時候也沒有意識到是多種感官參與的結果,往往只是把結果歸功于某一種感覺器官。綜上所述,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建議重點強化“到底有多少個感官參與比較活動”。【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感覺器官觀察到的信息,可以通過比較、分析等活動,讓我們認識周圍的事物特征及其變化。科學探究目標1能夠用比較的方法認識事物的特征和變化。2能夠使用準確的詞語進行描述。科學態度目標1如實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想法。 2愿意在合作中承擔自己的工作,并積極參與研究活動。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能夠創造性地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觀察認識事物。【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利用感覺器官進行事物之間不同之處的比較,探索事物的本質特征。難點:通過實驗體會同時運用多種感覺器官可以更精準、更全面地進行比較。【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滴入不同量醋的清水(每組3杯)教師準備:課件、毛絨玩具(1個)、鑰匙(1串)、不同的筆若干、飲用水(3個半瓶,標上序號)、【教學過程】同學們,上一課我們一起通過感官發現了很多物體的特征(出示上一課的班級記錄單)。今天,我們將繼續利用身體的感官,在觀察與比較的過程中發現事物更多的“秘密”(特征)。(板書課題:觀察與比較)一、聚焦利用感覺器官進行比較,我們能夠發現很多事物的不同之處。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研究。二、探索1比較屏幕上的兩幅圖,找出5個不同點,找齊之后請舉手示意老師。 請同學們用“通過眼睛看,我發現”的句式匯報自己的答案。(評價:聲音洪亮,按規范語言完成匯報,該組小動物前進一格)2根據聽到的聲音判斷是什么物品被扔進了桶里,并說明理由。3請用“我通過耳朵聽,發現這個物品是,因為”的句式來匯報你的答案。(評價:聲音洪亮,按規范語言完成匯報,該組小動物前進一格)4(教師背對學生)往3瓶飲用水中分別滴入不同量的醋,請各個小組依次到前面按照科學的觀察方法進行觀察與比較,然后按照滴入醋的量的多少排序。完成后將三瓶溶液按順序擺放在實物展臺上,并把用到的感官圖片擺在瓶子的后面,同時小組其他成員在活動手冊上做記錄。(評價:小聲交流的組小動物前進一格)設計意圖:首先,本環節將教科書上的醬油改為醋,原因是學生通過視覺、嗅覺、味覺都更容易分辨出醋。其次,在匯報環節,為了方便說明,可以設計三種不同顏色的瓶蓋,這樣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發現每組的排序情況了。再次,在排序的瓶子后面擺放準備好的感官圖片,也可以很清晰地呈現學生的觀察方法,這為得出多種感官參與觀察進行充分的鋪墊,使難點得以化解。三、研討1運用感覺器官,我們可以做哪些方面的比較?2同時運用多種感覺器官進行比較,有什么好處?四挑戰;挑水果請在小組內交流,商量出挑選的方法,并明確你們需要用到的感覺器官。【板書設計】觀察與比較看顏色、形狀、大小、高矮、粗細等聽聲音(悅耳、噪聲等)聞氣味(香、臭、怪味等)嘗味道(酸、甜、苦、辣、咸等)摸溫度(冷的、熱的、溫的)、粗糙程度(光滑、粗糙
- 關 鍵 詞:
- 教科版二年級下冊科學2.3觀察與比較 教案馮老師公開課獲獎設計 教科版二 年級 下冊 科學 2.3 觀察 比較 教案 師公 開課 獲獎 設計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