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湘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1 神奇的顯微鏡 教案.doc
第一單元 探秘生物體的基本結構第一課 神奇的顯微鏡一、教學目標1.科學知識知道自然水域中的水里有微小生物。了解顯微鏡發明與發展的歷程。知道顯微鏡的各部分名稱及用途。2.科學探究針對“自然水域中的水里有沒有微小生物”進行猜測,能采集水樣并先后通過肉眼、放大鏡和顯微鏡進行觀察對比,感受顯微鏡觀察微小生物的便利。從采自任一自然水域的水樣中發現微小生物的事實,能推測出自然界一般水體中都含有微小生物。 3.科學態度、STSE對于探索微小生物有興趣,樂意了解顯微鏡發明發展的歷程,認識到顯微鏡的發展促進了新的科學發現,體會科學技術與社會進步的聯系。懂得顯微鏡是探索微觀世界的重要發明,積極了解顯微鏡的構造及用途。二、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池塘水、載玻片、滴管、放大鏡、顯微鏡,教學課件。學生準備:記錄筆、活動手冊。三、教學時間1課時四、教學過程(一)教學導入(1)看單元頁畫面,讀小詩:大樹下面小草立,大象腳邊小螞蟻,生命紛繁又復雜,基本結構無大異?顯微鏡下瞧仔細,深入觀察來學習。(2)引入新課并提問:從這節課開始,我們一起來探究生物體的基本結構。首先,從自然水域中的水開始,如果從江河湖海池塘等這些自然水域中取一滴水,猜一猜,這一滴水里有什么?(3)學生進行預測。(如果預測中有微小生物,后續教學則是尋找證據。反之,則按教材呈現的方式進行發現式教學)(二)新課學習1. 觀察自然水域中的一滴水(1)明確任務:分組觀察自然水域中的一滴水。(2)介紹材料:課前采集的自然水域中的水樣、滴管、載玻片、放大鏡、顯微鏡(考慮到學生還沒學習使用顯微鏡,教師事先調好顯微鏡,供學生使用,或由教師演示)。再次強調安全采集水樣的重要性。(3)交待實驗步驟:a.用滴管在水樣中取一滴水,然后將這滴水放置于載玻片上。b.分別用肉眼和放大鏡觀察這滴水,將觀察結果記錄在活動手冊上。c.用教師課前初步調好的顯微鏡觀察這滴水。將觀察結果記錄在活動手冊上。(也可以采取教師演示、投影的方式進行)(4)交流:從使用肉眼到放大鏡,再到顯微鏡,我們的觀察結果有變化嗎?有什么不一樣嗎?說一說我們的想法和感受。(5)小結:自然水域中水樣里有微小生物。從采自任一自然水域的水樣中發現微小生物的事實,可以推測自然界一般水體中都含有微小生物。放大鏡將觀察物體的圖像放大,讓我們看到了一些細節。顯微鏡能讓我們看到在肉眼和放大鏡下看不到的事物。2. 了解顯微鏡的發明與發展(1)自主閱讀材料:教材P3-P4的顯微鏡的發展史。將所得的信息填寫在活動手冊上。(2)交流:說一說,閱讀了這段材料,你有什么感受?(3)復述顯微鏡的發展與發明歷程:學生采取接龍的方式呈現。(4)小結:顯微鏡的發明,打開了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個新窗口。正是人類對微小世界不斷追尋的好奇心,推動了顯微鏡的發展進步,更推動了人類對微觀世界的科學認識!3. 了解顯微鏡的構造(1)實物展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顯微鏡能幫助我們觀察到用肉眼無法看到的事物。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顯微鏡的主要構造。(2)教師逐一介紹顯微鏡的各個部位及名稱。重點介紹:顯微鏡主要由兩組透鏡組成,其中裝在鏡筒上端,接近眼睛的透鏡組叫目鏡;裝在鏡筒下端,接近被觀察物體的透鏡組叫物鏡。(3)學生介紹:扮演小老師,介紹顯微鏡的各個部分名稱及作用。評選出最優的小老師。(4)練習:活動手冊P2, 在圖中標注顯微鏡各部分的名稱。(三)整理,下課
- 關 鍵 詞:
- 2022新湘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1 神奇的顯微鏡 教案 2022 新湘科版五 年級 下冊 科學 1.1 神奇 顯微鏡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