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 第三單元概述與課時安排
第三單元:正比例、反比例教材分析: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數學課程標準“數與代數”領域的重要內容。本單元在學生具有比和比例的知識,認識常見數量關系的基礎上編排,通過對兩個數量保持商一定或積一定的變化,理解正比例關系和反比例關系,滲透初步的函數思想。正比例和反比例歷來是小學數學里的重要內容之一,與過去的教材相比,本單元進一步加強正、反比例的概念教學,突出正比例關系的圖像及簡單應用,重視正、反比例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淡化脫離現實背景判斷比例關系,不安排應用正、反比例關系解決實際問題。教材的設計思想和內容編排特點:強調對正比例、反比例實際意義的理解,讓學生經歷正、反比例概念的建構過程。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認識正比例、反比例時,先不總結正比例、反比例的字母表達式。本單元內容安排如下:第一課時,認識成正比例的量,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并進行交流。第二課時,根據正比例關系的數據在有坐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并根據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第三課時,認識成反比例的量,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量,并進行交流;第四課時,正反比例的復習,總結字母表示式。第二,重視選取學生熟悉的事例,讓學生通過具體情境理解兩種量的變化規律,理解正、反比例的實際意義,經歷正比例、反比例概念的發生、發展和建構的過程。如,認識正比例,首先選擇學生非常熟悉的行程問題,使學生認識到“在速度不變的情況下,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時間擴大,路程也隨之擴大”,進而介紹路程和時間這兩種量成正比例。然后選擇了買自動筆的事例,給出一枝筆的價錢和買不同枝數與所花錢數的數據。首先讓學生觀察數據,發現數據的變化規律:“買的枝數越多,花的錢越多”,再討論花的錢數與買筆的枝數這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在學生理解成正比例的兩種量變化規律的基礎上,總結出正比例關系的規范化表述。然后,讓學生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關系的實例,進行交流。這樣認識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有助于學生理解成正、反比例關系量的本質特征,能更好地判斷生活中哪些量成正比例關系,那些量成反比例關系。第三,通過同一事物中數量間變化規律的研究討論,進一步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實際意義。教材在分別認識正比例、反比例之后,安排了一節練習課,結合具體事例,討論常見數量關系中的三種量“總價、數量、單價”“時間、路程、速度”等,在什么情況下成正比例關系,在什么情況下成反比例關系,這樣的問題討論既鞏固了所學知識,更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最后介紹用x、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k表示一定的量,正比例的關系可以用yx=k;xy=k表示。教育目標:1.通過具體問題認識成正比例、成反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實例,并進行交流。 2.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系的數據在有坐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并根據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3.在判斷成正比例或成反比例量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對結論的合理性作出有說服力的說明。4.能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并試圖尋找其它方法。5.對現實生活中成正、反比例的事物有好奇心,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借助畫圖的方法來解決。教學重難點:強調對正比例、反比例實際意義的理解,讓學生經歷正、反比例概念的建構過程。課時安排:本單元用5課時完成教學,其中機動1課時。課題課時認識成正比例關系的量1畫圖表示成正比例關系的量1認識成反比例關系的量1正比例、反比例的字母表達式1整理與復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