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4平面鏡 教案.doc
第3節 平面鏡 教學目標確立(一)知識與技能: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2.了解平面鏡成虛像,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二)過程與方法1.經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2.觀察實驗現象,感知虛像的含意.(三)情感、態度、價值觀1.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領略物理現象的美妙和和諧,獲得“發現”成功的喜悅.2.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3.通過對平面鏡的應用的了解,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教學重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及應用教學難點:虛像的概念.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與講授法結合教學過程1、 創設物理情境,引入新課教師:同學們,我們先來欣賞一段魔術視頻-澆不滅的蠟燭。播放影片魔術“澆不滅的蠟燭”。(利用魔術“澆不滅的蠟燭”導入新課,使學生大開眼界,充分的激發學生的學興趣,極力的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使學生的學習具有內驅力。同時還能體會到玻璃板替代平面鏡及蠟燭燃燒成像的好處,為下一步實驗設計打下基礎。)教師:視頻中鏡子外面的蠟燭稱為“物”,鏡子里面的“不滅”的蠟燭稱為“像”。物理學中把面是光滑平整的鏡子稱為平面鏡,今天我們共同學習“平面鏡成像”。(教師板書課題)二、新課教學(一)、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提出問題、進行猜想教師:同學們,我們經常使用平面鏡,對平面鏡成像問題有許多感性的認識,同學們能不能說一說平面鏡成像有哪些特點呢?(教師不做任何暗示,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學生:討論、歸納(允許有不正確的猜想并嘗試讓學生說出猜想的理由)教師:大家提出了很多需要去探究的猜想,這節課我們重點探究:像與物體大小是否相同,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及物與像相對鏡面的位置有什么關系?2設計實驗展示實驗器材。教師提問:我們為什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鏡做實驗呢?(教師分別用平面鏡和玻璃板展示,讓學生感知玻璃板的好處,解決實驗前學生的疑問。)教師歸納:我們用玻璃板做實驗是便于透過玻璃板看到后面的情況。方便找到像的位置。指導學生分組進行實驗:用桌子上的玻璃板、形狀和大小都相同的塑料板做實驗。(教師解釋為什么不用蠟燭而用塑料片;在實驗前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找像的位置、如何比較物象的大小、如何比較物象與平面鏡間的關系、如何探究像的虛實;實驗過程中指導學生用相同的塑料板與像重合;記錄物象的位置,多次改變物體的位置并測量物象到平面鏡的距離;在后面放一張白紙(相當于一個光屏),觀察屏上是否會出現物體的像。學生匯報展示實驗。各小組一人上臺匯報探究的問題及實驗操作方法和實驗結論,教師及時點評。視頻展示平面鏡成像探究實驗.向學生示范并說明探究活動的做法及注意的問題.歸納實驗結論:平面鏡成的是正立的虛像,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玻璃板太厚、玻璃板沒有與水平桌面垂直會出想什么現象?給我們實驗探究帶來什么問題?教師演示實驗,引導學生作出正確解答。(二)、平面鏡成像原理。教師:我們能看見物體,是因為有光射入眼睛,我們也能看到物體在平面鏡里的成像,(關掉電視屏幕,點燃一支蠟燭并遮擋,教室各處的同學觀看成像)。電視頻幕里有蠟燭火焰的像,成像的光是從哪里來的呢?學生思考回答。結合課件教師講解成像的原理:光源S能向四面八方發出無數條光線.射到平面鏡的光線有無數條.選出三條入射光線,并畫出它的反射光線,這三條反射光線沿傳播方向沒有相交。如果人的眼睛正處于這兩條光線傳播的路徑上,會覺得這三條光線是從哪里發出的?師生共同分析得:射向平面鏡的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到人的眼睛里,人眼沿著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去看物體在鏡后有一個交點,就是物體在平面鏡中的虛像,感覺到光好像是從鏡里的像發出的實際是平面鏡反射的光進入人眼。教師指導學生看圖隨即指出:S是S發出的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反射光線延長線的交點.但鏡子后面實際上并沒有這個發出光線的點,所以S1叫虛像,不能用光屏接收。(三)、平面鏡的應用平面鏡成像不僅用于日常生活,也在其他方面應用甚廣.同學們想一下哪些地方用到平面鏡?(1、 潛水艇下潛后,艇內的人員通過潛望鏡來觀察水面上的情況.教師指名上臺體驗自制的潛望鏡;2、練功房里,演員用它來觀察自己的姿勢和動作.3、牙科醫生用小平面鏡來觀察患者的病牙,4、商場的裝修、視力表等用平面鏡擴大視野,5、平靜水面的倒影)(四)、課堂拓展1、 小轎車在夜晚行駛時車內為什么不能開燈呢?(遷移小車和大火車擋風玻璃的角度特點)2、 鏡中時鐘讀數(操作演示-讀數方法指導)3、 巧測物距(自制道具,學生活動)4、 光學黑箱,認識魔鏡(自制道具,學生活動)三、知識小結及作業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談談學習的收獲課堂作業:能力培養課后作業:小組學習凸面鏡和凹面鏡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