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5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教案.doc
6.5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什么是杠桿。能從常見的工具中辨認出杠桿。(2)知道有關杠桿的一些名詞術語。理解力臂的概念。會畫杠桿的力臂。(3)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并能用來解決簡單的問題。2、過程與方法(1)培養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的能力。(2)經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進一步了解科學探究的一些基本環節。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關心生活、生產、自然現象中杠桿的使用。(2)體會基本的物理原理的重要作用,派樣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教學重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教學難點】:經歷科學探究過程,歸納杠桿平衡條件【教學過程】:一、 新課導入用多媒體展現出埃及的金字塔、現代建筑中所用的塔吊和阿基米德撬動地球的漫畫給學生觀察和思考,說明杠桿在生活中有許多巧妙的應用。從而引出杠桿一節。二、新課教學(一)認識杠桿(1)什么是杠桿用多媒體展現撬棒撬石頭、羊角錘拔釘子和壓水井壓水三幅圖,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它們的共同特征,并且引導學生歸納出杠桿的定義。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杠桿。教師指出:杠桿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這是杠桿的特點。杠桿有直的也有彎的。了解了杠桿的特點后,讓學生舉出生活中常見的杠桿,教師加以補充。列舉生活中常見的杠桿后,告知學生其實在我們人體上也存在著杠桿,用多媒體進行展現。并讓學生思考自行車上面哪些零部件也是杠桿。(2)認識杠桿的五要素1)教師以講什么是杠桿時所畫的撬杠撬石頭的板圖為基礎,邊講下列名詞邊在圖中規范標畫出三點、兩力、兩臂。并板書寫出各名詞及其定義。支點:杠桿(撬杠)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標出。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畫出力的示意圖,用字母F1或F動標出。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畫出力的示意圖,用字母F2或用F阻標出。注意:動力和阻力使杠桿轉動方向相反,但它們的方向不一定相反。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或L動標出。(簡介力的作用線概念。)教師說明力臂的畫法:首先確定杠桿的支點,再確定力的作用線。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畫出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線,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線上,符號指明哪個線段是力臂,并寫出字母L1或L動。力臂常用虛線畫出。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或L阻標出。2)以多媒體上的圖為例教師示范畫力臂,讓學生認真觀察。然后叫兩個同學畫書本29頁第二題的前兩個圖的力臂。要求用直尺三角板規范畫出。其他學生在各自筆記本上練習。教師巡回指導。(3)講評。如有不足之處予以糾正。(二)、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教師:杠桿的平衡是指杠桿靜止不轉動或杠桿勻速轉動。今天研究杠桿的平衡是指杠桿在水平位置靜止不動的平衡。(2)實驗目的: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3)學生閱讀課本中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的課文。并檢查實驗器材。(4)提問:步驟1,為什么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步驟2,為什么在杠桿兩邊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調節鉤碼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要求學生答出:杠桿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從支點到動(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即力臂的長度,才可從杠桿上的刻度值直接讀出。提問:實驗器材中一個鉤碼的質量是多少克?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要求學生答出。提問:課本記錄實驗數值的表格中力和力臂的單位是什么?要求學生答出是牛和厘米。教師指出,表中“動力動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單位是牛厘米,通常用牛米表示。(用刻度尺量長度,不要求讀出估計數值。)(5)演示實驗,實驗數值記錄在黑板表中。實驗完畢,整理好器材。(6)總結:根據實驗數值歸納出杠桿的平衡條件,及數學表達式。例如用抽水機抽水時,加在抽水機手柄上的力是150牛,如果動力臂是60厘米,阻力臂5厘米,即動力臂是阻力臂的4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四分之一。由此可知抽水機的柄受到的阻力是600牛。學生完成課本29頁的計算題。【課堂小結】:通過提問方式引導學生小結本節課的主要知識及學習活動。【作業】:課外作業P29第2、3、4題【板書設計】:一、 什么是杠桿1、 杠桿: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2、 杠桿的五要素: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表示)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F1表示)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F2表示)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表示)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表示)二、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 關 鍵 詞:
- 滬粵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5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教案 滬粵版八 年級 下冊 物理 6.5 探究 杠桿 平衡 條件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