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5水循環 教案.docx
水循環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自主學習物態變化,學生能夠牢固掌握物態變化的過程。(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合作學習小雨滴的產生,學生能夠更好的了解到自然界的物態變化過程形成的水循環。(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探究學習學生能夠感受到水資源的緊缺和節約用水的緊迫性。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水循環的過程、節約用水的意識。教學難點:物態變化的過程。三、教學方法:引導啟發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滲透自主探究法、小組討論法等。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本課主要采用情境導入。以復習上節課內容為背景引入新課。問:小水滴在地球上的各種形態,并加以標記設計意圖 :這種方法,不僅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能夠引導學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課題。(二)講授新課在講授新課時,為了突出本節課的第一維知識與技能目標,首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對基本的概念和知識初步感知,學習完成后,進行講解,具體過程如下:1、 分組用適當的實驗器材模擬雨的產生;2、 請學生描述看到的現象;3、 總結:雨的形成過程以及完成的一個小循環。通過這種方法,既體現了新課改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部分講授完成后,開始講解本節課的難點,也就是第二維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具體過程如下:1、 請同學上臺協助用干冰完成雪花的產生;2、 請同學自行講述雪的形成過程并標出一個小循環。通過這種方法,既讓學生能夠深入理解這種方法,也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的情感。最后將本課進行情感升華,讓同學們看到現實情況,并引發他們思考。具體過程如下:1、 說說水資源的用處;2、 當今水資源的情況;3、 怎么行動起來節約用水。通過這種方法,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水資源的緊缺和節約用水的迫切性。(3) 小結本課設計思路清晰,內容緊湊。但不冗長乏味。需改進之處:干冰實驗時的安全問題和環境干燥問題。(四)作業布置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主要以基礎算式為主,選做題會選用一些開放性較高,需要學生進行發散思考的問題,以滿足那些學有余力的同學。5、 板書設計2.5水循環1、 水循環的定義2、 水循環的過程3、 節約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