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2測量物體的質量 教案.docx
測量物體的質量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進一步理解質量的概念。(2)進一步理解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它不隨物體的位置、狀態、形狀的變化而變化。(3)掌握托盤天平的構造及使用方法。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比較,形成對質量概念的初步認識。(2)通過觀察和操作,掌握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3)在使用托盤天平測量的質量的過程中,體會托盤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項。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使用托盤天平測量質量的過程中,體會物理文化。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天平的使用、液體質量的測量。教學難點:天平的使用、液體質量的測量。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托盤天平、燒杯、水等。課的類型實驗課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教師活動:提問托盤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項。教師口述: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物體的質量,這節課我們就來實際動手來測量物體的質量。講授新課一、 測量物質的質量(一)測量固體的質量學生活動:測量回形針的質量。教師活動:巡視并作必要指導。(1)將天平水平放置,并然后觀察天平的量程、分度值。(2)將游碼歸零,調節平衡螺母,使橫梁平衡。(3)多次測量一枚或多枚回形針的質量,并將測量結果填入表格內。實驗序號回形針數量/枚回形針質量/g一枚回形針數量/g123(二)測量液體的質量教師活動:播放視頻用天平測量液體的質量。學生活動:測量燒杯中液體的質量。教師活動:巡視并作必要指導。(1)測量空燒杯的質量。(2)測量裝有水的燒杯的質量。(3)計算燒杯中水的質量。二、交流評估教師活動:提問以下問題。(1)用天平測量固體和液體質量的方法有什么區別?(2)在被測物體的質量較小時,怎樣才能使測量結果更精確?(3)在用天平測量物體質量時,游碼尚未移到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處,就調節天平平衡對測量結果有無影響?(4)在“測量燒杯中液體的質量實驗中,有兩種不同的操作順序。先測量燒杯的質量和后測量燒杯的質量,對實驗結果有何影響?學生活動:學生之間討論老師所提問題,并作回答。教師活動:理答。典題剖析例1 小明同學在用天平測物體質量的實驗中,首先取來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發現如圖1所示情況。(1)他應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平調節平衡后,小明按圖2所示的方法來稱量物體的質量。小華立即對小明說:“你操作時至少犯了兩個錯誤。”小華所說的兩個錯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虛心地聽取了小華的建議,重新進行操作。在稱量過程中,又出現了如圖1所示的情況,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天平再次平衡后,所用砝碼和游碼位置如圖3所示,那么小明所稱量物體的質量是_________g。答案:(1)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節 (2)用手拿砝碼;物體和砝碼放反了托盤(3)應向右盤內增加砝碼或向右移動游碼(4)47。4 g例2 小明在練習使用天平稱物體質量時,怎么也想不通老師為什么反復強凋:(1)調節橫梁平衡時,要把游碼放在橫梁左端的零刻度線;(2)物體與砝碼的放置遵循“左物右碼”的原則。他想了許久,針對老師強調的兩點,進行了如下實驗:(1)按天平正確操作程序測物體的質量m物,天平平衡時,砝碼個數與游碼位置如圖1所示,則該物體的質量為__________g。(2)故意將游碼放在0.2 g的位置,再調節平衡后,繼續對此物體進行稱量。天平平衡后,砝碼個數與游碼的位置如圖2所示。(3)天平調節平衡后,故意將此物體放在右盤,砝碼放在左盤內。天平平衡后,砝碼個數與游碼位置如圖3所示。圖1圖2圖3請你幫小明分析下,為什么第二次和第三次測量時砝碼總質量與游碼所指示的質量值與第一次不同?答案:(1)36.6 g(2)第二次測量的物體的質量為m物20 g+10 g5 g+1.8 g-0.2 g=36.6 g,結果與第一次測量值相同。(3)第三次測量的物體的質量為m物(20 g10 g10 g)-3.4 g=36.6 g,與第一次測量值相同。四 課堂小結師生活動: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 關 鍵 詞:
-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6.2測量物體的質量 教案 蘇科版八 年級 下冊 物理 6.2 測量 物體 質量

關于本文